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AI是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但硅基君就想知道,那些科技圈日理万机的大佬们自己有没有用AI办公提高效率?
《连线》杂志的记者也很好奇这个问题,前不久采访黄仁勋的时候问到:“你自己平常多久用一次ChatGPT或者Bard?还是其它产品?”
老黄说,我一般用Perplexity ai。
还举了个例子,比如当他想了解计算机辅助药物研发的时候,会先问大模型一些框架性问题,之后再针对性地问更加细节的问题。
这公司到底什么来头能让黄仁勋天天用?
Perplexity AI创立于2022年,同年底推出了一款基于大模型的搜索引擎产品,至今月活跃用户已达到1000万。
这家公司没有做自己的模型,只是调用其它模型的接口并做一些微调,简单来说就是用
AI
技术打造一个没有广告和竞价排名的谷歌搜索。
Perplexity AI能够自动搜集、分析并展示来自互联网及其他数据源的相关信息,从而极大地优化了信息检索和知识获取的过程。它能够识别和响应更加模糊或抽象的查询,为用户提供精准的答案和相关链接。
Perplexity AI真的有那么好用?
直观来说,Perplexity的网页端界面很干净,主要由左边的标签栏和右边的搜索框组成。用户可以在搜索框里搜任何你想知道的东西。
比如硅基君搜索了一下“如何看待李一舟”。Perplexity AI首先列出来几个信息源,李一舟这个问答下一共列出了25个。
像36kr、虎嗅、51tcto、新浪、数英等主流的一些门户网站、商业媒体,南方周末等主流媒体,Perplexity AI都有。连知乎这样的问答社区,也在Perplexity AI的搜索范围内。
之后就是对硅基君搜索内容“如何看待李一舟”问题的回答。
简单看了一下,Perplexity AI回答的内容条理清晰,也有对应的观点。从李一舟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发生,最新情况等都有涉及,而且标记了内容具体来自哪篇文章。
用户可以分享Perplexity AI回答的内容,如果不满意也能让它重写。
接下来还有一些内容衍生话题。比如“李一舟的ai课程是否有实质性的内容”、“李一舟的ai课程是否有实际的应用场景”等。
用户点击后,Perplexity AI会如同前一个问题那样,生成内容,包含信息源、内容和衍生话题等。
而且,除了文字内容,Perplexity AI还会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比如李一舟事件中比较出圈的中美两大Ai巨头图片,李一舟抖音、视频号主页等。
除了热点事件,像菜谱、旅游攻略等,Perplexity AI也能很好的完成。比如硅基君搜索了一下辣椒炒肉怎么做,Perplexity AI同样也给出了信息源和菜谱。
除了搜索外,Perplexity AI还提供了发现页面,展示最近比较热门的新闻。
比如在硅基写文章的时候,联想的透明笔记本阅读量很高,Meta和LG正在合作头戴设备,Reddit的IPO遭到用户反对等等。
Perplexity AI推荐的热门新闻大部分是科技类的。
硅基君猜测,Perplexity AI判断新闻是不是热门,依据来源于自己的用户搜索,而使用Perplexity AI的人大部分比较关心AI、科技,因此流行的新闻都是偏科技类的。
Perplexity AI还为用户提供了内容生成的不同信息源分类。
用户可以把Perplexity AI当成一个专业垂直领域搜索库,让信息源聚焦于文献、代码、Reddit论坛等。
硅基君尝试在聚焦学术领域问什么是transformer,可以发现Perplexity AI引用的信息源都是arxiv、semanticscholar这样的学术网站。
但在中文的学术搜索上,Perplexity AI做得不够好,比如硅基君搜索最新的sora,搜索结果为日语的罗马音。
而且,Perplexity AI也可以像ChatGPT那样单纯的写作。
除了基础的搜索功能外,Perplexity AI也可以读取本地文件。硅基君上传了IDC最新发布的《AI手机白皮书》让Perplexity AI总结内容。
Perplexity AI也有付费版本可以选择。付费和免费的区别主要在于一些功能的使用次数上,如读取本地文件,以及大模型的选择和API使用。
本来只想写个选题,没想到试用下来,硅基君真的被Perplexity AI种草了,老黄的眼光挺不错的。
相较于ChatGPT回答了洋洋洒洒一大段,但由于回答内容都是AI根据资料重新生成的,有些时候还需要核实信息准确性。
Perplexity AI更加接近搜索引擎的体验,只是单纯的将搜索结果重新排列组合,这其中的差距,经常用AI的小伙伴都明白。
此外,Perplexity AI回答页面的UI比ChatGPT好太多,使用手感极佳。
近期Perplexity AI获得了B轮融资,最新估值为5.2亿美元,累计融资额超过了1亿美元,创下了近年搜索领域初创公司的融资金额纪录。
这足以说明它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那这样一个热门的AI软件,它是怎么诞生的?
这也许源于Perplexity CEO Aravind Srinivas,对于AI产品的不同看法。
Aravind Srinivas出生于印度,毕业于印度理工大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在创建Perplexity AI之前,他曾就职于OpenAI、DeepMIind和谷歌。
在创业之初,他就号称其产品要干掉谷歌搜索。
上个月,贾扬清发布LeptonAI的一个demo,其功能同样是大模型加持的对话式搜索引擎,这位CEO还发了个推特表示很高兴看到大佬在“借鉴”“致敬”自家产品。
Aravind Srinivas认为,AI 创业公司要先做产品,后做模型。
毕竟严格意义来说,Perplexity也是个字面意义上的套壳产品,面对这种质疑,Aravind表示:
“
成为一个拥有十万用户的套壳产品,显然比拥有自有模型却没有用户更有价值
”。
至于为什么黄仁勋会公开表示自己天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