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16岁初中女生辍学订婚,笑容灿烂: “就算我不上学,只要嫁得好,以后照样不差!”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01 07:00

正文

作者 | 青梅才隽

来源 | 中学生听书(ID: tingshu2018)

22年时,网上一则订婚视频火了。


贵州贵阳某地区,一位年轻女孩在订婚宴上笑容灿烂,蹦蹦跳跳。


起初以为她是为别人而高兴,没料想,主角竟然是她自己。


据悉,她2006年出生,当时才16岁,还不算是“成年人”。


在本该好好读书,准备中考的年纪,她却已在筹备嫁人了。



“上学没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时至今日,这样的教育观仍未灭绝,不由让人感到悲哀。


早早辍学订婚,打零工补贴家用,也许能图眼前三分利,可目光放远,终究会将整个人生输进去。


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就记录了这样一个群体。


导演跟拍三年,拍下了这些年少辍学打工者的生存现状,他们被流水线磨平了棱角,眼里失去了光芒。


年少时,你抱怨读书苦,若最终只是为了生存,那吃这些苦有什么意义。


当步入社会后,才发现,读书和不读书,真的过得是截然相反的人生。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这个寒假父母陪孩子一起看看这部纪录片,让他明白没有选择的人生到底有多可怕!



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没有生活只有生存


网络上有个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


大概是因为懒。 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在看完高分纪录片《十八岁的流水线》之后,我感慨万千,更加赞同这个回答了。


95年出生的杨鹏,初中毕业后来到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


刚入厂时,被安排做厂里最苦的工种——修理工,这是个老员工们都不愿意干的活。


一不小心就会被手上的撬刀割得鲜血淋漓。


简单用胶布包扎一下手指,就得赶紧回到工位继续干活。


进厂几年,他的手上已经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口。


有的时候,他累得连碗都端不住。


动图来源:网络


97年出生的杨玉金,是个孝顺的女孩,想赚钱给家里盖房子。


当记者问需要赚多少钱时,她埋下头泪如雨下。


她在厂里做焊锡,为了提高芯片精度,焊锡时不能戴手套,滚烫的锡点会溅到手上。


这让她原本纤细的手指,被烫得满是疤痕,她也只能默默承受。


然而再累再苦,一分钟也不能耽搁。


因为流水作业,一个人慢了停了,下一个也就跟着停工。


甚至上洗手间也规定不能超过十分钟。


白天上班8小时,晚上还要加班4小时。


他们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单调乏味。


动图来源:网络


这是导演@殷骆(Luojunnan Yin),在2016年拍摄于东莞某电子厂的纪录短片《十八岁的流水线》。


拍摄期间,他们接触了63位工人,其中,90后占75%,95后占52%,这些人往往都只有小学或初中学历。


机器人一般的工作生活,让青春年少的他们磨平了棱 角,失去了飞翔的翅膀,眼神里流露出对未来的茫然,脸上写满了无奈。


他们当中不少人也想逃离,却无处可逃。


因为他们既没有学历又没有技术,跳来跳去还是一样的流水线。


他们从不谈以后,因为未来太遥远,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有位主持人曾说过: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


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未来积攒能量,就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


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很多美好的机会。


2008年,安徽考生徐孟南,高考时以0分的关注度来宣传自己的教育理念。


10年后,他选择报名,再次参加高考。


在这10年,徐孟南无数次后悔,他曾拿着条幅和传单,到各地学校宣传,用亲身经历劝告考生,珍惜读书的机会,希望大家不要效仿自己。


你在读书时没有受过的苦,生活会一点一点地还给你,没有商量的余地,只能被动地接受。


正如茨威格写的那句名言:


“命运馈赠的所有礼物,其实在暗中早已标好了价格。”


所有你虚度的时光,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你的生命中。


曾以为,读书是世界上最苦的事,后来才发现,再苦,也苦不过生活。


读书,是为了离开你讨厌的圈子


常常听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同的,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背景。


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努力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其中最快捷改变命运的方法就是读书。


《超级演说家》有一季,北大在读研究生刘媛媛夺得当年演讲总冠军,她的演讲视频激励了无数学子。


很喜欢她说过的一句话: 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我命由我不由天,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中,简爱从小是个孤儿。


舅舅收养了她,但舅舅两年后就去世了。


舅妈将简爱视为眼中钉,对其百般虐待,甚至连仆人都可以拿她出气,几个表哥表姐,更是对她随意辱骂与殴打。


但简爱却能熬下所有的苦。


原来只是因为,她有她的避难所,那就是书房,舅舅留下的几百本书。


她时常偷偷跑去看书,读书治愈了她所有的苦难,还让她修炼出一颗坚强的心。



10岁那年,简爱被送去洛伍德学校当学徒。


校园里听不到任何欢声笑语,只能看见女孩们麻木地诵经、干活。


谁要是稍有反抗,就会遭到校长和教员的打骂。


一天,简爱在校长给女孩们训话的时候,不小心碰倒了画板。


校长让简爱站在高高的椅子上罚站挨训。


他大声斥责简爱,骂她是魔鬼是骗子,还要求全校师生孤立她。


简爱难过极了。


受罚的那天晚上,坦普尔小姐把简爱叫到了办公室。她鼓励简爱多读书,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命运也许会有所不同。


从此以后,简爱对书更爱不释手,也就不大理会周边的琐事了。


几年后,简爱因为出色的成绩而留校任教。


又过了两年,她谋得了一份家教工作,离开了洛伍德学校。


读书,让她离开了自己讨厌的圈子,也让她改变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古今中外,靠读书改变命运的例子不胜枚举。


也许你会说,北大毕业生不也有人在卖猪肉吗?不是有些小学没毕业的也开了大公司吗?


你不知道的是,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卖的是有文化的猪肉,能让猪肉升值。他现在开了700家连锁店,一年赚18个亿。


你不知道的是,那些小学没毕业的企业家,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读过了多少书。他们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那些没读多少书也出彩的人,只是个例,而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才是大多数人的路。


曾看过一部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度的孩子的艰辛求学之路。


他们中有的要穿越大草原,不仅危险还常常饥肠辘辘。有的要划两个小时的船才能到达学校。有的要过铁索,有的要爬天梯,一不小心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如此艰难的上学之路,他们从未放弃过,只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



书本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在《劝学诗》中写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些诗句让我想起名师王金战的励志故事。


上中学时,王金战成绩排在全班倒数,他完全不想学,一心想着毕业后接替父亲的工作。


1978年寒假刚过,班主任动员成绩排在前5名的学生备考。


王金战跟老师说他也想考大学,班主任看他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是那种又鄙视、又不让你看出来的感觉。同学们也嘲笑他。


王金战发誓一定要考上大学,从此他爱上学习无法自拔。


学校晚上9点断电,而且严禁点煤油灯。


于是他四下找学习的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空地窖。


他每晚在地窖里学习到半夜,感觉到的却是一种奋斗的快乐,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充实。


王金战后来成了班上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


后来他成为老师后,还辅导一个全班倒数第一的“差生”考上了北大。


读书,不仅改变了王金战的命运,同时也在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们和他的教学方式,甚至可以说,也改变了他的学生们的命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好文章  ·  领导座次安排(基本套路都有了)
7 年前
普益标准  ·  风口上的智能投顾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