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青年报  ·  刚刚,孙颖莎夺冠!曾在半决赛决胜局12:10险胜 ·  2 天前  
河北青年报  ·  刚刚,孙颖莎夺冠!曾在半决赛决胜局12:10险胜 ·  2 天前  
鸡西新闻网  ·  李方慧,中国队首金! ·  3 天前  
北京日报  ·  中国篮协:沉痛哀悼! ·  4 天前  
北京日报  ·  中国篮协:沉痛哀悼!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ature

PNAS丨中山大学董俊超/朱澂明合作研究确定LMO2和LDB1是小鼠B细胞中类切换重组的关键因子

iNature  · 公众号  ·  · 2025-02-09 00:00

正文


iNature

仅含LIM结构域的蛋白LMO2在依赖于上下文的多蛋白复合物中与LDB1相互作用,并在红细胞生成和T细胞白血病发生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它们在B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2025年 1月23日,中山大学董俊超和朱澂明共同通讯在 PNAS (IF=9.4)在线发表题为 The LIM-domain-only protein LMO2 and its binding partner LDB1 are differentially required for class switch recombina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基于CRISPR/Cas9的功能丧失筛选,作者确定了LMO2和LDB1是小鼠B细胞中类切换重组(CSR)的关键因子。

LMO2至少通过促进DNA双链断裂(DSBs)的末端连接并抑制末端去除,部分促进CSR。尽管LDB1稳定LMO2蛋白,但它并不直接参与末端连接,而是作为AID转录的正调控因子,且其作用与LMO2无关,这一功能需要LDB1的二聚化结构域。此外,LDB1通过二聚化直接结合AID启动子并促进AID启动子与上游增强子的环化。 作者的研究揭示了LMO2和LDB1在CSR不同步骤中发挥的机制上分离的作用,从而推动了抗体多样化的过程。

LMO2及其相互作用伙伴LDB1是细胞背景依赖的多亚单位蛋白复合物的组成部分,且在造血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通常,LMO2和LDB1作为转录激活因子共同作用,通过结合基本螺旋–环–螺旋(bHLH)转录因子TAL1/E2A异二聚体和GATA1,调控特定谱系基因的表达。Lmo2基因的缺失会导致小鼠胚胎致死,原因是卵黄囊红细胞生成失败。Ldb1基因的同源基因敲除也能表现出类似Lmo2缺失的胚胎致死和红细胞生成缺陷。 LDB1在红细胞生成中的核心作用已通过研究得以证明,即使在没有GATA1的情况下,强制LDB1二聚化也能通过稳定的长程环化启动β-珠蛋白的转录激活。
先前的研究揭示了LMO2–LDB1复合物在淋巴细胞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LMO2最初是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11;14)染色体易位中克隆出来的。该易位将LMO2基因转位到TCR基因座或通过逆转录病毒整合,诱导LMO2的异常表达,从而重新激活造血干细胞特异性基因在未成熟T细胞中的表达,导致T细胞分化停滞并积累于骨髓,最终引发T-ALL的发生。这种LMO2的白血病发生功能依赖于LDB1及其复合物的转录调控活性。除了引发T-ALL,LMO2长时间以来被确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良好预后的最佳指示之一,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明确。最近,Parvin等人展示了LMO2与DNA损伤反应(DDR)蛋白53BP1/Rif1的相互作用,抑制双链断裂(DSB)的末端去修饰,这是同源重组修复途径中必需的步骤。因此,LMO2的高表达使DLBCL细胞对PARP抑制剂诱导的DSB表现出过敏反应。 这项研究为LMO2在DSB修复途径选择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然而,LDB1是否在DSB修复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并且在生理状态下LMO2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修复中的直接证据仍然缺乏。
SPR/ cas9介导的功能丧失筛选确定了已知和新的CSR因子(图片源自 PNAS
LMO2和LDB1在B细胞中的潜在作用尚未被探索。 抗原激活时,B细胞启动特定的转录程序以快速增殖、抗凋亡,并进一步进行抗原受体多样化。在激活的B细胞中,类转换重组(CSR)交换IgM抗体的恒定区与下游的不同恒定区,从而实现不同的效应功能。CSR由特定招募的激活诱导的胞苷脱氨酶(AID)启动,AID将其定位到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IgH)内的开关(S)区,通过活跃的生殖系转录。AID引入高密度的C到U突变,这些突变进一步转化为双链断裂(DSBs),由DNA修复机制修复。在供体Sμ和下游受体S区的DSBs连接并删除性定向时,最终产生类转换的IgG/A/E抗体。AID启动的DSBs激活DDR蛋白ATM/H2AX/53BP1,这些蛋白抑制DSB末端去修饰,从而促进NHEJ修复。DDR蛋白缺乏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CSR缺陷,其中53BP1缺失表现出最严重的转换效率下降,并且S区的DSB去修饰显著增加。 考虑到LMO2与DDR蛋白的相互作用以及CSR中转录激活的强大需求,推测LMO2和LDB1可能在类转换中发挥潜在作用。
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CRISPR/Cas9介导的大规模基因筛选发现并确认了LMO2和LDB1是小鼠成熟B细胞系CH12F3和原代B细胞中的CSR因子。 作者进一步通过高通量测序CSR连接部位,显示LMO2作为末端连接因子,抑制DSB的去修饰。令人惊讶的是,LDB1在CSR中与LMO2有所不同,其通过正向调节AID的转录激活来促进CSR,但不影响DSB修复。此外,作者还鉴定了LDB1中的功能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分别通过二聚化介导的启动子–增强子环化促进LMO2的稳定性,并促进AID表达。 作者得出结论,LMO2和LDB1在B细胞中可能以不同的分子机制存在于独立的复合物中,从而促进高效的类转换。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73/pnas.2412376122

END

内容为 【iNature】 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 【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