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是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近程点防御防空武器系统,先有外贸型然后才列装自用,是解放军防空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有效填补了中国海军在水面舰艇末段反导方面的空白,被形象地称为护身利剑。
图1:海红旗-10发射的瞬间
2016年12月,中国海军公布了辽宁舰为核心的航母编队实弹演练的消息,在辽宁舰强大的武器库中,担负防卫重任的是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
海红旗-10是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的海军型号,它们共同构成中国解放军防空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形象地称为护身利剑。红旗-10虽然不是红旗-9那样的重型防空导弹,可一旦到了发射它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空中威胁已迫在眉睫,所以,红旗-10的性能如何,直接关系到所要保护目标的最终安危。
1
辽宁舰的“护身利剑”
美国航母都只装备少量自卫性的武器,通常是海麻雀或海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和密集阵近防炮,主要的攻防任务都由舰队中的其他军舰和舰载机负责。
中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是重武备的苏俄系航母的血脉,但在防空武器上,却像美国航母一样,只配备了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和近防炮。
图2:辽宁舰实弹发射海红旗-10
在目前中国海军航母舰队中,其他水面舰艇和舰载机的性能都还没有达到美国航母舰队的水准,近程防空的重任又只有海红旗-10和近防炮,那么海红旗-10能担负如此重担,必有过人之处。
图3:阅兵式上的海红旗-10防空导弹,其实海红旗-10都是装载在舰艇上的,这里为了参加阅兵而临时改为车载型。
2
先有外贸型,再有自用型
和中国大多数武器装备先有自用型再有外贸型不同,红旗-10是极少数先有外贸型再有自用型的,红旗-10的外贸型为FL-3000N。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让反舰导弹得到了迅猛发展,对水面舰艇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抵御反舰导弹就成了保证水面舰艇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始研发FL-3000N近程点防御防空导弹。
被动雷达和自主红外成像复合制导,可拦截各种反舰导弹
FL-3000N防空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和红外复合制导方式,也有单一的全程自主红外成像制导模式可供选择。其中被动雷达导引头能够跟踪现在世界上所有主动雷达制导的反舰导弹的射频信号,作用距离远,导引头视场宽。红外导引头采用红外成像,抗干扰能力强,制导精度比较高。两者结合使用,可谓强强联手。
FL-3000N导弹的最大拦截距离为高速目标6公里,低速目标9公里,不但能够拦截飞机,而且还能有效拦截各种反舰导弹,而且,只要锁定了目标,导弹就能自主飞向目标。对于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FL-3000N导弹采取了多联装方式,既可以多发瞬间齐射,也可以间隔时间不超过3秒地连射,当然还能够单发发射,实战使用非常灵活。
图4:FL-3000N导弹采用多联装模式
FL-3000N导弹系统组成很简单,主要包括控制台、发射系统和导弹三大部分。一部控制台可以控制两套发射系统。发射系统有24联装、18联装、12联装、8联装、4联装等多种配置,可以根据各种舰艇和车辆的实际情况,选择安装相适应的发射系统。发射系统包括发射箱与发射箱伺服控制装置等,发射箱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都能够大范围改变,且反应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应对来自多个不同方向的来袭目标。
两种发射方式互为补充,能以最快速度实现末端反导任务
有自动和半自动两种发射方式。自动发射完全依靠其它系统的雷达,当传感器完成对目标的发现、识别、定位之后,将目标信息传送给控制系统,再由控制系统解算出射击诸元,才由发射系统引导瞄准并发射。半自动发射则是由发射人员对目标进行识别和发射控制。这两种发射方式各有优缺点,能够相互补充。比如自动发射反应速度快,更适合应对多批次、多方向的饱和攻击,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需要作为备份的半自动发射方式来接替完成任务。
FL-3000N没有采用垂直发射,因为垂直发射固然可以带来360度全向攻击能力,但垂直发射还需要转弯才能达到最大速度,都需要时间。而近程防空导弹担负的是近距离反导重任,目标导弹转瞬就到,时间的紧迫性要比中程远程防空导弹大得多,所以FL-3000N导弹采用了预先设置射向的发射箱,而且发射箱的俯仰角和方位角都能大范围调整,这就能为FL-3000N争取最宝贵的时间,这也是末端反导的实战要求。
FL-3000N导弹弹长2米,直径120毫米,射程为500到9000米,射高为1.5米到10米,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机动过载20G,激光近炸引信。从这些数据看,和美国的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很相似,因此FL-3000N也被称为“中国的拉姆”。实际上这两种导弹只是设计原理相同,外形尺寸相近,在最关键的制导上,拉姆导弹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没有跟踪反舰导弹所发出的主动雷达信号的能力,也没有红外制导,这和FL-3000N的制导方式完全不同,或者更准确地说,拉姆导弹的制导技术还没有FL-3000N导弹的先进。
图5:美国的海拉姆防空导弹,制导技术还不如海红旗-10先进
在2008年的珠海航展上,FL-3000N导弹首次公开亮相,立即就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其综合性能的先进,也引起了解放军的重视,因此基于FL-3000N导弹改进的红旗-10及海红旗-10防空导弹很快就进入了解放军的装备系列。
图6:在展览会上展出的FL-3000N导弹模型和系统模型
3
为水面舰艇度身订做
红旗-10及海红旗-10防空导弹实际上是FL-3000N导弹的改进型,性能上还有进一步的提升。
虽然红旗-10是基本型,但由于FL-3000N从一开始就是以海军舰艇的近程反导为主要功能,所以作为它的改进型,海军型海红旗-10也因为在海军舰艇上应用广泛而比基本型红旗-10有名得多。
陆军的野战防空主要是针对飞机,而不是导弹,对飞机的近程防空,陆军肩扛式的单兵防空导弹就能应付了,使用红旗-10实在有些鸡肋的味道,所以没有多少好评也就不足为奇了。但在海军舰艇上就不一样了,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威胁太大,即便有了远程、中程防空导弹,还是难免有漏网之鱼,而1枚反舰导弹就足以让军舰遭到灭顶之灾,所以军舰必须还要有近程防空导弹来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以前各国海军主要是用密集阵或守门员这样的近防炮系统来作为反导的最后防线,但毕竟近防炮射程比较近,精度也不够高,更多的是凭借高射速组成弹幕,用数量上的概率来保证命中。如今,以海红旗-10为例,对于掠海飞行的亚音速反舰导弹,最大拦截距离能够达到9公里,即便第一枚拦截不成功,还有时间在6公里左右进行第二次拦截,就是接连两次拦截都不成功,再由近防炮在3公里以内进行拦截,就等于比单纯依靠近防炮要多了两次拦截机会,大大增强了近程反导能力。而海红旗-10和近防炮的组合模式,更是构成了最有效的近程反导系统。对于超音速反舰导弹也有6公里的勘界距离,也足够进行一次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