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公社
原创是第一生产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汽车最前线  ·  买车比买iPhone还便宜?补贴完不到1万, ...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比亚迪在德国被诉侵权 ·  3 天前  
企业专利观察  ·  比亚迪在德国被诉侵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公社

吉利后百万时代:学会归零,才能更好出发

汽车公社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11-25 09:47

正文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的100万,在200万辆的目标中,这不是行至半程,而是一个从零出发的全新起点。


11月15日,吉利汽车当年累计销量正式突破100万辆!



从1998年8月8日吉利首辆汽车下线至今,吉利汽车已经走过了3380个日日夜夜。弱冠之年的吉利,已经从一个偷偷造车的民营企业,跻身成为进入到了国内第一阵营的中国汽车大集团,同时也通过系列跨国并购,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和汽车公司。


相比东风日产在百万道路上历时四年的艰难突破,和长安福特、北京现代在百万道路上的渐行渐远,吉利汽车在挺进100万辆目标的道路上,犹如一蹴而就的事情。2014年42.58万辆、2015年53.8万辆,2016年76.5万辆,直到2017年11月中旬,吉利汽车年累计销量顺利地突破百万辆,毫无疑问,2017年吉利将超额完成110万辆年销目标。


但是对吉利而言,100万辆并不是它的核心目标。去年此时,吉利发布的“20200战略”提出,到2020年年销量达到200万辆,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强,同时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目前跨过100万辆门槛,似乎已经完成了“20200战略”目标的一半。



其实不然,200万辆的年销目标就像一座大山,100万辆的销量犹如已经登至山腰,但这却是一个从零出发的全新起点。用吉利汽车集团总裁兼CEO安聪慧的话来说,造车就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也没有所谓的胜利而言,越到最后考验越严峻,对企业而言,需要把握好节奏。


站在一个新起点上的吉利,每一次数字的突破和再向上一步都异常艰难,而后续吉利的增幅还将进一步走低,甚至到后段还会进入微增长的新常态,如何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持续的增长动力,成为吉利后百万时代面临的严峻考验。


100万辆背后的多重意义


实际上,年销量百万辆是众多车企的梦想,就像是考试考100分一样,是评判一家企业、一个品牌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中国汽车品牌中最有潜力的汽车公司,吉利成功迈过百万大关,无论是对这家民营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行业,甚至是中国的工业和中国制造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00万辆”也是进入行业“第一阵营”的标识和门槛,跨过100万辆门槛,意味着吉利正式进入到中国汽车公司的一线阵营。更重要的是,2017年吉利汽车累计将超过600万辆的销量规模,进一步奠定了第一阵营的地位。


随着吉利汽车的加入,中国乘用车市场第一阵营进入到了新的竞争领域,并形成由南北大众、上汽通用、东风日产、长安长城并驾齐驱,德系、美系、日系和自主群雄逐鹿的格局,竞争也更加趋于良性。同时,顺利进入100万辆俱乐部,对吉利来说标志着其真正具备了百万辆级的研发、生产、营销和管理等能力,更是对吉利汽车20年来搭建汽车产业全价值链体系能力的肯定。


当然对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吉利成为继长安和长城之后,第三家迈入100万辆大关的汽车公司,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是中国汽车品牌不断向上变得更加强大的重要标志。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中国品牌汽车,这也意味着中国品牌汽车也正像家电和手机一样,有足够的实力与合资和外资品牌展开正面竞争,“made in china”的标签将深入人心。



汽车作为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吉利100万辆的突破,也意味着中国工业和中国制造的进一步强大并得到认可。伴随着中国品牌的崛起,吉利、传祺、上汽乘用车等一批中国品牌不断在技术和产品实力上进行深耕,实现了从价格到品质,再到品牌的全面复苏觉醒。


以吉利为带头大哥的中国汽车品牌,正推进“中国汽车”和“中国制造”进入全面转型升级阶段,也加快了中国汽车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在与合资品牌差距的不断缩小中,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和制造业的水平和未来,看到中国汽车的迅猛进步与发展潜力。


为什么是吉利?


从去年到今年,吉利汽车的发展速度甚猛,数月单月销量同比保持成倍增长,还在这条竞争的道路上,不断赶超长安长城、甚至也超过了北京现代和长安福特。不出意外,吉利今年乘用车累计销量将超过东风日产和长安汽车,锁定中国品牌乘用车第一、中国乘用车市场第四的位置。


那么为什么是吉利?它究竟是怎么样做到的?


“任何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吉利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更至一种厚积薄发,这种力量的释放不可估量,更不可阻挡。”一位长期研究中国品牌汽车的观察人士表示,吉利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就是产品的正向研发和在轿车市场上的坚持。



目前,吉利已经走过了美日、豪情,优利欧的“1.0时代”,“金刚、远景、帝豪”2.0时代,全面进入到以博瑞的量产为标志,和博越、帝豪GS、帝豪GL蓬勃发展的“3.0时代”,吉利不断深化精品车发展战略、持续提升体系竞争力,完善产品谱系、创造品牌价值,创造实力与合资品牌较量。


实际上,从2.0时代开始,吉利就走上了正向研发的道路,2007年远景首次搭载的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从欧洲归来,同时发表了震撼业界的《宁波宣言》,由此吉利走上了由单纯成本领先向技术先进、品质可靠、服务满意全面发展的战略转型之路,也标志着吉利汽车长达至今并仍在继续深入的战略转型揭开了序幕。


2014年吉利宣布“回归一个吉利”战略,在统一的新品牌架构下完善产品谱系,集中优势资源,潜心打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汽车精品,并公布了“造每个人的精品车”的新品牌使命。同时在收购沃尔沃之后,在把沃尔沃当老师的道路上,吉利汽车正向着做拥有核心技术、自主设计制造知识产权、受人尊重的中国汽车品牌而奋进,品牌形象得以大大提升。



帝豪冲破自主品牌天花板,累计超百万的销量创造了A级车领域市场的奇迹,成为中国品牌A级车的代名词。3.0时代的博瑞带来的新设计理念,和由此建立起来的新的设计体系,以及从产品的研发到制造,到采购,到销售,到服务每个环节的裂变,为吉利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从李书福的“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的狂言,到把沃尔沃收入囊中,从帝豪的自主轿车冠军到博瑞冲击自主中高级车天花板的成功,吉利不断刷新自己的价值和实力,也诠释了自主品牌向上的魄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借火热的SUV市场的助推,博越、帝豪GS、远景SUV等产品的强势热销,吉利在巩固轿车的基础上,补齐SUV市场的短板,让这股向上的势力不可阻挡。


是新高度,更是新起点


古人有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的100万,在200万辆的目标中,这不是行至半程,而是一个从零出发的全新起点。正如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所说,面对最好的时机,吉利已经经过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站在100万销量平台上的吉利,需要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的确,当前的吉利已经不是一只好掉头的小船,而是必须是一艘强大的战舰。业界谈论这个100万辆,不仅是对其进行褒奖。吉利承担的赞誉背后的压力,不仅是企业层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在中国汽车品牌和“中国由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后百万时代,吉利所面对的市场、竞争者已经全然不同,他的对手已经不光是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更重要的是像大众、别克、本田、丰田这样的合资品牌,如何保证在现有产品力优势上,在技术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将是对吉利能否再进一步,与合资品牌展开正面竞争的关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