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家珀斯医院,沃伦过起了盯着显微镜看的孤独生活,这也符合他的性格。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得益于柔性内窥镜的发明,医生对胃部活体组织的检测成为可能。沃伦痴迷于这一技术,经常用显微镜观察胃部组织切片,并不断尝试新的样本染色方法。
当时,主流的染色方法是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剂,但沃伦更喜欢用银染色剂染色,这可以更好地观察到样本中的细菌。科研人员中很少有人喜欢银染色剂,因为这会令研究程序更繁琐,费时费力。
奇迹就此发生。1979年6月11日,在像往常一样用显微镜观察样本时,沃伦意外地发现,胃内壁上有一种螺旋状的细菌存在。
这天正是沃伦42岁生日。
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此前数百年,医学界都认为胃部是一个强酸环境,pH值很低,会杀死任何入侵的细菌。
为了确认自己的发现,此后两年,沃伦工作之外的时间都用于观察这种细菌。他在100多个胃部活检样本中找到了这种细菌,发现它们通常伴随着胃部炎症,这是胃溃疡的先兆。
就在沃伦兴奋地打算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发现时,现实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同事中没有人相信他。“如果是细菌导致了胃炎,为什么以前没有科学家注意过呢?”他们好心提醒沃伦。在医学会议上,每当沃伦提起自己发现的细菌,换来的也是嘲笑。
只有两个人相信沃伦,那就是他的妻子以及助手,但这不能改变医学界的共识。
沃伦不愿意屈服,“我宁愿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是教科书或医学界”。
1983年,沃伦和助手马歇尔把研究结果发给国际医学领域顶级期刊《柳叶刀》。编辑们认可他们的研究,只是他们找不到愿意审校其研究结果的同行。这篇稿件拖了几个月之后才得以刊登。
同行们抵触沃伦的研究,除了因为它挑战常识,另一个原因是医药公司的压力。当时,治疗胃溃疡通用的药物是胃泰美,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年销售额达到10亿美元的药物。它会抑制胃酸分泌,让患者感觉好受一些,但不能根除胃溃疡。疾病反复发作,患者会继续用药,给药企带来源源不断的利 润。
当时胃泰美和类似药物的制造商资助了绝大多数关于胃溃疡的研究,相关研究人员不会直接批评沃伦的研究,因为不想留下学术污点,他们选择无 视。
只有一些病情危急的病人和部分开明的医生愿意尝试沃伦的治疗思路,这场“胃溃疡之战”,直到10年后才分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