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2018年,在23个深度贫困县区实施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温暖工程,解决农村边远地区
中小学100万平方米校舍的采暖问题
,全部项目要在当年开工建设,并在当年供暖季开始前建成并投入使用,实现安全、
清洁供暖
。
省级财政安排
资金3亿元
,一次性拨付各县,由各县统筹使用。
二、实施原则
(一)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要结合目前已有对农村边远地区供暖的支持项目和计划,确保本次项目安排不重复、不交叉,要按照项目需求的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安排的项目能够切实解决最贫困、最亟需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的供暖问题。
(二)因地制宜,安全适用。
各地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地域特征和资源优势,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高效、经济的供暖方式,必须将供暖安全作为首要因素,应
优先选择运行安全、供暖效能高的供暖方式
,确保供暖的适用性。
(三)统筹协调,注重环保。
各地要根据国家环保的相关要求,供暖时不得造成环境破坏和新增污染物,现有燃煤锅炉等存在污染的供暖方式要尽快进行必要的清洁改造,各地在新建采暖时
不得采用旧式燃煤锅炉、传统小铁炉
等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方式,应积极选择低污染甚至零污染、零排放、零噪音的新型供暖方式,要充分考虑学校供暖存在假期周期性的特点,最终实现供暖的环保要求。
三、实施形式
根据已有的成功地区供暖经验,各地可参考以下几种模式,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供暖方式,报省教育厅备案。
(一)集中接入供暖市政大网
。
有条件能够集中接入市政大网、采取集中供暖的地区应积极协调当地供热部门,尽快接入,实现市政统一供暖,解决采暖问题。
(二)旧式燃煤锅炉改造为电供暖模式。
将农村学校传统锅炉水暖、火炉取暖等供暖方式改为
电暖、数控小锅炉、量子能供热机组供暖,水暖空调机供暖
等方式。根
据学生数和采暖面积,乡镇寄宿制中心学校可采用电暖;农村教学点可采用智能数控小锅炉+水暖挂片和量子能供热机组+水暖风机的供暖方式,也可在每栋单体建筑架设1台数控智能小锅炉,每间平房校舍架设1台水暖空调机供暖等多种方式。
(三)新建清洁能源供暖模式。
有条件的县可以考虑采用科技水平较高,供暖效能较强的清洁能源供暖模式,诸如
甲醇锅炉、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光伏供热、量子能
等供暖方式,但要确保供暖成效性、持续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四、组织实施
(一)前期准备阶段(1—4月)。
各市州、县区完成建设项目年度计划的编报和审核工作,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分解建设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同时完成前期工作,做好开工准备。
1.规划与方案论证(1—2月)。
各地要彻底摸清本地当前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供暖现状和相应需求,对学校供暖现状、现行供暖模式、供暖需求、拟采用的供暖方式等情况进行系统调研核实,合理布局建设项目,制订详细的规划并进行方案论证。
2.完成前期工作(3—4月)。
各地要在摸清底数,完成规划与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
(二)项目实施阶段(5—10月)。
各地按照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定的计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供暖的新建与改造相关工作。
1.完成招标并实现项目开工建设(5—6月)。
各地在完成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的基础上尽快完成招标程序,并开工建设。
2.项目实施(7—9月)。
各地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在建设黄金时段完成任务,9月底前项目完工。
3.供暖测试与检查(10月)。
在供暖期开始前,完成各新建或改建项目学校供暖前的测试检查工作。
(三)项目验收阶段(11—12月)。
完善项目基础资料,编制决算报告,完成建设项目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