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指的是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药物之间产生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改变。临床药物治疗往往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合用,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和更少的不良反应。然而,这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必然会引起药物相互作用。不恰当的药物相互作用往往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人服用药物后,药物必须从给药部位吸收(absorption)进入体循环,随血液循环分布(distribution)到各个组织/器官(metabolism),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随胆汁、尿液和粪等排泄(excretion)出体外,即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简称“ADME”)。当两种药物及以上药物或中西药同时服用时,各药物的ADME会受到彼此的影响,使其原来的药效有所增强或减弱,毒性有所增加或减少。因此,研究清楚各药物的ADME及其间的相互作用,对于临床合理给药至关重要。例如,服用肝药酶抑制剂,可以减少某些药物代谢,从而使其药效增加或毒性增加。
此外,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还在基础药理研究、药剂学研究、药物合成与发现等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在由中国药科大学刘晓东教授和刘李教授主编,复旦大学马国副教授、安徽中医药大学汪电雷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杨志宏副研究员副主编的《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一书中,针对药物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过程,详细地介绍了药物代谢及其代谢酶、药物转运及其研究方法、重要的药物转运体及其转运体研究方法、药物代谢抑制和诱导,以及理论结合实际地介绍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模型、转运体和代谢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植物/食物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创新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临床药物治疗往往是多种药物合用,药物间通过影响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等环节而改变药代动力学行为,进而引起药物相互作用。不恰当的药物相互作用会降低药物疗效或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严重药物相互作用也是终止药物研发或使药物撤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定量预测模型、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案例及最新成果,并用实践案例详细介绍了药代动力学的药物相互作用。
本书可作为新药研发与评价相关人员、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刘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学专业委 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省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第二层次)。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疾病与转运体/代谢酶、药物相互作用、血脑屏障与药物转运和新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研究。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建设。发表 SCI 论文 150 余篇,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 2)1 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 2)1 项。出版专著 2 部。
刘李
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和“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理事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药理学会定量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包括疾病状态下代谢酶和转运体功能与表达调控及其对物质代谢影响,另外在创新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和 PBPK-PD 模型方面具有研究特色。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研究项目,近5年以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