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度复飞时,飞机的构型还不是着陆构型,并且位于复飞高度之上,因此无须改变飞机构型,大部分情况下也不需要爬升,基本就是绕一圈回来重新落。
相对来说,高高度复飞操作最简单,风险也最低,飞行员只需要注意不要超速和突破指令高度。
复飞(高度在复飞高度和最低标准高度之间的复飞)就相对复杂一些了。
因为飞机在这个高度的时候,基本上已经建立了着陆形态,此时如果复飞,从着陆形态过渡到复飞形态就需要更多的操作。
除了需要收轮、调整襟翼位置这些操作,由于这时候飞机的高度已经比较低了,还存在突破最低高度,爬升时推力不够的风险。
要说最复杂而且风险最大的是
低高度复飞
。
在讲这个之前,先说个题外话。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英语里面复飞的叫法有很多种,除了最常见的go around,还有missed approach,balked landing,rejected landing,甚至还有叫waveoff的。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waveoff是指舰载机的复飞
,民航飞机不大可能用在辽宁号上,所以这个词跟民航业没啥关系,但下面这几个词都是跟咱们专业有关的。
go around是一个指令性用语
,通常在管制指挥飞机的陆空通话中使用。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仪表飞行还是目视飞行,也不管你是在哪个高度复飞,在管制那里统统都叫go around。
missed approach则侧重于描述复飞这个动作
,所以最常出现在飞机的飞行手册中。
至于balked landing和rejected landing,这二者之间互相没有区别,但是它们跟missed approach不完全一样。从词面上也能看出来,
这两个词组表示的是中断着陆的意思
,也就是说它们只表示部分情况下的复飞。
实际上,在很多飞机手册中的确就是使用
balked
landing或rejecte landing来表示低高度复飞
,也就是我们接下来介绍的这种复飞。
低高度复飞发生在最低标准的高度之下,甚至发生在飞机接地之后,而且很多时候,即使飞机在接地前做出复飞决策,但由于下降的惯性,复飞过程中仍可能接地。
而飞机在接地后会触发地空逻辑转换,因此需要更多的操作使飞机转为复飞状态。由于着陆复飞所需梯度更大,在拉升过程中还存在擦机尾、越障不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