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要素社
数聚要素前瞻,启观市场未来!共同推动数据生态建设,助力数据要素产业蓬勃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州广播电视台  ·  千万粉丝网红摔了一跤,网友吵翻了! ·  20 小时前  
广州广播电视台  ·  千万粉丝网红摔了一跤,网友吵翻了! ·  20 小时前  
煮娱星球  ·  不是吧...内娱又多了一个孩子? ·  昨天  
Vlinkage  ·  Vlinkage指数 | 2月12日剧综网播指数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关于DeepSeek的最新认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要素社

刘东:构建开放数据空间网络

数据要素社  · 公众号  ·  · 2024-10-03 21:30

正文

8月28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数博会)“数据空间国际交流活动”上。 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刘东在现场发表题为“构建开放数据空间网络”的主题演讲 ,首次提出开放数据空间网络的技术理念、数据基础设施体系架构,并介绍了科研科创跨境数据空间以及中欧碳排放两个试点实践。同时主持以“论未来趋势”为主题的圆桌论坛。



构建开放数据空间网络,实现高水平数据流通


演讲中,刘东首次提出了开放数据空间网络的技术理念。 开放数据空间网络是一套实现数据授权、处理、交换、交易、汇聚的流通网络 ,包括多个运营平台、海量分布式接入端以及众多专业数据处理和应用程序,建立在共识的管理规则、数据标准、接口协议和安全机制之上,保障数据自主权,让产业链上下游以及行业内外所有相关主体都能够在一个灵活、安全、高效的空间内进行可信数据交互,实现数据资产化。

开放数据空间网络基于共识理念、标准架构和开源生态,可充分发挥我国ICT能力强、数据资源量大、应用场景丰富、从业人员多等优势,构建多层级多维度数据空间并互联互通。平台方快速部署实施,接入方低成本灵活接入,同时引导应用服务商广泛参与。打破数据孤岛,促进国际流通,提升数据价值,构建高水平的数据流通体系。



基于IPv6、数据空间等技术,构建数据基础设施


为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刘东主任分享了 基于IPv6下一代互联网、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建设数据基础设施的体系架构 。该架构底层构建以IPv6为底座的高速数据网,提升网络灵活性和安全性。核心利用数据空间的数据流通控制,辅之以隐私计算、数据沙箱等技术,实现数据的可信流通共享;顶层构建多样化的数据空间。

同时,全程辅以区块链实现加密存证和溯源。该技术架构易实施、可复制、可推广、可互联互通,可产生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

具体来看, 网络层,建设基于 IPv6 的高速数据网 ,提供灵活、安全、高效的网络能力,并支撑数据跨境流通和管控。IPv6主要可实现以下几个主要能力:

一是,以 IPv6 地址进行数据标识;

二是,以SRv6+网络切片来构建灵活安全的逻辑数据专网,并可采用IPSec 技术进行端对端加密;三是,IPv6是共识性国际网络基础设施,基于 IPv6构建的国际逻辑数据专网,支撑与更多国家、地区、机构之间的安全高效互联互通。

该架构的核心是基于数据空间实现数据共享流通 。数据空间技术是一套标准化的数据使用控制解决方案,解决数据共享可信安全和数据自主权等问题,在数据空间中数据寻找也更简单、更便利。

数据空间中数据始终保留在数据提供商处,交换时才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传输后依据使用控制技术和智能合约对数据使用进行控制。同时,数据空间可开发更多云端能力,为参与者提供身份认证服务、清算中心服务、特定公共服务以及应用商店等,为数据共享流通提供技术和信任双重保障,解决主体不愿、不会、不敢共享的顾虑。

管理支撑方面,区块链技术对于构建安全可信的数据空间至关重要 ,它不仅支撑了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加密和存证,还为管理机构提供了技术抓手。每一份数字合约、每一次数据交换、传输和存储都记录在链上,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管理审计,避免数据被非法获取和滥用的风险,支撑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可信流通。

在顶层应用方面,开放数据空间网络架构将全面支撑数据要素× ,并助力场内交易,拓展国内国际互联互通。



探索开放数据空间网络创新实践,全面推动数据流通共享


近年来,数据空间的探索已在不同领域开花结果,其价值获得了产业高度认可。演讲中,刘东主任分享了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开展的试点实践及实效进展。

在科研科创领域,工程中心发起建设了 京粤港澳科研科创数据空间, 该实践基于IPv6和数据空间,探索出一套内嵌规则+管理体系+认证机制的便利化数据流通模式,包括一套基于IPv6的数据基础设施网络,以及一套完备的、标准化的、高效可靠、开放可扩展的数据空间解决方案和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流通审计方案,成为学术科研数据的安全共享、有序流通和创新应用的重要基石。

作为以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跨境规则+数据管理能力体系为核心构建的典型应用示范,该实践为更多行业扩展应用先行先试。

中欧碳排放数据空间 是工程中心联合IDSA国际数据空间协会等合作伙伴正在推进的另一个试点项目。欧盟建立的“碳关税”机制,已经在钢铁等行业开始实施,我国也将“双碳”提升至国家层面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相关机制要求企业能够清晰地计算上下游和自身的碳排放数据,并履行报告义务,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准入。

在实际情况中,这一过程存在两大阻碍,其一是国际上仍然缺乏统一的碳排放数据统计和计算标准,结果不能够互认;

其二是这一过程中涉及数据跨境流动,碳排放数据是否会涉及比较敏感的数据类型,如何去界定和处理也较为模糊。在此背景下,工程中心与欧洲国际数据空间协会合作,基于数据空间的技术架构,率先在钢铁行业搭建从碳排放数据采集、共享到报告全流程的规则和技术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共享数据的质量和可追溯性,还解决了数据收集和报告的标准化问题。

会议的最后,刘东主任表示,“ 数据空间的探索和实践不会止步,期待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更多的企业数据空间、行业数据空间、区域数据空间、国家数据空间乃至个人数据空间能够涌现并蓬勃发展,全面加速数据共享流通,为全球数字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贡献更大的力 ”。

扩展阅读:

国家数据局:推动数据空间的试点和试验工作

南方电网打造能源行业数据空间,先行先试新型数据基础设施

吕指臣、卢延纯等:数据空间建设的理论逻辑、发展现状与实践路径
借鉴德国经验 打造我国工业数据空间


来源 数据要素社综合整 理自数博会、新浪财经、中国新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


END
好文推荐
Valuable Articles



数据要素信息参考(第36期:9.23—9.30)

国家数据局:选取8个试点城市开放信用监管数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