专栏名称: 镜像娱乐
镜像娱乐,洞见文娱产业另一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中国最会吃火锅的地方 ·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龙梅绽放报春来 ·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春日旅行第一站,去看大地的“五线谱”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9张图,带你看中国最美冰瀑!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镜像娱乐

侠之「热血」义之「同行」

镜像娱乐  · 公众号  ·  · 2020-02-05 22:04

正文

作者:平井桃 / 编辑:于华东


“我愿将生命献给艳势番。 忠国家,除奸恶,树国威; 重情义,共患难,同生死……”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 以崇利明为首的一众拥有新思想的贵族青年,和平民少年阿易共同复兴秘密组织“艳势番”,护卫家国。 由黄子韬、易烊千玺主演的《热血同行》,讲述了变革年代少年英雄的崛起。



青年人的故事,总能让人燃起斗志。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热血同行》的故事背后,是历史洪流中隽永的少年意气、家国情怀。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时光的蒙尘影壁上,那些有志青年的剪影,每寸每寸都与赤诚烂漫紧拴在一起。 穿越层层介质,直抵人心。 热血涌上心头,让人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做任何事,去到任何地方,成为任何人。

“在颠沛流离的世事中还能保持热血和冲动,这是角色最大的魅力,也是剧作的精神。 ”在接受剧焦一线(ID: TVfocus)独家专访时,《热血同行》编剧胡雅婷说道。

四位编剧、同心协力
《热血同行》小细节背后的大格局


“我们写剧本又严谨又欢乐。 这个题材大家都很感兴趣,而我们编剧团队创作也是团结一致,从剧本创作开始,就立志要打破常规、写到最好。 ”胡雅婷告诉剧焦一线(ID: TVfocus),《热血同行》采用篇章式的结构,故事在北京、四川和上海多地展开。 剧作共有四个编剧,彼此合作多年十分默契,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在总制片人梁振华和总编剧苏蓬的带领下,编剧团队思想高度统一,行动力也不逊色。 “但是遇到具体的戏,为了戏好,当然也会吵。



“咱们的剧,第一部分讲述崇利明在皇城成立新艳势番的故事,第二部分主要与四川保路运动相关,第三部分则是上海外滩租界风云,第四部分又回到了四川。 这部剧去细琢磨,你会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历史元素。 怎么去平衡这些关系,不仅仅需要剧作思维,也需要经年学术思维的熏陶,方能够达到一个平衡。

虽然《热血同行》是一部传奇剧,但为了避免悬浮感,提升剧作格局,编剧们还是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



“1908年,戊申初冬,值新旧文化交迭之际,留洋风潮方兴未艾。 额尔吉·崇利明,满洲正白旗人,少时游学旅欧,后赴日本进修军校。 今学成回国,意气风发,开洋车、穿洋装、留洋发,是皇城根下有名的新潮人物。 ”开篇即奠定了《热血同行》的历史感,故事就在这样一段背景下徐徐展开。


“太后,皇上最近沉迷于孟德斯鸠,每日研读至深夜。 兴之所至,还会大声念诵。 ”第一集,太监向慈禧呈报光绪帝的近况,提及光绪帝近日爱读孟德斯鸠的专著。



光绪读孟德斯鸠,听起来有一丝荒诞,但却是经过考证的。 在光绪亲笔列出的“最后的书单”中,确实有经济学理论、新的战争理论及各种法学知识。 在被囚禁的岁月中,光绪帝不但读了孟德斯鸠的著作、还有日本的维新变法理论以及欧洲各国的宪法大纲等等,他的内心,的确曾想过大展宏图。

除此之外,《热血同行》中的光绪帝还酷爱滑冰,这个细节也真实可考。 英国《图片报》(TheGraphic)发表过的一幅版画,描绘的正是光绪皇帝乘坐着由8位太监拉动的雪橇,在北海冰冻的湖面上滑行。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将光绪囚禁在与世隔绝的瀛台。 冬季,光绪帝就通过滑冰排解愁闷。 而剧中的“铲冰”情节也切实发生过,太监李莲英曾命人把冰面铲了,摧毁了光绪帝所有的自由和浪漫的想象。 从台词到剧情,正是这些小细节丰富了人物的同时,也撑起了剧集的大格局,显示出年代的厚重感。

“年代剧的创作是不容易的。 因为时局的细小变化很难去查证,尤其是在这种查证后,需要缝合进故事和人物命运,更要做出种种平衡,这更不容易。 ”在创作时,为团队提供详尽的史实支撑,进行反复历史查证的过程,也让编剧胡雅婷深有感触: “我们常常在创作的时候,会有一种做学术研究的快乐。



