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研究核武器必须有铀矿。中国为了研究原子弹,曾经有一段曲折的寻找铀矿的经历。期间,甚至有女队员被新疆叛匪抢走。听萨沙说一说吧。
1955年1月15日,中苏达成了发展核武器的协定,由苏联方面给予援助。其实何止是找矿,苏联老毛子帮我们造出核反应堆才撤出。
援助是援助,但铀矿还是要在中国境内寻找,这玩意不能依靠别人。
1月,苏联派出数百名专家,开始带领中国人寻找境内的铀矿。苏联专家认为,中国的新疆和湖南最有可能存在铀矿,建立了309和519两个大队,分别进驻这两省,期间发生了很多事情。
庞大的队伍
最初,2个大队一共有500多人,包括400多名苏联专家。
没有多久,随着全国范围的找矿,团队增加到1万多人,相当于1个师的兵力,堪称壮观。
当时对于干部要求很高,不但级别必须高于13级,年龄也不能大。
就是这支庞大的队伍,保证了我们可以较快的找到铀矿。
配枪的地质队
找矿的队伍全部携带枪械,尤其是新疆的找矿队。
正常来说,每组3人,一个人携带测试仪,一个人携带罗盘,另外一个人则持枪还佩戴4枚手榴弹,作为警卫。
为什么必须要有人持枪呢?主要是当时新疆还很乱。
乌斯曼叛匪和其他匪徒四处活动,多次攻击地质队,甚至将女地质队员抢走。
如果没有持枪警卫的站岗,找矿队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受袭击。
同时,找矿队多出没于荒郊野外,新疆的野生动物很多,狼熊横行,也必须用枪支对付。
在湖南找矿的队员回忆:那个时候的大山基本上是原生状态,植被很好,有一次我在树丛中还发现了瞪着眼睛的老虎!
不讲道理的苏联专家
苏联专家态度严厉,而且从不解释。根据地图规定的路线找矿,中国地质队员必须分毫不差。
地图并不准确,很多地方是几乎无法逾越的悬崖峭壁、激流河谷、密林灌木。
有时候地图上是一个点,其实中间是深达几百米的河沟,一翻就是一天。
地质队员为此全身湿透,寒冷刺骨,但苏联专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队员回忆:拿着仪器在山中穿行,以250平方米为单位进行网格化搜寻。不管山坳还是山坡,不管是荆棘还是草地,必须把每一寸地仔细地“篦”一遍。有时碰上地势陡峭、无法落脚的位置也必须想办法上去。勘测完了晚上回来报告数据,绘图后报告苏联专家。
高度保密,老婆孩子都不知道
这是涉及国家最高机密的东西,务必高度保密。
找矿队员的老婆孩子、父母亲友,一律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从湖南组建的309队,全称是中央地质部309队,也是高度保密。
据说除了地址的队长和苏联专家以外,只有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一个人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