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
梦遥。
原标题:
专访香港警协主席林志伟:
我相信我的同事克制谨慎地使用致命武力
编者语:这场动乱中,香港警察是中流砥柱,也是最后堡垒。
但是,两边声音却极不对等。
在反
修例风波中,示威者普遍将警察描述为“黑警”、“过度使用武力”,对香港警察的谴责在本地与国际舆论大量涌现。另一方面,
前线警员的心声很难被公众听见。
今天,香港警察“一哥”上任,或许是好的开始。
刊登这篇文章,冀希望更多的人听到近3万名香港前线警察的心声,为他们的浴血维护香港社会的法纪和秩序而致敬!
亚洲周刊自9月以来一直通过多种途径,请求警方公共关系科安排采访,至今未获答复。多位媒体记者证实,他们遇到同样情况。一位警察告诉亚洲周刊,他主动向公关关系科表示愿接受采访,但未获批准,相关人员对他承认,冷处理是避免激起更大舆论反弹。
在这种局面下,香港警察员佐级协会主席
林志伟成为有限的对外发声渠道之一。
协会包括
全港25000名基层警员。
林志伟本人也是一名基层警员,他现时职位是香港岛北角分区特遣小队的警署警长。
相比谨慎回应的公共关系科发言人,
林志伟更为敢言。
他频繁以公开信形式与各界互动。在721元朗白衣人袭击民众事件后,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向市民道歉,令警队哗然。林志伟与香港警务督察协会主席伍伟基同时去信政务司司长,但他措辞远较伍伟基强硬,
斥责张建宗
“在没有调查前及完全不了解警队运作情况下,妄自断定警队对错”,
“若能力不足,退位让贤”。
8月
3
日多区发生暴力冲击后,林志伟的公开信多次使用“蟑螂”一词,直称“暴徒无法无天、人见人憎、害怕曝光与蟑螂无异”。他写道,“蟑螂们,请收手吧”。
进入9月以来,随着示威者暴力升级,林志伟的几封信终于触及那个最敏感的话题:开枪。他指出,“每当有暴徒将汽油弹举起做投掷之势”,警方有可能使用实弹枪械。“如果有人尝试抢警枪,警员将在别无选择下做出唯一且必须的决定”,这显然也是指实弹。
近日,林志伟接受亚洲周刊专访。下为对话实录,经编辑整理。
谈开枪选择:
我们曾讨论过,责任不应该由警员个人承担
记者:
《警察通例》第
29
章“武力与枪械的使用”,列明可以使用枪械的三种情况(保护任何人,包括自己,以免生命受到威胁或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执行拘捕有理由相信犯了严重暴力罪行及在犯该等罪行后企图逃避逮捕的疑犯;平息骚动或暴乱)。仅就指引来看,警察在这次风波的很多场合,可以开枪但选择没有开枪。这个指引是否根据当前形势下在实际操作中发生了变化?
林志伟
:
我们始终相信警队在防暴方面训练方面是足够的。当然,我看到很多媒体说到在过往三个多月,哪怕开
1000
多枪也不为过
。为什么我的同事不开枪,首先我相信我的同事真的
非常克制,谨慎地使用致命的武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始终都是香港市民,而且很多都是年轻人。
他们在
6
月
9
号之前是生活在身边的普通市民,我们绝对明白他们在背后是被一些不良分子煽动。我只能说我的同事要对全体香港市民负责,
我们要保护的不光是无辜老百姓,我们还要保护被煽动的年轻人。
因为一旦用了武力就无法挽回。
记者:
开枪这个话题的讨论,似乎难以面对公众和媒体展开。警方发言人就这个话题更多是被迫回应,而非主动表达,为什么?
林志伟:
我们的管理层当然有他们自己的考虑。但是
我们协会一贯的立场在使用武力方面是很明确的
,只要你自己觉得生命受到致命的威胁,就毫不犹豫地使用任何手段,包括实弹。这个立场在我们协会一贯清晰,没有可讨论空间。我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动摇,比如传媒、政治考虑、管理层、公众舆论。因为生命是我们同事自己的。
记者:
什么情况下使用哪些装备是由谁来决定的?
林志伟:当天行动的最高指挥官。看是哪个指挥中心带队,有时候是总部,有时候是总区(比如港岛区)。今天带什么装备,或者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都是那个高级警官决定。水炮车需要事先申请,行动处处长批准,才可以调用。至于使用枪械,现行的规定是这样,谁开枪,谁负责。但是实际上,我们在旺角暴动之后也讨论过,如果情况危急,开枪责任不应该落到警员身上,应该是一个连队的最高指挥官去发令。但现在还是由(开枪警员)自己负责。
记者:
你之前几封公开信都提到实弹开枪的可能性。你收到的反馈是怎样的?
