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古以来,王位这个东西,大家都想坐坐。
实在是成王的诱惑太大了,谁不想随心所欲,坐拥天下财宝,仇敌统统拖下去,喜欢的人全都纳入后宫。
然后霸气地一指,“这片鱼塘。。”哦骚瑞跳台本了,应该是“这天下都是朕的!”
远的不说,就拿英国当今的女王陛下说,这还是君主立宪制下的君主呢,光日常佩戴的王冠,就有十余顶之多。
上面的大啊啊啊啊啊宝石那才是真正的价值连城,倾一国之力都不一定能买下来。
每一顶王冠,甚至上面镶嵌的每一块宝石,都称得上是传奇。
但是先别急着羡慕。
有句话大家都听过,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
王冠是真的重,威廉四世加冕的时候,曾经因为王冠太沉,导致国王大人脖子一阵剧痛,不得不中止加冕仪式。
连戴妃都抱怨过女王陛下御赐的“珍珠泪”王冠太重,戴着头痛(现在归了凯特了)。
(英文名叫做Cambridge Lover’s Knot Tiara,由英国皇冠珠宝商Garrard制作)
名副其实的,欲戴王冠,必先治好颈椎病= =
然而,
除了物理上的重量,英国那些戴上传世王冠的人,所拥有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权势,却更是无穷无尽的责任和枷锁。
我先要说的,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加冕时制成,又传给伊丽莎白二世的这一顶,最为隆重正式又最为贵重的英帝国王冠。
这顶王冠上,镶着人类历史上极珍贵的几颗宝石,黑王子红宝石,世界第二大钻石库利南二号和圣爱德华蓝宝石,零零总总,还有有4粒红宝石,11粒祖母绿,16粒蓝宝石,227粒珍珠和超过2800粒大大小小的钻石。
(上面最出名的库利南二号,同样是由皇冠珠宝商Garrard镶嵌上去的)
1837年维多利亚登基之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议会改革,虚君制的浪潮下,国家权力已经完全掌握在议会手中,王权被极度削弱。
年仅18岁,也为王位准备了18年的维多利亚,戴上这顶冠冕的时候到底是种怎么样的心情,我们不得而知。
然而,
维多利亚在加冕为王两年后,才真正意识到成为英国君主,要舍弃的不仅仅是权力。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然而你可知道,在那之前,却还有一位俄国皇子亚历山大二世……
这位俄国皇子,才是女王的初恋……
当她第一次见到亚历山大二世之后,就在日记中写道:
“在6点40分左右,我见到了皇储,他在我的窗前行礼,我们在圣乔治大厅用餐,皇储挽着我进入大厅,我真的爱上了皇储。。。我以前从未如此快乐过。”
然而,这段感情却引起了英国议会的不满,墨尔本勋爵十分明确的表示反对英国与疯狂扩张的俄国产生任何瓜葛,要求维多利亚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二世的界线。
另一方面远在俄国的尼古拉一世沙皇也听说了这件事,他要求亚历山大二世返回俄国。
在国家利益和政治考虑的双重压力之下,这对恋人不得不痛苦的选择放弃爱情。
分别那天,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道:
“皇储紧握着我的手,他的手是那么温暖,他看起来很苍白,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段日子,我吻了他的脸,他也十分深情的吻了我。与这位深情可爱的年轻人的分离使我感到非常悲伤,我是真的爱他。”
恩,王冠之下,
早已没有了杀伐决断的权利,取而代之的只是象征性的王权…而随之而去的,还有随心所欲的爱情……
如果维多利亚义无反顾地追求爱情,那么就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叔叔——那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爱德华八世的故事,提早上演罢了。
这是一位没有迎来自己加冕典礼,却做了325天国王的人,也是英国和英联邦历史上唯一自动退位的国王。
(上面这幅画像,可能是爱8和王冠唯一同框的画面了。。。)
他和辛普森夫人的爱情故事,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国王乔治五世、首相、议会,乃至全部英国民众的反对。
并不是一位国王不能迎娶离过婚的女子,
也不一定是因为准王后亲纳粹的传言,
而是英国国王,同时也是英国国教会的捍卫者,根据英国国教的教义离婚和再婚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当一个“我是国王天下都是我的,还差个小小美人”之类的古装霸道总裁,爱德华八世不是没想过。
但是违背民意引起政府辞职,意味着违背了作为君主立宪政体下国王保持政治中立的基本宪法方针。。。
违宪,这是动国本,说不定要引起革命的。
爱德华八世面临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屈服于议会和民意,放弃辛普森夫人;
要么就是放弃王位,和爱人双宿双飞。
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放不掉爱情的爱德华八世,选了第二条路。
325天的国王职业生涯里,他没有戴过一次王冠,因为这份压倒一切的重量,他撑不住。
至于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我们看得到她的超长待机,
看得到她的举止优雅和时尚品味,
却经常忘记在女王光环的背后,她也同样是一个在君主立宪制下,承担重责舍弃人生的女子。
她也是一个女儿、姐姐、妻子和母亲。
前一段爆火的《王冠》是个良心剧,它所关注的正是在媒体上永远优雅从容的女王,背后作为人的挣扎。
在剧里,编剧似乎也以无比理解王室的无奈....
一遍,一遍,又一遍的....
给我们重复着同一个细节
“王冠很重,职责,也很重......”
剧里,当爱德华八世宣布退位.....
