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花时间转发王石总结的管理经验,不如花时间学一学王石在万科的这34年中一直在用的1条管理秘诀。
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领导转发王石用万科34年经历换来的4条人才管理经验。
这却让笔者想到了王石曾经说过的另一句话:
我是职业董事长,我领导万科的
秘诀就是不断地交谈、沟通
,和投资人、股东、经理层还有员工。
没错,沟通,这就是王石一直在用的一条管理秘诀。
▲
来源网络:王石
企业的大小、行业情况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沟通问题却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通用电气公司要求每个经理人都要参加“有效的表达能力”的课程,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也专门提供了类似的沟通课程。
有人郁闷了:
我知道沟通对于管理非常重要,我也确实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跟员工沟通了,可为什么我们总是越谈越崩呢?就像上次,一个员工做错事,我知道表扬要公开,批评要私下,就私下批评了他,结果却变成了他推诿抱怨的诉苦会,问题一点也没解决。
其实原因很简单,你确实学习了不少管理教材,却没能把他们灵活运用。全国百强讲师、结构化思维课程认证讲师
杨帆老师
就曾经提出过四个原则,专门用于指导如何有效地批评员工而不激化矛盾。
王石对于员工犯错就保持着这样的观点:
如果还不等他们思考,我就直接指出问题,他们就不会再去花心思、动脑筋;如果我在最初就对问题给予纠正,他们就不会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也不可能有进步。
就像王石说的,如果
管理者直接提出问题,员工可能就不会再去主动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以后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让员工主动思考并承认错误比被动接受甚至被迫接受印象更深刻。
大家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吧:
一个老者下了火车快要出站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自己的皮包落在了火车上,于是急忙叫住一个小男孩:“小朋友,帮帮忙,你赶快帮我去一趟7号车厢,看看6号软卧里是不是有我的一个皮包,这是小费。”
小男孩箭一般地跑去了,两分钟后,他从已经启动的火车上跳下来,奔向焦急等待的老者,说:“没错,先生,您的皮包还在原处。”
一般工作出问题了,很多上司都只顾着对员工发脾气,训斥他们,却没有反思过是不是自己没有
直截了当地对员工明确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比如截止时间、细节要求,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完成任务,要知道,员工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你还不承认”、“你怎么老是迟到”、“你这份报告简直稀烂”......
不可否认,很多管理者只是在盲目地批评员工,把批评员工当做是自己发泄情绪的工具,而这样恶劣的批评态度会让员工感到不服,产生误解。
他们更倾向于将这批评看作是人身攻击,在听到批评的时候会心生戒备,甚至产生罢工的念头。
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我已经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你看看有什么差池吗”、“我注意到你这周已经迟到3次,你还好吗”、“跟上一份报告相比,这份报告XXX有不足”。
把问题的矛头指向“事”,而非“人”,
让员工感受到这样的差异,你的批评就不会毫无效果。
批评员工的目的应该是提出改善建议,引导员工进步
,并以此为批评的中心,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因此,作为管理者,在批评员工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解释批评背后的价值,以能给对方带来帮助的方式提出批评,这样员工就能理解上司的批评是为了帮助他们进步,而不是为了取笑或者羞辱他们。
这样的认知对双方都有利,如果不是以提出改善、帮助员工进步为核心,其它任何原因的批评都被视为无效。
以上只是提供了批评员工的四个原则,而且针对的是员工犯的小错误,要想完全掌握如何批评员工还得学会将原则化为实用的方法。
杨帆老师的
《管理者的关键对话:怎样说下属才会听》
课程中,不仅讲解了具体的批评方法,还总结了可以直接运用的批评话术,拿来就能用,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场景化运用缩短你和理论之间的距离,从理论到实践,让管理者能够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运用、内化。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学一学如何将管理理论落地实践。
你也可以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参加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