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力哥
作为娱乐理财脱口秀创始人,力哥将通过视频脱口秀和文字的方式,传递简单、好玩、有干货的理财知识,带领你在理财世界里轻松入门,快乐成长,从理财小白走向理财达人!力哥说理财,简单又好玩!跟着力哥走,理财不用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也谈钱  ·  下有保底,上有红利 ·  昨天  
也谈钱  ·  下有保底,上有红利 ·  昨天  
张伟论债  ·  回表弱于往年同期 | 理财周度跟踪 ·  4 天前  
张伟论债  ·  回表弱于往年同期 | 理财周度跟踪 ·  4 天前  
格上财富  ·  如果哈里斯当选,会带来哪些影响? ·  1 周前  
格上财富  ·  戴维斯王朝:三代人的投资智慧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力哥

想当年,我躺赚了几万块……

力哥  · 公众号  · 理财  · 2017-07-18 21:06

正文



今天力哥想倚老卖老聊点传统媒体最不能说的秘密,也是吃瓜群众最爱听的八卦——记者的车马费。


这个话题,还在传统媒体领工钱的记者肯定不会说,自媒体人虽然可以说,但很多人没有相关经验,所以也就力哥能和你掰掰。


对杂志来说,正常的发行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采编印刷分销快递成本,对报纸来说,连这些基本成本都cover不了,也就是多卖多亏,电台电视台基本免费,连卖纸收入都木有,所以媒体表面上说读者就是上帝,我们要全心全意服务读者,其实屁股决定脑袋,谁是我的金主爸爸我就为谁服务,因此媒体主要是为广告主服务的。



由于传统媒体生存过于依赖广告,就会过度自我包装。


比如真实发行量只有4万本的杂志,对外宣称能影响20万高端人群,这种浮夸风不仅是媒体业,也是中国几乎所有行业的通病。


纸媒的真实发行数据是核心机密,只有社长总编和发行部老大知道,外界只能靠经验推测,且不说很多企业根本推测不准,就算有懂行的公关公司帮忙操刀,推测准了发行量,也无法有效监测广告效果,这就给传统媒体广告报价狮子大开口提供了机会。


传统纸媒广告部一般会有三个报价:刊例价、实报价(优惠价)和内部价。


刊例价是让广告/公关公司拿去骗客户的,或者市场/公关部老大拿去骗大BOSS拨经费拿回扣的。


优惠价是真的可以和你成交的价格。


但如果是老客户,或其他各种不能明说的缘由,纸媒内部还有一个底价。



比如说力哥作为编辑部记者,和主管经营业务的广告部无关,但如果我拉来一个广告客户,一样可以给到内部最优底价——这其中还包含我的广告提成。


听这话你可能误以为力哥之前靠广告提成赚了一大票,但实际上力哥从没靠介绍广告客户赚过一分钱,因为广告主也不真是二百五,那么贵的广告价格,固定的大金主往往都有对应的广告业务员长期维护,偶尔有些新冒出来的小公司才会被我们记者抓到,而他们往往支付不起动辄几万一条的广告费。


车马费的由来


这么一来,就给了记者另一个赚外快的机会——车马费。


照道理说,记者出去采访属于职务行为,车马费(交通费)应该单位报销,但实际上中国除了《财经》这种极少数有钱有背景有节操的媒体会给记者采访报销全额交通食宿费,并给予相当诱人的薪资,以实现类似政府高薪养廉的效果,尽可能保证记者写稿时绝对中立客观,绝大多数媒体是做不到的。



所以在早年,记者出席各种公司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产品介绍会/交流分享会,主办方为了表示感谢,的确会给记者报销交通费。


但后来,很多公司发现,我有宣传需求,但记者发不发稿,发多长的稿子,稿子里怎么写,记者本人也有很大权限,以新闻或软文的形式来宣传的效果要比硬邦邦的广告更好,而通过给记者塞车马费却比走正规流程支付广告费低得多,那我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做广告呢?


于是车马费就成了全行业公开的秘密,所有记者出席这类活动,都会收到一个白色信封,装的就是车马费。普通记者如果只能发一块小豆腐干一样的新闻简讯,就塞少一点,但同样的豆腐干,如果是新华社等央媒记者,就要多塞点。



如果是重点合作的媒体记者,希望对方发一个大篇幅专题报道,那就得定制一个比较高的车马费标准。


企业和公关那边工作人员不会说我给你塞了多少车马费,一般稍微要点脸的记者也不会主动说你怎么才给这么点车马费,太不懂规矩了……


甚至有些活动本身就很有报道价值,不拿车马费也报道,这就给企业或公关公司下面具体操刀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果她故意克扣记者车马费,大部分记者也不会主动嚷嚷,或者明明应该给1000,她抽200中饱私囊,记者可能也不知道,领导和老板更是被蒙在鼓里。


对公司来说,损失的可不仅是这点车马费,而是可能不经意间得罪了无数媒体记者,那今后拜托人家写正面报道可能就不搭理了,你稍微有点什么事人家马上就拼命写你负面,那才真的亏大了。


比如乐视贾老板现在日子不好过,为什么那么多媒体都拼命泼脏水,希望他完蛋?


