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职业生涯的选择与规划有利于年轻人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明确发展方向。一些年轻人在入职初期积极进取,通过学习和考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是值得我们认可的,而另一些年轻人选择“躺平”,消极怠工、随波逐流则需要我们警惕与反思。
一、积极进取受益终生。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积极进取的年轻人的职业态度体现出“蓄电池”理论中不以大学毕业为学习的终点,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初心,做一块高效能的“蓄电池”。只有不间断地、持续地充电,才能够不间断地、持续地释放能量,成就个人的发展与自我的实现;才能促进供职组织的人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社会中营造积极进取的活跃氛围,激发新质生产力。
二、消极厌世值得反思。颓废厌世、躺平不前,对部分年轻人而言是一种逃避和放纵的生活态度,如果只是一时的思想波动尚可理解,但是长此以往会让年轻人失去社会职业竞争力,逐渐被社会淘汰,靠着社会救济生活,加重社会负担。内心不平衡者甚至会大肆宣扬“读书无用论”,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阻碍时代发展。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观上是由于部分年轻人人生观和价值观确实出现偏差,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客观上在于社会经济活力尚未完全恢复,企业营商环境仍需持续改善导致的赛道狭窄,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劳动保障尚未完善,“加班文化”盛行。
针对上述情况,一方面,社会各界需要持续发力,为青年人的职业生涯保驾护航。政府相关部门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激发中小企业生机活力,从而奋力拓宽就业“赛道”;加强保障劳动者休息、加班补偿、同工同酬等权益,拓宽投诉举报渠道,避免过度内卷;出台积极创业贷款、税收减免、落户安居等政策,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学校与企业联动,搭建创业孵化、企业实习等平台;投入财政资金开展职业继续教育公益课程,降低从业者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本;定期表彰创业敬业楷模等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氛围。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意义,理性选择职业方向,并客观看待职业生涯中的困难与挫折。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在规划好职业方向后本着“行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在立足之处不断深耕,必定会涌出甘甜的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