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报告研究所
我们致力于为众多的企业、公司、创业者、VC/PE投资机构、政府机构、投资银行及相关中介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包含:公司上市咨询、商业计划书、项目融资报告、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研报告、投融资咨询等。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何夕  ·  #A股大跌原因找到了# ... ·  4 天前  
二姐财局  ·  外资持续跑路? ·  4 天前  
冷眼局中人  ·  看看一年70倍高手如何复盘 ·  6 天前  
冷眼局中人  ·  看看一年70倍高手如何复盘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报告研究所

曾经的彩电行业龙头老大,今天的没落贵族

报告研究所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9-17 15:56

正文

近日,家电行业老品牌康佳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财报。根据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4.06亿元,同比增长32.4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87.13万元,同比增长140.53%。值得注意的是,最能核准企业盈利能力的毛利率却同比上年再次持续减少,减幅达3.3%。


对此官方给出解释,由于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并且伴随原材料价格上涨,所以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直接导致了其亏损。


虽然净利润同比增长了140.53%,但是净利并非来自主营业务,主要是资产处置。此外,康佳同期经营性现金流为负,可以看出,康佳整个中期实际业务面,并不好看。


康佳集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成立于1980年,至今已有37年的历史。然而,康佳如今的境遇难免让人唏嘘。曾经的彩电龙头,早已走过最辉煌的年代,进入江河日下甚至风雨飘摇的时节。


曾经的彩电业龙头

提起康佳辉煌的过往,就避不开陈伟荣。在陈伟荣的带领下,康佳成为深圳首家销售额过百亿的工业企业,还一举超过长虹,成为彩电业老大。


陈伟荣和TCL李东生、创维黄宏生是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78级学生,是“超级班级”中诞生的“华工三剑客”。他们就读同一个班级,从事同一份事业,“齐心协力”攻占彩电市场。


1982年三人毕业后各奔东西:李东生选择了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当机关干部;黄宏生进入华南电子进出口公司工作;陈伟荣被分配到广东光明华侨电子工业公司(康佳前身)工作。因为性格沉稳,做事踏实,陈伟荣从最基础的工厂技术员,跃到工厂厂长,最终成为康佳集团总裁。


在掌舵期间,陈伟荣参与公司改制,1991年康佳集团改组为中外公众股份制公司。1992年,康佳A、B股股票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央企背景的华侨城集团为第一大股东。


1993年,康佳开始了全国版图的扩张。20世纪末,陈伟荣的事业达到了顶峰:康佳的总资产从1992年的5.49亿元增加到2000年上半年的89.13亿元;彩电产量也在1999年超越长虹,成为当时的彩电业“老大”;而康佳的产品,也从彩电扩展到手机、影碟机、冰箱等等。


陈伟荣比李东生、黄宏生都大,素有“老大”情结,这一点在康佳的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


1998年,全国的彩电生产能力就已经超过消费能力1000万台,但为了赶超长虹,陈伟荣急速扩大规模,导致产能过盛,库存过多,以至于亏损严重。康佳集团2001年年报显示,当年亏损近7亿元。


伴随着巨额亏损,陈伟荣与大股东产生嫌隙。2001年,陈伟荣向董事局递交辞呈,同年6月,陈伟荣引退康佳。


内忧外患

康佳糟糕的业绩背后,充斥着内部的斗争和来自外部的冲击。


近年来康佳辉煌不再,中小股东把康佳下行的原因归结为体制、法人治理结构上的问题。中小股东与央企大股东的矛盾不断加深,直到2015年,中小股东通过股东大会,推翻了原有央企大股东控制的董事会,组建了新的管理层,中小股东通过内乱逼宫央企大股东妥协。


2015年5月28日,在康佳2014年度股东大会上诞生了中国证券史上第一宗中小股东实现“逆袭”、入主董事会的案例。


代表中小股东的宋振华、靳庆军、张民、肖祖核4人成功进入康佳董事会,而大股东华侨城集团所拥有的董事局席位则由原来的7席退为3席。此次选举的重要意义在于中小股东在董事会的成功逆袭,不仅打破了此前董事会7名成员均来自大股东华侨城的格局,而且掌握了话语权。


