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奇爱博士
当我们根深蒂固地印象里,小崔还是一个“媒体人”的时候,实际上他所做的事儿已经大大地超越了边界。
超越边界,有人说,这是现代人成功的重要要素。
比如,当我们认为韩寒还是一个作家时,他去玩了赛车,拿了中国的总冠军;当我们聚焦于他“漂移中国”时,他又拿起了导筒,成了摘取票房十亿的导演。
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永远没有清闲的时间,崔永元也是如此。
过去,崔永元给大众的印象就是求实、犀利、幽默、固执,“食品网站”、“论战方舟子”等话题性十足的事件到现在也仍然是民间热议的谈资。
但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小崔还有一项一直孜孜不倦的事儿。
他有自己的电影梦。
那时候,还在央视工作的时候,小崔已经做起了自己的品牌节目《电影传奇》,和以往的电影访谈节目不同,小崔突破了传统的界限,自己亲自上阵,将口述历史、档案展示、情景再现与“人格化”的、边演边评的形式相结合,将老套的流金岁月模式做出了新花样。
在讲究集体主义的体制内大机构里,这可是一档完全突出个人IP的节目形式,放到今天,也许更是不敢想了。
也是通过这个节目,小崔积累了一大批老电影人的口述历史采访资料。今天当他们一个个离开我们,我们才知道,崔永元做了一件多么有前瞻意义的有价值的事。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听说,小崔在北京郊区,开设了自己的电影博物馆,里面有不少尖儿货,比如难得一见的《武训传》电影拷贝。
再后来,小崔离开央视,进了我们共同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小崔变成崔教授之后,电影博物馆也正式搬进了传媒大学的老图书馆。
这个博物馆,就被命名为“电影传奇馆”。
工作关系,我去过几次,真的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从电影图书、手稿、日记到连环画、口述历史资料、道具一应俱全,连二战时期美军的头盔、电话、军大衣都有,要是不是旁边有人盯着,我保不齐手痒顺几件儿走。
有一次,小崔还送了我一本签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版小人书,是从真的电影拷贝上拍摄印制的。他给我显摆:看看,我这用的,可是完整版的拷贝,带洋鬼子的!(注:指马小军梦境中的一段,公映版中被导演删除,只能从片尾字幕里得知)
坐拥书城,是很多人的理想。
小崔实现了,他的身后,是无数用时间、精力和金钱堆积起来的电影宝库。
小崔深知这些资料,自己穷其一生也看不完,他把它们拿了出来,同社会合作共享。在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便开启了崔永元电影传奇馆的分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这些宝库,一方面纪录了我们的国家民族文化记忆,也蕴含着无尽的可以进一步开发的潜在能量。
所以,最近小崔在上影节发布了一个叫“崔永元故事库”的项目发布,以“真实故事·真实电影”为主题,致力于打造优质的真实作品,我丝毫不奇怪:他做这个实在是太有优势了。
关键就看身兼多职、又屡屡身陷舆论风头浪尖的小崔,自己有多少时间咯。
所谓的“故事库”,就是以崔永元这么多年的从业经历所得到的许多真实故事素材为依托,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受访者隐私权、知识产权等各项合法权利的前提下,打造一个内容创作基地,希望可以汇集优秀的作家、编剧和影业机构资源,最终把这些形形色色的故事,整合转化为优质的故事和剧本。
简单里说,就是崔永元开了一个故事超市。
当然,运转这个超市,靠小崔一个人干得累死,这个时候,一个叫许钟民的男人出现了。
许钟民是京文唱片的创始人,与崔永元是多年的老友,当年《电影传奇》的制作就有他的参与,如今在拉近网娱集团担任首席策略师,是“崔永元故事库”项目的重要推手。
小崔在发布会时笑言:没钱了,就找许钟民。
难道许钟民,就是传说中小崔的“金主爸爸”?
采访许钟民时,他否认了这一点。他说自己与崔永元相识于80年代末,当时崔永元已经是央视里相当重要的一个记者。他喜欢听崔永元讲故事,一起吃饭时就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地听。“太有意思了,那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我觉得编剧编不好,编不出来。”
通过这个老朋友,我们也了解到,崔永元的身体并不太乐观,现在已经搁了6个支架,血糖也偏高。
对此,许钟民有点激动地说:“我一看他我就劝他不要那么忧国忧民!转基因这种事,我也弄不明白,你也不是专业的人,你怎么做啊!但是他如果肯听我的,他就不是崔永元了。我跟他认识快30年了,可以说是知根知底。他做这些事绝对不是为钱,他就是太忧国忧民,太操心了!”
