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被催婚——不知何时,这句顺口溜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眼看春节又快到了,一些还没结婚的单身男女,也开始犯愁了:回家过节,又得被父母和亲戚们频频催婚了,春节俨然成了“春劫”。
这不,为了逃避家人催婚,有人网上发帖寻伴,打算春节外出旅行。甚至还有人买好了机票,准备春节一到,就远走高飞。
项先生是杭州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今年30岁,老家在江苏徐州。不久前他刚和女友分手,伤痛还没散去,春节被催婚的阴影就来了。
于是,他想到了逃,打算春节期间去旅行过年,还在杭州某论坛公开发帖求旅伴,而且已经找到了3个同伴,据项先生说,他们都是失意的人,各有各的故事,或许陌生人一起吃顿年夜饭,反而能打开彼此心结。
从小到大,小项每年都回家和父母过年,今年是第一次尝试外出过年。他已经和父母沟通过,父母也同意了,但他没有直接说原因。
最近,项先生已经和旅伴买好了除夕出发的车票,目的地云南。旅行结束后,他就直接回去上班。
我都能想象出,春节回家,亲戚朋友肯定都是同一个节奏,催我结婚。其实到了我这个年龄,父母亲人着急也正常,只是真的没有心情去面对。
我就说心情不太好,想出去散散心,大过年的,我总不能说是害怕催婚才出去吧,或许他们心里也有数。
我希望通过这样一场旅行,回来后可以重新面对工作和生活。
小项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1983年出生的张女士是公司白领,杭州人,学历不错,长相也甜美,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友。
张女士承认,她对另一半比较挑剔。她交过几个男朋友,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分手了。
张女士一个人生活惯了,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反倒是家里人,一个劲儿地给她安排相亲,快过年了,家里已经给我安排了3个相亲对象,她的正月日程几乎都要排满了。
受不了这样的安排,张女士偷偷买好了一张飞往日本东京的机票,而且是年三十晚上的红眼航班。
我可以陪父母吃完年夜饭,然后一个人走。小时候最喜欢过节,而现在一到节日,感觉就像是劫难,亲人朋友不停地催结婚,让人喘不过气。到现在,我还没有勇气告诉父母这事。希望他们会理解我,也希望这场旅行可以让我有喘息的空间。
57岁的费君霞做了20多年的义务红娘,免费给青年男女介绍对象,很多人亲切地称她为费大姐。
每到春节前,费大姐的手机就要成热线电话,在她看来,父母催婚效果并不好。
很多人在电话里求我,说大姐你快帮我找找吧,家里都给我下任务了,春节不带朋友回家,真是没法交代。姻缘这种事还是顺其自然比较好,家里人催太紧,反而让孩子产生逆反心里。我发现,父母带来我这里报名的,成功率只有10%,单身男女自己来找我的,成功率可以达到90%。
每逢佳节被催婚——不知何时,这句顺口溜开始在年轻人中流传。眼看春节又快到了,一些还没结婚的单身男女,也开始犯愁了:回家过节,又得被父母和亲戚们频频催婚了,春节俨然成了“春劫”。
《我为什么不催婚——一位五旬父亲的直白》视频↓
每到如此,话题主角的单身男女们必然苦不堪言。催婚是种亲情压迫,即便作为开导者的父母如何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话语中的敏感词,但始终都绕不开要戳中子女心中的痛。对于后者而言,被剩下来,未必是感情生活中的失败者,但在父母看来,却不啻为“本领恐慌”。在他们的逻辑里,子女在过了很多“村店”之后,依然没有登上幸福的彼岸,作为父母的恐怕难辞其咎。
这就陷入到一种亲情博弈的怪圈之中。父母想在婚姻大事的舆论导向中占据主动权,并保持着对子女“温柔的高压姿态”,而子女却无力反抗这种看似幸福的烦恼。像那位大年夜跑到日本旅游的单身白领无疑是另类,更大多数的单身青年,则将在“众口铄金”中度过春节佳期的精神煎熬。
《京华烟云》一书中写道:聪明的父母懂得早早为女儿觅得佳婿。这种经典金句,多少凸显着年长者的家庭价值观。但民国著作的语境,和现代生活的气息,多少有些格格不入。真实的情况是,单身男女在社会转型期间,也遭遇着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心灵变迁。他们对于婚姻的思考和掂量,盖过了家长意识的伸手过长。而这在他们父辈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在自感“势单力薄”的背景下,父母往往会联合其他的亲友力量,继而完成抱团说教。这也是“每逢佳节被催婚”的形成由头。但人数优势不一定能够扭转战局,事实上,被催婚的单身男女们,如果不是心存对年迈父母的怜悯,早就“摔门走人”了。
从这个角度看,子女依然是抱有对父母之感恩。“每逢佳节被催婚”的现象将会持续很多年。乐观来看,70后父母可能会冲淡这种传统模式。年份的代沟,其割裂性还是比较明显的。或许,再过几十年,鳏寡孤独的父母被子女再催婚,也可能是种现象。
来源|钱报网、齐鲁网 综合网络
编辑|冯仕妍 朱丹
校对|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