然而,仅仅时隔20天,深康佳A发布“第八届董事局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不熟悉彩电业务的独立董事张民卸任董事局主席,原总裁刘凤喜重新当选董事局主席(刘凤喜系华侨城集团提名),总裁一职则由刘丹担任。


刘丹当年也曾长期任职康佳,被中小股东选定回归后,刘丹实施休克疗法,他激烈地甩掉了许多老人马,中间甚至短短几天还有反复。整个康佳无法经受住震荡,主业明显不利,资本市场更是不满。随后复牌,康佳创下9个跌停,这也直接促成了刘丹下课。


2015年9月,刘丹的总裁职务遭到暂停,中小股东提名的董事兼副总裁宋振华也提出辞职,华侨城和深康佳原管理层重新夺回了控制权。中小股东在康佳董事会的逆袭以刘丹的离开宣布失败,中小股东代表没能继续团结,大股东华侨城重掌康佳大权。


据2015年年报披露,康佳中高层进行了“清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发生了42起。2015年6月起,先后有6位集团管理层、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监事宣布辞职。


高层频繁震荡带来的后果直接体现在了康佳的业绩上,2015年康佳遭遇历史最大亏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高达12.57亿元,同比下滑2488.32%。深康佳也在2015年年报中坦承,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特别是内销彩电业务管理层变动较为频繁,对公司凝聚力、员工士气、产品规划战略以及经营效率带来了较大冲击。华侨城重新主导董事会,康佳重获安定。


内乱宫斗之外,康佳所在的传统电视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根据群智咨询的统计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出货量为2620万台,同比增长5.7%。其中,康佳以23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9%的市场份额,排在创维、海信、TCL、长虹以及海尔之后。新洗牌的国产彩电第一梯队,已经把康佳远远甩在身后。


同时,互联网的冲击也在进一步侵占康佳的市场。首先是互联网视频的崛起,使得观众的注意力从电视等传统媒介分散到了电脑、平板、手机等媒介。其次,互联网公司如乐视、小米等以新的打法搅局,对电视行业带来了冲击。


互联网+转型之路折戟

在“互联网+”大风的吹拂下,康佳开始拥抱互联网谋求转型,希望在彩电智能化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


早在2014年,康佳就按照“拥抱互联网,开启新征程”的要求,全面启动了互联网转型战略。当年3月18日,康佳集团发布了“1+1”即“易终端+易平台”的易战略,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个智能电视互联网运营平台的目标。


随后,在“易战略”的框架下,康佳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智能电视新品,并与腾讯、优酷等互联网企业和视频网站进行战略合作。


在中小股东看来,布局智能化和“互联网+”,才是康佳集团的发展途径,所以在中小股东获得管理层任免权后,着手从集团中层挑选熟悉互联网业务负责人晋升。


而大股东华侨城方面则认为,传统制造企业突然转型到互联网较为艰难,应该内部先有互联网意识再向外推广,康佳集团向互联网转型时机尚不成熟。虽然康佳与银河互联网电视和腾讯视频合作,但是并未取得业绩上的成效。


2015年3月,康佳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发布搭载阿里YunOS系统的U50智能电视;9月,康佳又结亲阿里签署电视商务合作协议,获10亿元运营预分成。


看起来很美好的合作,实际双方是“各怀鬼胎”。康佳的中小股东意图联手阿里拉升股价;康佳希望借助阿里电商,促进销量;而阿里则希望获得终端量。据说自合作以来,康佳并没有分到一分钱。


而康佳所谓的“互联网+”战略,实则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传统家电思维的产物。康佳的“互联网+”战略其实还是在生产机器、销售机器,只不过拓宽了渠道,而互联网电视核心的软件应用、内容和服务的运营都丢给阿里去做,这无疑会弱化康佳的品牌,反做了阿里的嫁衣。

缺乏核心技术,陷入低研发困境,是康佳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康佳财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康佳集团的研发投入仅0.88亿元,同比减少15.56%,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已经连续四年不超过1.3%,远低于海信、TCL等同行。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康佳)没有规模、没有科技含量,不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差异化,只能做炮灰。”


结语

康佳从此前的中国彩电第一梯队品牌,到眼下高管频繁更换、企业动荡不断,不论产品还是营销总是比别家慢半拍。


康佳要想突破转型,恐怕还是要加强自己身的核心竞争力,整合资源、提升核心技术水平,同时强化自有品牌的影响力。即使处于行业的底层,也将对行业拥有发言权。


中国彩电业为什么活得“悲催”?