镜头切到即将继位的他的弟弟,乔治六世....
知道自己即将要当上国王的乔治六世,没有任何的欣喜,却只涌现了深深的忧愁......
当乔治六世即将登基,试戴王冠....
他对着镜中的自己....
“我曾希望,永远不会见到这一景象.....”
当他成为国王...
他会说出 “我已经不再是艾伯特温莎,那个人已经在他哥哥退位时,被他各个谋杀了... 如今在世的,只是乔治六世...”
这其中很多的一切,
都被当时的伊丽莎白,现今的女王看在了眼里.....
以至于在她自己的加冕仪式前,当她第一次戴起了这顶王冠,发现不是一般的重,一旦走起来,连平衡都很难保持。 不禁发出跟他父亲同样的感慨“真不像看上去的那么容易”....
而伴随这顶王冠加身的,不仅仅是责任和义务。
就像当她父亲刚刚去世,而她的祖母在写给她的信中说道的:
“在你悼念你父亲的同时,你也要悼念另一个人,
伊丽莎白·蒙巴顿(女王本名),
因为她已经被另一个人所代替,伊丽莎白女王,
这两个伊丽莎白会经常起冲突,
事实是,王权必须胜利,必须永远胜利。
(The Crown must win,must always win.)”
祖母穿着黑纱,突破辈分而颤巍巍地对她行下这个屈膝礼....
这个场景,象征着伊丽莎白公主身份的死去,一辈子女王职责的到来....
在第一季里,编剧已经把这样的变化慢慢揭露:
与玛格丽特曾经亲密无间的姐妹情,
变成了需要礼仪约束的复杂,
估计伊丽莎白也没想到,面对玛格丽特和离过婚的侍卫彼得的感情,姐妹间的叮嘱,即将成为政治的施压。
曾经亲密无间平等相处的夫妻,
变成了君臣间不可捉摸的制衡,
还会有绯闻、背叛和回头,在静静等待着她。
我们可以期待在《王冠》里看到,面对戴安娜、卡米拉和查尔斯的乱摊子,女王官方声明背后的故事。
(卡米拉戴的是Garrard制作的德里杜尔巴冕冠,管女王借的)
戴安娜和玛格丽特骨子里的不羁,温莎公爵和查尔斯王子心中的不甘,菲利普和哈里的叛逆,我们都能看得到。
只有女王,从没被人看透过。
在媒体和大众的眼中,女王的形象永远是得体的,优雅的,从容的,一张张完美的画像和照片,自带超强大气场,头顶两公斤的王冠,依旧闪闪发光。
“克己复礼”背后的痛苦和血泪,却只能她自己一个人去感受,就连枕边的菲利普亲王,都无从知晓。
年迈的菲利普亲王,可以因病卸去皇室职责。
女王大人,却不能随随便便低头。
因为王冠真的会掉。
从来不走寻常路的哈里王子,最近接受媒体访谈又双叒叕让大家惊掉了下巴。
他说:“我们王室里,没有一个人真正想坐上那个位子,戴上那顶王冠。”
甚至觉得自己“就像活在鱼缸里面的鱼一样,想要摆脱这种生活。”
这么想想,很合理,
毕竟戴起这顶珠光宝气价值连城的帽子,实在是太不易。
光鲜的背后,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压力和重责,如履薄冰的皇室成员们,一点也不像想象中那么舒坦。
当然说到这些王冠,还有一群特殊又不知名的人不能不提。
那就是制造和维修这些王冠,代表着时代最顶尖技艺的珠宝工匠们。
他们大多来自英国皇室御用王冠珠宝商House of Garrard,这个和王冠一样传奇的珠宝工坊。
创立于1735年英国的Garrard,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珠宝制作商,1843年被维多利亚女王颁赐“皇冠珠宝商”。
维多利亚那顶经典的小钻石王冠,就出自Garrard工匠之手。
317克拉的那颗库利南二号,也是由Garrard镶嵌到帝国王冠之上的。
1911年玛丽女王的加冕皇冠,乔治五世的德里杜尔巴王冠,
英镑上女王所佩戴的大英帝国和爱尔兰女孩冠冕,
戴安娜王妃的那颗超著名的蓝宝石戒指,
现在传到了凯特手上。
还有各种各样皇室的珠宝,统统都是Garrard出品。
时至今日,Garrard已经为英国六代王朝设计加冕用的王冠和首饰。存放于伦敦塔珍宝馆内的皇室珠宝,同样是由Garrard负责维修和保养。
这些无名的工匠们,用最好的技艺细心雕琢,是他们让这些王冠可以承担倾国倾城的象征意义。
希望从此以后当你再看到这些blingbling的王冠,虽然不一定能对国王的光鲜和压力感同身受,但至少可以想到这些无名工匠们,感受他们的匠心。
能成为王室御用的珠宝商,必然设计和技术有极其特别之处,看照片,我们总不能直观地感受到这些细节。
那就去店里直接瞻仰吧,因为这个低调又传奇的Garrard,居然来中国开店了,地址就在上海的北京东路99号。
长按二维码关注CGG微信公众号:cggjewellers (名称:CGG欧洲皇室珠宝 ),或直接戳阅读原文进入官网。
放心,咱们平民定制Garrard,肯定不用背负这么多家国天下的压力。。。
嗯,说得就跟我和女王一样有钱似的-。-
-这是英国那些事儿为Garrard定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