这种现在谁也说不清楚的事,就留给时间来裁判吧。
我想作为读者,一定会有疑问,如果不是为了钱,许钟民的投资基本上等于是一个隔行如隔山的“盲投”,崔永元说艺术品不能被票房绑架,不在乎票房,但是许钟民也真的不在乎吗?
许钟民大方干脆地承认:“我是一个做买卖的人。”他讲到当初和崔永元一起做《电影传奇》的初衷,就因为中国电影100周年,他正好和崔永元一起吃了个饭,他们聊着聊着就琢磨着是不是可以为这100周年纪念做点什么。最后《电影传奇》光荣入选中国电影百年藏品。“我是一个商人,但是他是一个艺术家,我觉得我们两个配合得挺好的。”
小崔,由此又有了自己的新身份。
就让我们共同期盼,艺术家小崔的电影“故事库”,能早日梦想照进现实吧。
崔永元专访:对电影,我只认一个死理
采访者:张一条
时间:2017年6月28日
一条:崔老师很多人喜欢在深夜里看电影,像是可以抚慰白天工作时的劳累一样,不知道崔老师是不是也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呢?我很好奇的是,这次“故事库”的启动,对于您来说,是不是在完成一个梦想呢?
众多大咖对故事库的祝福视频截图,焦雄屏
崔永元:也算吧!其实好几年前就有这个想法了。我其实习惯在晚上工作,我其实喜欢在晚上工作,观影啊看书啊,一部接着一部地看。然后我就发现,现在的中国电影啊,讲故事是个问题。如果把电影分成两步走,第一步就要首先把故事讲好!做这个“故事库”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我的这么多故事打磨成剧本。
当然我也知道,故事到剧本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并且不一定每个故事都要拍成电影,也可以尝试做做拍成音乐剧、话剧。但是无论如何,故事一定是好作品的基础。
一条:还要做成音乐剧、话剧?!所以我可以理解您算一个有野心的人吗?
崔永元:(笑)我算一个素材的输出者吧。只是我刚好有故事,然后有兴趣再加工。其实我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经是一线记者了,然后你们都知道,做了谈话主持人,又常常出去,后来又折腾了口述历史,其实都是故事的来源,刚好有这个缘分,这次算是一次尝试吧。
一条:您做了很多年的口述历史啊,听到过很多故事,不知不觉中好像也成了一个参与者,这时候参与电影的制作似乎会更有说服力,那么您有没有考虑过亲自执导某一部电影呢?
崔永元:(笑)想啊!但是很难。我是一个很挑剔的人,看一个故事、剧本,马上就能知道它的优势和劣势。你看今年特火的《摔跤吧,爸爸》,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类型电影,但它说明什么呢,市场永远接纳优质作品。我个人呢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但是我只会给它打70分。因为我看过更好的电影。我觉得现在中国电影妖来妖去的,所以观众一看到《摔跤吧,爸爸》就觉得特新鲜,咳!这个类型的电影以前就有了啊,现在不就是一个轮回嘛!
一条:所以您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剧本可以拍吗?
崔永元:不是,我也遇到过很好的剧本,你闭上眼睛那个画面感就出来了!我也尝试去做了,但是电影这东西,一个人干不来,也因为我自己的身体原因,要做手术啊什么的,就给放弃了。电影这东西,还是要一口气做才能做完,不能被耽误,耽误了就很容易前功尽弃。
一条:崔老师,我这里有个疑问啊,您说电影应该一口气做完,可是像《阿凡达》,卡梅隆就筹备了12年,他们应该不算是一口气做了12年吧?
崔永元:《阿凡达》呢不是传统电影,卡梅隆拍电影呢,他是想要做一些技术上的尝试和创新,这个时候我觉得卡梅隆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工程师。
一条:在筹备“故事库”这个项目的时候,您认为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崔永元: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都挺顺利的。我们的故事还挺很抢手的,好几个项目已经在谈在跟进了。现在搞电影的很多人啊,脑筋都有问题。拍出来的东西呢,不像新时代也不像旧时代,人都假惺惺的,演员主动能动性比较差。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对电影的理解不太对。
在过去电影是个宣传品,讲究意义。但是现在啊,电影大部分都是商品,讲究工业化流程。故事到剧本到筹备、剪辑、宣传……里面有几十个工种,这是一根生产上的事。我给你举个例子你就能明白了。
你说宝马,奔驰都有自己的生产线吧,谁做这个谁做那个。但是我们自己敲打,也许能敲出一辆奔驰,但是不可能次次都敲出奔驰来。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电影工业流程还不规范、不成熟。
一条:崔老师2014年的时候也曾透露过希望转行做监制,为年轻导演铺路,如今“故事库”的启动,您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是否会首选年轻导演来参与合作呢?是否也会优先考虑草根演员来参演呢?