中国家电业可以算是“苦行僧”的产业,而彩电业就是这个苦行僧的产业,最“悲催”的一大品类。这“悲催”的原因,就是彩电业的技术更新换代来得太迅猛,在CRT之后,从背投、等离子、LCD、LED、OLED,到现今的4K;从3D电视、互联网电视,到现今的智能电视等等,几乎在CRT时代过后,中国彩电业面临着2年就是一个新的概念出现。上帝说:“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快会丢掉灵魂”,想一想,中国彩电业技术走得这么快,所以灵魂都不知现居何处?而造成这种结局,其实是背后隐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


彩电业技术不断地更换新代、概念升级的背后,其实就是一些外资品牌在主导的彩电技术“军备竞赛”,其目的就是想拖垮中国彩电业,而设置的一个局中局。众所周知,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热火朝天,两国拥有核弹头库存总数占全球的97%。为了从经济上拖垮苏联,美国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此计划由于太过超前,耗资巨大,而且技术上的要求在当时很难达到实际运用水平,最终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


同样,这部军备大赛之戏早在彩电整个产业链上演,并且中国彩电业的部分企业也被动地成为了配角,例如贴上“长亏户”标签京东方,其就是这场军备竞赛的受害者,从2001起,这家企业在上市十年累积亏损超过70亿元,面临北京5代线小尺寸改造、合肥6代线快速爬坡、北京8.5代线建设运营及人员急剧增加、产品和工艺技术投入不断扩大等诸多压力的情况下,仍在鄂尔多斯(600295)投资220亿元建设AM-OLED5.5代线。虽然现今京东方液晶面板生产线,出现了好转的拐点,但在未来,其还不得不把军备接力棒传递下去了。


现今外资企业又主导起OLED的推广,其目的很明显,当中国彩电业拥有某方面的突破,其就转移新的技术亮点,升级彩电业的新概念,以此让中国彩电业巨资投入得不偿失。而他们通过技术的引导,占领技术制高点,又让中国彩电整机厂家付出高昂成本,采购其主导的核心配件。这种“黑手”行为,让中国彩电业出现两头“流血”,一边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核心配件,跟不上技术步伐假象造成的“亏损”,京东方、长虹等离子都是受害者;一边是中国彩电业整机厂家,不断地付出高昂成本购买外资品牌的新技术面板。


与此同时,特别是以前京东方、长虹、华星光电等国内彩电业,还没有在面板突破时,韩国三星、LG等六家企业更是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在中国大陆实施价格垄断行为。在2001年至2006年六年时间里,这些液晶面板企业,合谋操纵液晶面板价格,他们召开53次“晶体会议”,会议轮流承办,基本每月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是交换液晶面板市场信息,协商液晶面板价格,操纵市场价格,侵害中国彩电整机厂家的合法权益,让一块面板吃掉中国彩电整机厂家的大部分利润。


综上所述,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彩电业为何活得这样“悲催”,这“悲催”的原因,就是背后有许多外资品牌在不断地主导,不断地布局,将中国彩电业拉入军备竞赛之中,并且操纵价格与技术。而中国彩电业要从这“悲催”的局面走出来,就要立足好自己的优势,打好“阵地战”,中国彩电企业拥有本土的市场容量与渠道优势,而这是中国彩电业的立足之本,我们没有必要围绕着他们转,我们生产中等离子与液晶面板,只要在主管单位的引导下自产自销,就可以让外资企业军备竞赛的计划落空。如果没有认清这一点,今天围着日韩的“硬件战”。未来,中国彩电业还要面临更大挑战,因为随着家电智能化的普及,彩电“芯片、系统、内容”的三大软件价值的上升。可以说,中国彩电业就会出现刚过完“硬件槛”,就马上进入可怕的软件战。所以中国彩电业如不立足自身优势,打有准备之战,“悲催”将一直会延续下去!



更多精彩


◆【研究报告】雄安新区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喜茶”——茶饮行业研究报告

◆最全股权激励方案报告(珍藏版)

◆PPP项目操作手册(完整版)


行业研究投资报告
ID:touzireport
专业IPO、新三板、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投融资等金融咨询服务                



咨询电话:  138 2746 3969

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shuoxiangzi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