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7-8行的短诗,大多数在5行以内,我通常会称之为极短诗,当然这仅是我个人的界定,没有任何诗学的价值。极短诗,即泛称为行数极少的现代诗。
上乘的极短诗,极难写。表象上,它对语言提出极高要求,要在极有限的诗句中,蕴涵无尽诗性和深邃诗意,让一首极短诗同时难在语言形式和诗品内涵的两极。
成就一首极短诗,往往建立于深切的体验,或深邃的思考之上,并产生于因之获得的醍醐灌顶的顿悟之后。这个过程有两个力量相助:直觉和洞察。由此,诗人无限接近诗核。这种无限接近,已让诗无须依赖任何繁复的语言。
这个意义上,极短诗和优异的口语诗一样,绝不是灵光闪现的机灵鬼,而是余音绕梁的诗性和诗意,呈现了诗人极优异的直觉力和思考力,以及抵达力。
极短诗,往往是超越语言的。即,诗人获得超灵的“悟”之后,他已无须运用和驾驭语言,而是最恰当的语言会找到诗人和这首诗。它呈现出来的似乎是所谓灵感,我以为这是所有“悟得”之后的假相。因为灵感本身,就有“机灵”的成分,无疑缺乏体验和洞察的深度。
一旦接近或抵达了诗核,似乎诗神会俯在诗人耳边耳语,诗人的任务就是记录下来。诗降临诗人的瞬间,诗人才成其为诗人,看似玄妙,但这即是真相。
对此种种,我们不妨从以下17首中国诗人的极短诗里去细细体味,管窥。
——青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