林
志伟:
说真的,如果对武力使用有认识,就不应该对那几封会员信函有任何疑问。
实际上在我们内部没有什么讨论。
只是外面一些好事之徒会有微词,这些人分两种。第一种就是反对派,就是无论你持何种立场,他们都会用铺天盖地的说法将你歪曲,或者将你的文章断章取义。另外一种人就是根本在一个很舒服的地方,去质疑我的同事在极度严苛的情况下去使用武力。
这些评论不会对我们有特别的滋扰或者影响我们使用武力的信心。
记者:
警队其他三个协会(警司协会、香港警务督察协会、海外督察协会)并没有就这个问题发表任何意见,为什么是你在发声?
林志伟:
始终我们协会的会员占了警察队伍的大部分。因为使用武力的大部分是前线警务人员,基层同事,无可否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快的反应,我一定要比较上心。在出信之前,实际上我们四个会也有一些共识。我相信他们并非不想发表意见,我们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复杂混乱,而且极其多因素要兼顾的情况下,他们要考虑很多。
谈警员困境:
我本人也被起底,被电话骚扰,资料
用来申请器官捐赠
记者:
现在警员主要困扰有哪些?
林志伟:
第一就是
医护问题
,同事执行职务期间受伤去求医,或平日去就医,他们只要看到那些人是警察,就会不礼貌对待。公平点来说,很多医护人员都不是这样的,只不过有一群人将政治立场带进了专业里面。现在整个政治氛围,哪怕领导也可能没办法,医管局也跟我们说过,他们很想做一些事情,但是
底下那些人好像文革时期那样。
医院整条通道满
是
“黑警还眼”这些宣传。我们的家属和孩子就医时也会害怕。
香港政府有两个机构给我们公务员提供医疗福利,一个是医务卫生署,政府直接管辖的,他们会给我们提供家庭医生。另外一个就是医管局,提供急诊、
专科以及住院服务。但是这些服务不是免费的,政府每年向医管局拨出几十亿,
2014
年的数字是
30
亿,五年之后肯定更多了。
我们现在简直失去了信心,你们的医护人员竟然这样对待我们这些警员
,所以我们跟政府提出,既然人家不喜欢做我们的生意,不如我们把钱抽回来,帮我们在私人医疗市场购买保险
。我觉得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去重新审视警察的医疗福利体制。
其次就是
教育问题
。
有些学校的老师
侮辱警察之余,还
鼓励某些学生去欺凌警察的子弟
,据我所知就有十几宗。我们觉得香港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要求政府重新审视
2000
年后入职的同事可以享用海外教育津贴或者本地教育津贴
。以前只是到外国求学,现在我觉得应该囊括内地。
也希望中央政府能够因应这个空窗期提供一些津贴给我们的警察子弟入读内地的学校。
我觉得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解决香港教育体系所产生的恐惧,
其次我们警察子弟到内地求学,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对祖国的情感更深。
我们在香港当警察也可以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我们的子女在学校会被那些极端黄丝例如学生会同化。
记者:
你说到校园欺凌,能否举个例子。
林志伟:
某个中学通识科老师建了一个群组,里面都是她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的哥哥是警察,在这段时间里面开过布袋弹枪,样子被拍下来了。某个学生将这位警察的照片宣扬开来,说这就是谁谁谁的哥哥啊,是警犬来的。这个老师不但不教育他们,还鼓励那些学生,你的哥哥当警察,应该料到人家会抨击你,这个同学受不了,就退群了。他退群之后,群组里面依然有一些运作,例如让其他学生杯葛他,捉弄他。群组里面有一些同学也不屑这种行为,就将那些截图和对话发给那个学生。那个警察看到弟弟很不开心,才得知这个情况,我们现在也跟教育局投诉了。
记者:
对于这些欺凌是否有具体行动?
林志伟:
教
协有
7
万会员,完全没
对这个问题而商讨出一个方案。纯粹靠投诉机制解决问题,我觉得不会有成效,
肯定是人的脑子坏了,才会有这种行为,
不是应该教育他们吗?最近两宗事件的投诉结果出来了,我觉得强差人意,哪怕连停职的处罚也没有,一个只是说再犯就考虑停职,另外那宗校董会说这是个人私德问题,不会影响专业性。
无论是教育局还是学校本身都过于宽松,纵容了这些有违师德的老师。
我觉得有这种行为一定要专业地处理,停职一段时间,让他们静思己过。
记者:
警员反映比较多的还有哪些问题?
