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已有不少人在备战考研,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励到正在追寻梦想的人
一路走来,从本科双非,到华科的硕士,再到如今坐在上海交大的图书馆里,为自己的博士学业而打拼,中间读研期间还收获了程序员老公一枚------考研于我,可能说是改变人生的一段经历了。
惭愧地讲,我是本科是双非,研究生就读前一年多的时候,每次走在校园都觉得很梦幻(大意是做梦都没有想到我居然能来到这个学校),就好像我不足以称为校园的一份子,直到最后一年,我才坦然地穿梭于我的母校,认可我本来就是这个学校的人。
考研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只能一对一地考试,考试复习资料占据的多少,竞争人数与招生人数,还有运气成分等都关系都最终成败。不像申博,可以报考多个院校,倘若硕士期间研究成果多,上岸博士生基本问题不大。除了top2的学校挑战性大一些外,上岸top3的学校还是很有希望的。
有些人会觉得现在上研究生实在是太卷,诚然,整体上看确实有这一趋势,那作为个人如何跳出“卷”的困境内?
首先,无须过于关注全国报考的人数,而是聚焦于自己所报考的XX学校的专业报考人数,以及招考人数与录取率;无须过于关注报考学校与竞争者是否太厉害了,而是聚焦于自己能否到达最后一名录取者的水平。
其次,无须过于关注自己能否成功,而是聚焦于选择方向是否正确,每天复习的时间是否饱满,掌握水平能够到达什么样的程度。
......
在本科的时候,跟舍友一起熬夜打游戏,追剧,一觉睡到大中午,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岗位,更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也不爱上课,只是考前突击一下,应付考试。即便是有外出兼职或实习,都是无目的或生存性地跟风,无法长远与有意识地安排自己未来的道路。一句话,看不清未来的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着。由此可见,即便是上了大学,我仍然没有从高中为了学习而学习的窠臼中完全走出来。
直到我上了研究生后,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忙碌,为了自己的学业或与未来工作紧密联系的实习而奔走,沉浸在更好的学风,具有了更明确的职业规划,循着师兄师姐的出路,结合自身情况,基本上对自己未来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有了更加清楚的认知,知道我现在应该做什么,为什么目标而努力。
回复
“考研路”
,
阅读详情
☟
许多年青人不得不开始一场短则一年、长则几年的就业破冰之路。
然而大家却发现,一道一道的关卡,一道一道的门槛,其实,远没有想像中那么容易。拼脑力,拼体力,有时候,或许还需要点运气。
即使在心仪公司的官网填信息,也是个体力活。很多公司,只要收到简历,就会自动回复应聘者“考题”。涵盖材料阅读、性格测试、数学推理运算、逻辑判断、选词填空、图形推理等各个方面。一旦进入做题界面,网页会把整个屏幕填满,以防考试作弊。听说还有的公司,为防止求职者用手机搜索答案,用电脑做题的时候,手机也要扫码霸屏。
无尽的测试题提交后,一部分人进入传统的初选。此后,也许要再过一个月,一部分求职者才会再向上进一步,进入个更小的候选人圈子,等待线上群面。到时,候选人会分成8到10人每组,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有面试官从旁观摩。每个人都急于表现自己,不太会张嘴的,经常沦落到全程呆望显示器的窘境。
挣扎着通过各项考察后,候选人最悲催的,是倒在了真人面试官跟前。
作为一个上个月内、在最终轮面试了十几人的面试官,笔者感觉有些基本小技巧,需要分享给大家:
......
回复
“面试”
,
阅读全文
☟
截至2024年6月,全国共成立64家数据交易场所,主要地域分布在华东、华北和华南沿海地区,平台的地域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发展较快、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大数据交易平台的发展也要比其他地区发展要快。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以下会从时间和地区以及运营主体三个维度来分析:
图1 2014-2024大数据交易平台逐年新增数量
2014-2020年通常称为“数据交易1.0”阶段。在2015年《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印发之后,在国家“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的系列政策鼓励下,2015-2016年,全国范围内成立或拟成立数据交易场所共计17家。2017至2020年间,由于交易环境不成熟、数据资源获取不足、交易界限模糊和平台功能定位不明确等问题,中国数据交易市场未达预期增长。
回复
“
2024
”
,
查看报告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