崔永元:在里面监制吧。年轻导演是我特别喜欢的。他们还没有成型,还很淳朴,有得商量,也更热爱电影吧。现在很多人投资一个电影,都说这个导演拍过多少多少亿的电影,让他拍一定行!都还没拍呢就比着花钱,比谁花得多谁就有本事,那有什么好说的,咱们不是一个路子的!
我觉得要把电影当做艺术品来看待,艺术品不应该被票房绑架。当然不是说不要票房,而是说这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不应该先拿来绊住电影。演员的话,不一定有名,草根演员也有很多厉害的,但是做电影的话,当然还是首选成熟的,有实力的,有底子的。
一条:您在发布会上说过,大概的意思是剧本打磨够好的话,演员们会自降身价。但是在剧本已经很优秀的情况下,导演本人也认为指定演员气质与角色符合,但演员仍然希望得到高片酬,这个时候会改用别的演员或者支付高片酬还是继续打磨剧本?
崔永元:现在中国啊,好剧本太缺了,大家都敷衍了事,演员、编剧都缺乏创作的冲动。其实这样的情况在反映,是这个行业出了些问题。
一条:讲到创作的冲动啊,我们都知道,记录日常生活和把真实故事拍成电影,首先在台词上就需要一定的艺术加工。比如“自杀旅馆”的郭大姐,本人说话就非常地接地气,那么你们在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要怎么去把控这个真实和创作的比重呢?
崔永元:(笑)这其实是最难的一个问题。改成剧本的时候就会觉得很多话怎么就那么造作呢?郭大姐的这个故事本身其实是很单薄的,但是看戏强调戏剧冲突,偶然性,大起大落,这就很容易让故事落入俗套。二度创作太重要了,我也还在学习当中,上片场、上好莱坞去学。
一条:现在都还在学习吗?!如今您对于中国电影的期待是什么呢?
崔永元:希望电影市场更多元吧。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生态问题。我希望各种类型的电影都能被保留下来,希望中国电影可以更加丰富的,生机勃勃。
一条:崔老师,我最后再问您一个问题行吗?
崔永元:行啊,你问吧!
一条:问个有点敏感的内容……您“反转基因”这件事已经很久了,好像很少会看到您在网上有表露过失落的情绪,我觉得很意外,想知道您本人会不会觉得孤独,您会不会继续坚持下去?您的经历其实相当精彩,传奇,有没有想过把它拍成一部电影?
崔永元:拍成电影啊?没有,从来没想过。我其实是个不喜欢热闹的人。大家看我做节目嘛,觉得我偶然亮相比较多,觉得我本人啊应该是一个特能折腾的人。但我其实比较享受孤独吧。在转基因这件事上,我也是有自己的疑问,也经过了深思熟虑,才决定去做的。现在呢材料也是越来越多。我呢,还是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继续调查下去。我做电影就像反转基因一样,我不求大家都来响应,欢呼,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就坚持下去,把我自己的想法传递出去就可以了。
一条采访手记
采访短短40分钟,崔永元并没有像一些媒体想当然地以为的那样,站在一个经验丰富者的角度上,犀利地、激动地批评;而是时不时表明自己对于电影的态度:永远的学习者。可以说他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把新的方法和理念相结合,试图冲出一条可行的路。未来中国电影何去何从,也让我们都持观望态度,翘首以盼。
视频推介 | 可能没有什么媒介,能像香港电影这样,深刻反映回归20年来,香港经历过的那些沧桑巨变。奇爱博士从独家影像回忆出发,以点见面,用电影中的一帧帧画面组成香港社会的一幅幅“蒙太奇”。
推荐 | “文慧园路三号”公号有偿向各位电影达人约稿。详情见:求贤。
购票 | 7月5日蔡楚生x黎莉莉《孤岛天堂》仅售10元,阅读原文进入购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