《热血同行》的背后,编剧们也是热血同行。 几位编剧,是同事,也是同行。 总编剧苏蓬老师精益求精把控全局,而总制片人梁振华老师本身就是优秀编剧出身,更是对剧本要求极其严格,剧中很多颇具思想深度的场次都是他亲自撰写。 胡雅婷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我印象非常深, 我们公司去团建,上飞机前十分钟,我们的总制片人梁老师还在布置剧本任务。 我说要关电脑了,他说不,一定要我写完这一场,而他后来在飞机上一直在改剧本。 ”而剧本最终在导演刘一志的用心拍摄下有了精美的呈现,质感上乘,所有制片团队的艰辛付出也让编剧们十分感动。

“中国人重视团结的力量,而今时今日,年轻人更需要责任与担当,也都需要有同行者。 ”对于《热血同行》这个剧名,胡雅婷有着更深层次的认知: “同行,比友情更高一层,类比于共同进步、共抗风云、共同面对坎坷,抵挡很多你觉得抵挡不了的东西。 真正理解同行这个词,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或大学生来说意义深远。


崇利明“撕裂自己”、阿易“暴风成长”

小人物背后的大时代

“我觉得阿易是唯一能够‘拿’住崇利明的人。



《热血同行》中,易烊千玺饰演的阿易是以一个“小马贼”的身份进入京城的。 而黄子韬饰演的满清贝勒崇利明,是当时留洋归来的“新潮”人物。 风云际会的京城,为复仇而来的阿易结识了贝勒爷崇利明。


寡言的阿易因正义感和不凡的身手得到了崇利明的赏识,崇利明想将阿易收入麾下,但阿易起初并不领情。 “崇利明是一个很‘热’的人,但阿易的心思是非常沉静的,他是一个崇利明控制不了的人。



两个人身份不同、个性迥异,成长轨迹也不尽相同。 “阿易不像崇利明那样有‘包袱’,他是可以走得更长远的。 而崇利明要打破自己先前的思想和身份,必须经历一个否定自我、撕裂自我的觉醒过程。

“一开始,崇利明像大哥一样带着阿易。 而最后,崇利明失去所有之后,那个在阳光下等着他的人是阿易,是阿易引导崇利明一起走向了新世界。 前后的关系倒置了。

实际上,无论是一路“暴风成长”的平民英雄阿易,还是贵族出身最终“撕裂自我”的崇利明,都代表那个时代青年的面貌,反映了时代主流思想。



生逢变革年代,崇利明想重组内部腐朽不堪的艳势番,保卫国家不受外敌欺侮; 而阿易是近代转型的积极参与者,维护国家独立与完整。 他们的经历勾连起了时代的变迁。 “我们想以青年人视角,展现那个年代的生活。 这些进步青年们,曾经为个人命运、国家前途抗争过。

剧中的崇利明,少年时期游学欧洲,后来在日本进修军校。而编剧在查找日本士官学校学员名单的时候,也发现了爱新觉罗·良弼——这个和崇利明出身及精神气质都很类似的人,更发现了蔡锷、蒋百里这些日后鼎鼎大名的抗战将领。历史总会给人惊喜,编剧团队最终将他们的身影巧妙地缝合在了剧作之中。


父亲被害、兄长离世后,崇利明借酒消愁,口中呢喃着一句英文: “Despair is false,and hope is the same”。 绝望是虚幻的,希望也是如此,这句话本出自裴多菲的诗,历史上,鲁迅曾将其译为“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传遍中国。 这个细节,暗合着崇利明旅欧归国的经历,也点明了他此刻的心境。



就像老舍曾经在《四世同堂》中所写的: “地道的中国人,带着他的诗歌,礼义,图画,道德,是会为一个信念而杀身成仁的。 ”阿易和崇利明,象征着乱世中无数有信仰的爱国青年们。

“成长真的是一个很深刻的话题。我认识的很多90后、00后常常聊起生活不尽人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热血不再,对未来的自信与渴望消失,就很可能会被一些负能量的舆论淹没。而在剧中,崇利明和阿易的成长及他们的热血精神或许能给当代年轻人一些启示和召唤。”

以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为主,展现青年的热血和爱国精神,是热血编剧团队“一致的精神”。在富有年代感的热血故事中,倾听历史的回响,感受主旋律激荡,亦是《热血同行》传递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发微信号:剧焦一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中国最会吃火锅的地方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龙梅绽放报春来
11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9张图,带你看中国最美冰瀑!
2 天前
新周刊  ·  有歌舞片,就不会有世界末日
7 年前
孔明湿兄  ·  内涵图:旅游公司的公关MM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