林志伟:
同事跟家人的人身安全问题。
最近我们葵涌有警员在下班途中遇袭,他中了四刀。背部被捅,他的情况是危殆,因为你只是想恐吓警察,如果你不是存心杀害一个人,你不会这样捅他。警员的反馈就是很害怕,虽然我们管理层已经因此而在宿舍附近采取一连串行动,但是还不能让他们释怀。所以现在让休班警员可以佩戴警棍,不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在休班时也可以执法。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这个呼声,
不止警棍,而且还要求休班配枪。
直到葵涌那个同事被袭击之后,声音就变得很大,多方面考虑之后,
从
9
月
就有了配警棍的安排。
其次就是
起底,造成的心理压力很大
,我本人也遭受到这个情况,我曾经被电话骚扰,而且我的资料也被用来申请器官捐赠或者捐血。夜里也打电话来,有些还是国际号码,不是本地号码。
再者,我们的同事在日常执法时,那些暴徒刻意去使用粗言秽语去辱骂。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撩动你的情绪,让你出错,这样他们就有借口攻击你。
这个情况在世界上其他很多先进国家会被定罪,我们协会早几年已经说过,
要制定辱警罪或者侮辱公职人员罪。
谈沟通机制:
政府
通过法律渠道
,让警察得到保障,该宵禁就宵禁
记者:
你目前是否因为个人言论,受到任何内部警告?
林志伟:
没有,很公道地说,香港警队管理层及四个协会都非常支持。我每发表一封信函,我都深思熟虑,经过我们协会的律师把过关,也会经我们员佐级协会的执行委员会过目,我才发表。我不会像一些团体,随便发表信函。如果你有留意,我的信函通常都是凌晨或早上发表。因为我要监察着整个事态,作出适当的反馈。我通常会提前告诉律师,因为今晚有信函,今晚是否可以晚些睡。
记者:
到现在为止,你一共发了几封信?
林志伟:
我也不知道,有十几封?反正我思如泉涌的时候我就下笔。实际上我写信不是为了曝光率,只是觉得有必要。你可以看看我上任之后在协会里面发表的第一封信,就是致信教育局局长,批评他,
最近则是骂政务司司长。
我的上一任陈祖光先生,批评过公共事务局局长。
我们不会因为你的职称和地位而有所退让,如果你做得不好,我们就会直斥
,这是我们协会一贯的宗旨,也是当年我们的前辈在
1977
年成立这个协会的主要工作目标。
记者:
你如何评价你最近公开信的效果?
林志伟:
我也曾经问过我同事,得到的反馈就是,
在一个这么混沌、孤立的时期,
不光我们协会的会员,包括其他协会的会员,警司或者帮办都说,
我的信可以让他们在士气上面有所提升。
我现在发现,我的信函不只应该给会员传阅,应该让公众也看到,最主要,我希望政府高层能够看到,我知道我已经达到目的。
特首见到我也说,志伟,为什么你发信如此频繁?
记者:
现在警察对外发声的渠道是不是很有限?
林志伟:
我们作为公务员,尤其是纪律部队或者警察,个人言论是会受到限制。因为你作为警察,首先要跟政府及警队的整体价值观一致,如若不一致,不如辞职。
记者:
如果前线警员受到委屈,又没有媒体来报道,他们就得自己承受这些不快?他们都不能用警察身份去对公众发声?
林志伟:
原则上来说不能。如果某些同事有意见,我们协会就是他们最容易发声的渠道。我们协会里面的主席和执委本来就是前线警员,所以其他前线警员受到什么委屈,我们很大程度上都心里有数。
记者
:
从
6
月到现在,你们的开会机制有变化吗?
林志伟:
我们本来就有固定的正式会议,如果说到非正式会议,当然比过往频繁。警队
最高级那
7
位
长官,以及每个区的一把手都会想见我们。而且人事科里面有高级警务人员,专门负责跟我们四个协会联系,这些好像也不算什么开会,偶尔致电我们,一些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有什么看法。
记者:
你们现在这些基层警察的声音,你们能够经常跟他们交流吗?
林志伟:
现在在前线有很多声音,有些可行,有些未必可行,但是我的原则就是,无论是否可行,大小事情都会影响到军心,我都会反映给上级。例如今天下午的会议就是要处理同事想作出循民事诉讼的问题。
如果有些紧急的,我会尽快致电警务处处长,让他们直接对话。
管理层一般情况下都会听我们的,除非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外,例如政府高层或者其他部门才能解决的,如果是这样,我会让管理层安排我去见。
记者:
你们和那些部门见过面?
林志伟:
这段时间我们接洽过公共事务局、保安局、劳工局。我们也跟医管局开会讨论过,我们觉得某些事情不应该发生或者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至于是否有成效,要看看那个领导的魄力。
特首也说了,警队在支持她,其他官员我不知道
,我相信特首不会事前知道我们需要见她,还拒绝我们,我们也不会因为小事就烦她。
我现在也经常跟政府说,
香港警察为什么好像束手无策?只是没有彻底通过法律渠道去解决这些问题。
你要因应这个时势去作出一些适当的处理,在现行法律上面,根据公安条例,让我们得到保障。
如果是暴动就定义为暴动,如果需要宵禁就宵禁,如果要实行紧急法就实行紧急法。
例如尖沙咀戒严,所有普通市民都不应该外出,那么出现在那里的,声称自己是市民的,肯定不是市民;那些所谓的“记者和医护人员”也无法造次,这样我们处理起来才顺畅。
(刘玉珍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