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中国煤系石墨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文章指出虽然近年来在煤系石墨的成因机制、控矿因素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但资源探获和开发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作者等通过六点进行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包括成矿模式规律、演化机制、物化性质研究、保护性开发、选矿技术工艺和高端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文章强调煤系石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系伴生矿产,其资源战略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存在瓶颈。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煤系石墨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煤系石墨研究在成因机制、控矿因素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但资源探获和开发利用仍存在较多问题,导致资源浪费等现象。
关键观点2: 制约煤系石墨开发利用的因素
作者等从成矿模式规律、演化机制、物化性质研究、保护性开发、选矿技术工艺和高端产品创新研发等方面探讨了制约煤系石墨开发利用的因素。
关键观点3: 加强研究的必要性
煤系石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系伴生矿产,其潜在资源量与目前的勘查开发水平严重不符,需要通过加强研究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关键观点4: 给出的对策
作者等给出了加强研究的对策,包括建立成矿模式、研究演化机制、深入研究物理化学性质、强化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持、寻找绿色高效的选矿工艺和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等。
关键观点5: 煤系石墨的未来发展
文章强调应推进建设以煤—煤系石墨为原料制备人造高纯石墨等产品的创新平台,促进石墨矿山企业结构转型,增加其效益。
正文
近年来,我国煤系石墨研究工作在成因机制、控矿因素、鉴定指标、选矿加工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和新发现,勘查找矿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但在资源探获和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以致其资源战略保障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过度利用于低附加值领域而形成资源浪费等现象。
笔者等通过成矿模式规律认识不深、演化机制研究不足、物化性质研究不清、保护性开发程度不足、选矿技术工艺落后和高端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不够6个方面对我国煤系石墨开发利用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给出相应对策建议,对我国煤系石墨产业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煤系石墨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系伴生矿产,其潜在资源量与目前的勘查开发水平严重不符,且大量资源或被混作无烟煤开发利用,或被过度利用于低附加值领域,这使得煤系石墨资源浪费严重,其资源战略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也遇到很多“瓶颈”。笔者等通过对煤系石墨的资源分布特征、勘查开发利用现状、成因机理、鉴定指标等方面的全面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制约因素及对策:①成矿模式规律认识不深,应加强总结煤系石墨成矿带或富集省份典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控矿因素及矿化标志等特征,建立相应成矿模式,以便指导煤系石墨矿床找矿工作;②演化机制研究不足,应充分结合地质背景开展矿物或元素对煤自然石墨化演化过程的催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并加强地质构造运动对煤石墨化影响机制的研究,从而有效指导煤系石墨的精确开采,也
有利于隐晶质石墨缺陷成因机制探索,为解决隐晶质石墨加工技术研发中技术难题指引方向;③物化性质研究不清,应深入研究煤系石墨物理化学性质,筛选出更为适合的物化探勘查技术手段,用于圈定煤系石墨异常预测区/远景区,指导勘查方向;④保护性开发程度不足,应尝试从资源量、资源品位、开发利用、选矿加工等方面,在几大赋煤区划分煤系石墨资源开采规划区(重点矿区和限制开采区),在重点矿区提高石墨产能及利用率,在限制开采区强化优质资源保护,明确开发利用要求。同时强化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持,实现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 ⑤选矿技术工艺落后,应继续加强对煤系石墨性质研究,努力寻找绿色高效高附加值的选矿工艺,为我国煤系石墨资源良性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⑥高端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不够,研发与生产脱离,应加强高校、院所与煤系石墨生产企业的需求对接,从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石墨高端产品研发的长短期计划,
通过重点项目,形成高校、院所技术研发,矿山企业生产试验的协作闭环,推进煤系石墨产业走深走实,从而抑制“低出高进”的石墨贸易现象。另外,应推进建设以煤—煤系石墨为原料制备人造高纯石墨等产品的创新平台,促进石墨矿山企业结构转型,增加其效益。
引用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