不仅因为这事本身是吸引眼球的热点,乐视这家公司过去与包括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人打交道的时候太抠门太不上路,能省则省,克扣稿费说话不算数的事情做了太多,业内口碑太差,而且乐视的业务涉及科技、娱乐、体育、金融、汽车……等于把各领域各专业的媒体都得罪了……



加上你自己的企业文化和节操的确有问题,太虚太会装,台上台下两张脸,不声不响给员工断社保这种龌龊事都做得出来,不被骂才见鬼了。


千万别小看媒体的力量,这个时代“媒介即信息”,各路媒体的煽风点火会引起相关利益方的集体恐慌,导致银行抽资、法院冻结、债主上门……从而加速企业走向危机甚至灭亡。


新媒体研究专家魏武挥老师说过,公关的主要工作就两件事:发稿和删稿——发正面稿,删负面稿。


给记者车马费属于发稿业务,至于删稿,这事就复杂且黑暗得多,再往下说就必然牵涉到具体媒体的名字,就此打住。



车马费的支付形式和额度


对了,还有更奇葩的。


有些人深谙这条媒体潜规则,就会制作假名片,假装是某媒体记者,到现场直接问负责媒体签到的公关小妹要车马费,有些没经验的小妹没见过这架势,又怕得罪媒体“老师”因小失大,赶紧给红包。这就有点碰瓷的意思了,后来很多公司发现这种情况,为了既防外贼又防内鬼,就想出了很搞笑的招。


比如事先列好拟邀请的媒体记者名单,记者在签到台,一律一手签到交名片,一手拿资料袋,而且公关小妹一定要当着记者的面把装有车马费的信封塞到资料袋里,这个流程既显得文明大气,又确保记者亲眼看到了给红包的这一幕,万一自己保管不慎找不到了也不会扯皮。



更有甚者,怕遇到假记者,还会要求记者拿红包时在签到纸上写下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就差再装个人脸识别系统了……这么做实在很难看,好像去邮局取汇款单一样,所以力哥一共也没遇到过几次。


还有,金额较大的车马费,往往会在信封背面写上里面包的金额。


力哥工作后一直有记录每月工资和其他收入的习惯,我大致算了下,过去那些年的记者生涯中,我前前后后拿到的车马费也不下大几万了。


这么多年来,车马费的标准也在一路水涨船高。


在上海,最抠门的公司只会包200,记得我最后一次收到200元的车马费是在2015年,拿到这种红包的记者在活动现场相遇往往都会会心一笑。


早先车马费大多是300,土豪点的给500,要你专门写长文的给1000,后来物价涨了,标准版给500,有点诚意给800,要你专门写长文的能有1500-2000。


除了长文需要你花点心思写,相当于拿双份稿费(更多时候这种长篇软文本来就是广告部客户,其实还是一份稿费,只不过比普通稿件丰厚很多),普通的短讯都有现成新闻稿,不用我花时间写,可以说是躺赚。


车马费的支付形式也很有意思。


一般公司直接给软妹币,但也有些公司会比较忌讳直接给钱,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购物卡。最有意思的是各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搞活动请记者出席,更忌讳直接给软妹币,但又不能坏了规矩,所以统一给交通卡。


力哥收到的最奇葩的一次政府机关的活动邀请,是请我们这些记者去吃晚宴沟通情感,但当天没有包“信封”,而是一人送一套双立人刀具,市场价也要500多,好重的一套刀具再坐地铁搬回家,真是醉了,幸好那时地铁安检没那么严,换现在,带那么多刀具就只能打车回家了……


这样的故事力哥还能说很多,但越说越牵扯到具体的公司、政府机关、媒体和社会知名人士,就此打住。


那你说媒体领导对这事咋看呢?


绝大部分媒体领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们当年也是这么一路拿上来的。



毕竟媒体效益不景气,薪水实在低,车马费不用自己掏钱,却能有效增加记者收入,避免优秀记者跳槽,所以一般只要做的不太过,就不会太计较。


当然,如果过头了,连主编都看不下去了,那就要找你谈话了。


传统纸媒的套路


记得入行之初力哥很喜欢看一家著名地方性报纸的证券版,觉得上面都是干货,后来在许多金融机构活动现场遇到了这家报社的首席记者,要知道这个名字过去在我心中那叫一个如雷贯耳,高山仰止啊。


