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全国5300多家博物馆迎来了自己的节日——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敞开大门,用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为公众献上了文化大餐。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通过对中国主会场和全国各博物馆活动的回望和梳理,不难发现: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肩负起了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博物馆事业发展呈现了开放程度更高、社会参与度更深和文旅融合程度加快等几大趋势。
近年,“博物馆热”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新时尚,“博物馆+”跨界融合创新成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博物馆为国家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新空间。从2008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博物馆的年观众数量曾出现“井喷式”增长。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达到5354家,其中4743家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平均2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北京、甘肃、陕西等一些省市已达到12万至13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2.6万多个,举办教育活动近26万次,2018年参观总人次达11.3亿。参观人数达到新高,这与博物馆的开放程度是息息相关的。
行业内部更开放。近年博物馆行业内部开放程度不断加大,联展不断增多。为配合主会场活动,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全国22家博物馆举办了“根·魂——中华文明物语”展,精心遴选出30件(套)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具有标杆性的文物作为物证,简明地勾勒出中华文明发展历程。5月1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在“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终评汇报会”开幕式上,对博物馆展览发展提出了要求,鼓励各地整合资源、联合办展。今年荣获“十大精品奖”的展览“盛筵——见证《史记》中的大西南展”就是一个联合展览。只有内部的开放才能促进外部的开放。
开放时间更多。纵观各地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博物馆之夜”已经成为常规动作,成为多地活动的压轴项目,吸引了大批观众。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夜场人潮涌动,展厅各处观众爆满、多个互动体验项目也提前预定一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西安交响乐团联合主办的博物馆音乐会在一号坑遗址前奏响,演出票早早售罄。上海地区也有近20家场馆推出博物馆夜游活动。四川成都地区多家博物馆早在2017年就开始尝试夜场常规化开放,吸引了大批公众,赢得社会一致好评。
线上资源更多。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开幕式上,“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正式上线,通过线上展览的开放,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博物馆。同日北京也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政务、业务与公共服务三大模块,打破了北京地区博物馆区域、馆际、行业限制,将成为不闭馆的博物馆,公众登录该平台可随时免费欣赏文物藏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建筑大师何镜堂在湖南省博物馆召开的“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上说,“当代博物馆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地融入城市生活,它不应该仅仅成为一座丰碑,它更应该成为所有人能够共享的场所,它像容器一样容纳着丰富的城市文化、生活,是大众和媒体进行文化碰撞和交流最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公共活动的客厅。”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需要更开放的态度迎接公众,让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走进城市文化客厅,去了解文化,了解过去,走向未来。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调研湖南省博物馆5G XR 应用情况
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主旨演讲中所说:“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作为时间轴上的‘文化中枢’,博物馆应肩负起连接过去、现代与未来的使命;作为空间轴上的‘文化中枢’,博物馆应致力于搭建不同文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桥梁。”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要连接过去、现代与未来,连接不同地域文明,需要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也需要主动拥抱社会。
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处处可见社会力量的参与。
社会媒介与文博的跨界融合。在全国主会场湖南省博物馆,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与中国移动咪咕平台联合推出的“博物馆在移动”项目、全国百余家交通广播电台与所在城市博物馆合作开展的“百城、百台、百馆、百物、百人”融媒体传播推介活动与主会场现场连线活动、“我为国宝点赞”微信小程序上线仪式都于当天正式启动。此外,湖南省博物馆与社会湖南经视在主会场宣传上开展了深度合作,从前期的视频宣传到当天的视频直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先进技术博物馆的应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在湖南省博物馆正式覆盖了5G信号,观众不仅能享受到全馆5G高速网络,还能在5GXR博物馆体验高清真4K直播、VR漫游、5G全息汉服秀等5G新应用。此外,当天在湖北省博物馆也推出了“5G智慧博物馆”。博物馆与社会深度合作,最新技术在博物馆的及时应用,必然推动博物馆的快速发展。今年广东主会场,广东省博物馆和文创联联合推出了文创体验平台,采用“互联网+”新零售模式,打破了当今产业市场的固态单一渠道展现形式,通过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线下展示方式进行有效资源整合,为用户带来线下体验、线上选购的自助式购物新体验。
再看今年主会场的“博物馆·文化中枢”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不同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既有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馆长陈威仁、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周功鑫,也有博物馆建筑设计大师何镜堂、香港非物质文物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还有新技术企业的代表,分别从不同领域、不同方向探讨博物馆的发展,这也是一种博物馆吸引社会参与的表现。
此外,各地推出的“走出博物馆”融入社会、走进社区的社教活动,“走进博物馆”的服饰走秀等活动都是一种社会参与的表现。近年各地文物部门与中国移动、腾讯、百度、网易等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物资源、品牌资源授权使用,促进文物与旅游、教育、文创、影视等行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地促进博物馆创新传播与发展。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呈现了一个往年没有的新趋势——“5·18国际博物馆日与5·19中国旅游日”联合举办。中国旅游日从2001年起就定为5月19日,与国际博物馆日相连,但十余年来,“双节”之间的互动并不多,今年多地把“博物馆日”与“旅游日”相结合,迈出了文旅融合的重要一步。今年中国旅游日的主题为“文旅融合美好生活”,推出了五大类3500多条旅游利民惠民措施。
在国家的推动下,今年全国多个省市都在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并且多地活动在5月17日就启动,个别地区甚至持续到6月份,在景区和博物馆的联合推动下,形成了一波周末出行小高潮。伪满皇宫博物院在5月17日就启动“双节”活动,持续到19日,两天都降价开放;成都多地博物馆、景区两天免费开放。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组织全市广大文旅企业纷纷开展惠民活动,包括赠送门票和优惠券,在5月19日当天推出免门票等不同程度的优惠措施,让旅游大众化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广州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5月17日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南广场举行,今年活动包括文化旅游宣传大使绶带仪式、广州美食旅游线路和美食街区首发、参观南汉二陵博物馆等多个环节。云南省博物馆与腾讯合作推出的文博数字开放平台和“腾讯博物官”开放平台也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建成上线,同时博物馆资源与“游云南”APP的融合,也是文旅融合的一种新成果。
5月18日,中宣部在深圳召开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会上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新时代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机遇难得、大有可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使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提升旅游的思想文化内涵,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革命文化和红色基因传下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为弘扬。5月19日,2019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在开幕式上指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步入新方位、站上新起点。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