结果客户做东,大家一吃饭一聊天,发现水平也就这样……回头再看版面上的文章,发现有将近一半都是这类软文,不是某某证券公司的市场观点,就是某某基金公司新发行了啥基金有啥特色,或者就是某个知名专家大V出席某公司主办的活动发表了什么观点,或者就是某某公司研究院发布了什么报告……看起来都是正常的新闻,其实都是软文。


而剩下那些不收钱的长篇稿子,大多也是网上东拼西凑的各路观点,还不如我自己写的深刻有见地,真不是力哥骄傲自夸,只是实事求是。


所以那些综合性报纸上的理财版新闻,建议大家少看,真没啥干货。


许多杂志比报纸更狠,索性会开一个新闻短讯版面,因为理论上说,读者既需要长篇的深度报道,也需要短小的新闻简讯,而简讯版面一般都是优先安排记者们的关系户发新闻,还有多余版块才会网上找一些新闻填进去,当然也会很有技巧地填,软性植入和正常新闻混搭在一起,普通读者很难看出猫腻。


不少媒体还会玩更深的套路,通过虚假的读者来信来顺势露出广告信息——你看,不是我要说这家公司好话,是正好读者问了,那我总要“客观”回答吧。


力哥的老妈至今依然是那家知名报纸的忠实读者,有时力哥会觉得这个世界很悲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普通大众就是这样被媒体玩弄于鼓掌之间。


有些观点激进的人会说这个世界就是少数顶层精英暗地里操纵规则给普通大众洗脑上套,而媒体则是摆在台面上的工具。


力哥做了那么多年媒体,也会觉得有点迷茫……



时代的趋势


好在自媒体时代来临了,摆过去上面这些话打死我也不敢公开说,这又让我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抱有更多的希望。


感谢技术革命,时代真的变了,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吃过去200年积累传承下来的精英思维主导的范式新闻写作套路了。90后比80后更不感冒,00后肯定比90后更不感冒,我儿子肯定比我更反感这种没有灵魂的工业时代的范式新闻写作。


大大在香港说“我要给香港同胞点赞”,“点赞”是标准的新兴互联网语言,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技术革命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知识付费提供了崛起的机会,这就第一次给媒体人挺直腰杆,不用讨好广告主,只要全心全意为读者(粉丝)服务提供了财务保障。


没人能和趋势作对,自媒体生存的第一要义就是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没有任何道路可以走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扯这些你不了解的媒体业奇闻异事,并不是为了给你今后吹牛提供谈资,而是因为今天这个时代商品和服务严重过剩,不管是成熟企业还是初创公司,都在拼命挖掘更深层次的用户需求以谋求新的赚钱机会。


中国不缺聪明人,一个点子出现了就会有无数人争夺这根独木桥,每个创业者都觉得自己的创业和产品真牛逼,其实你和竞品相比并没有那么大的突出优势。


这么一来,渠道的地位就越来越高,流量的价格就越来越贵。


而要获取能达到潜在消费者的流量入口,所有成熟企业的老板和初创企业的创业者,以及下面专门做产品/广告/市场/公关/品宣工作的小伙伴,都应该理解中国的媒体生态和(潜)规则,知道自己什么钱应该花,什么钱不应该花,怎么才能把钱花在最有效果的刀刃上,而不是撒得满地狗血到头来百忙一场空。


为什么我们很少在自媒体上看到银行广告?


因为今天中国各大银行能拍板做决策的都是已经50多岁的60后们,他们大多数并没能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不知道就在过去短短3、4年间,中国的媒体生态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60后大叔们依然陶醉于在一本看起来高大上的杂志封底看到自家银行的整版精美广告,把这本杂志放在办公室里,会觉得倍有面子……这是他们过去几十年人生阅历留下的思维惯性。


反而是那些有互联网基因的新金融品牌,很多老板就是80后,自己平时就不看报纸电视,往往更懂得如何广告传播更有效。就算他们本身没那么懂,也看懂了趋势的力量,会寻找懂新媒体的年轻人才做这方面工作,并给予最大限度的信任和权限。


记得上个月力哥在蚂蚁聚宝升级为“蚂蚁财富”的新闻发布会现场,看到阿里这边上台演讲的高管清一色休闲衬衫+牛仔裤+运动鞋(或休闲皮鞋),而合作的银证保公司的高层领导上台演讲时却是清一色黑色西装西裤+黑色皮鞋。



我不是说西裤就不如牛仔裤好,而是说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等这一代60后总行大领导退休后,新上台的领导或许也会穿牛仔裤上台了。


没人能和趋势作对,这是最残酷的现实。




“力哥理财研究院调查显示,看完喜欢的好文章随手点赞转发的人,今后一年中比不这么做的人投资回报率提高2.88%,加薪概率提高18.8%,生活满意度提高58.8%













力哥说理财

微信:lglicai


简单 好玩 有干货的

娱乐理财脱口秀

长按二维码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力哥理财》微信公众号(lglicai),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