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色旅游”在韩国逐渐兴起。
所谓“黑色旅游”,是指人们亲临历史中的悲剧性现场参观,并从中接受教育。
近些年来,韩国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制定政策,推进这一类型观光的发展。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派记者近期走访了位于首尔市的西大门刑务所历史馆,通过对该馆的访问以及对参观者的采访等,一窥历史对于现在的韩日、韩美关系的影响。
位于首尔市的西大门刑务所历史馆是韩国最具代表性的“黑色旅游”景点之一。
该馆的资料显示,西大门刑务所是1908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强压下修建的监狱,起初名为“京城监狱”,直到1945年朝鲜半岛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前,这里一直被用于关押抗日独立运动人士。
1945年日本投降后到1987年,这里被用作拘留所,之后经过整修,于1988年作为西大门刑务所历史馆向公众开放。
《环球时报》特派记者在走访中看到,上述历史馆的入口处保留了此前刑务所的大门和栅栏,馆内也依然能够看到此前用红砖砌成的牢房,墙上布满斑驳痕迹。
西大门刑务所历史馆共包括保安科办公楼、中央监牢、9号至12号监牢、女子监牢、劳动场、死刑场等建筑。
保安科办公楼作为整座历史馆的主展馆共分为两层,一层主要是西大门刑务所历史馆的历史沿革和韩国司法制度引进、全国监狱修建与扩建情况介绍等,二层则展出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历史、韩国独立运动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曾关押在西大门刑务所的独立运动人士的相关文物等。
二层的一个展室里陈列着5000多张独立运动人士在狱中受苦受难的判决书,被判决者从学生到老人都有。
中央监牢、9号至12号监牢以及女子监牢展示了当年西大门刑务所的情形,那时的牢房非常阴暗逼仄,尤其是12号监牢的惩戒房,又被称为“墨房”,让人感到窒息。根据该历史馆的资料,惩戒房面积仅有2.4平方米,囚室内暗无天日,“如墨水般漆黑”,因此被称为“墨房”。
囚室完全与世隔绝,如被关押在此,无法分辨昼夜,也无法看见任何东西,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据韩国News1通讯社报道,除了西大门刑务所历史馆外,首尔观光财团在该市选定了多个最具代表性的“黑色旅游”景点,包括清溪川棚屋主题村(日本殖民时期的贫民窟)、龙山公园部分开放区域(日本殖民时期,龙山美军基地所在地被日军用作防空掩体,此后长期为美军所用,基地部分区域作为公园2022年对民众开放)等。
首尔市2018年开放了在南山修建的“国耻之路”和“人权之路”。韩国《中央日报》称,“国耻之路”长约两公里,包括多个日本殖民时期建立的机构原址。
“人权之路”从前中央情报部六局原址开始,一直延伸到该机构五局原址,长约930米。在这条探访之路上,可以回顾韩国军政独裁时期的黑暗。
除了首尔市,济州道、京畿道等地方政府也正在出台促进“黑色旅游”的政策。
京畿道颁布的条例显示,该地区今年上半年计划对辖区内“黑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制定支持此类旅游发展的具体方案等。
另据《韩国时报》等媒体2023年报道,光州的“黑色旅游”正在增加。这一年的3月31日,韩国前总统全斗焕之孙全宇元到访光州5·18纪念文化中心,在“5·18民主化运动”受害者和遗属面前跪地谢罪。因为这一事件,越来越多的年轻游客希望了解这一发生在1980年的民主化运动。
《环球时报》特派记者从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了解到,目前韩国在中央政府层面还没有制定有关促进“黑色旅游”发展的政策。
韩国文化观光研究院观光政策研究室室长安喜子对记者表示,此类旅游目前在韩国仍处于发展阶段,预计受游客追求差异化体验、出于教育目的、期待更专业化旅游内容等影响,未来对“黑色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我认为,今后政府和民间有必要加强合作,努力将这一类旅游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在参观西大门刑务所历史馆的过程中,《环球时报》特派记者注意到,来的大部分参观者都是韩国中小学生,他们由各个学校的老师带队前往。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还会讲解相关历史知识。在12号监牢的外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大的韩国国旗,学生们参观结束后,都会到国旗前面合影留念,并齐声大喊“大韩民国万岁”口号。
除了中小学生,也有不少其他当地民众前来参观上述历史馆,尤其是年轻人。韩国大学生尹太均和片叡荣在参观过程中看得非常仔细,每个展馆都边看边讨论。
尹太均对记者说,他们以前也听说过这个地方,但因为学习忙一直没有时间来,上大学后时间相对宽裕,就决定来这里参观一下,也是对过去的历史进行学习和了解。
他们表示,参观后感觉很有收获,要珍惜现在的和平,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我认为,‘黑色旅游’是有教育意义的,通过参观一个悲惨的、与黑暗历史相关的地方,来学习和体验相关历史,这会让人们更加牢记不要忘记过去的教训。”安喜子对《环球时报》特派记者说,此类旅游在韩国也被翻译为“历史教训旅游”,将会对推进历史教育产生积极作用。
据韩媒报道,对于“国耻之路”和“人权之路”,首尔市特殊空间建造组负责人安中旭(音)表示:“我们将不再回避遗留在南山的耻辱史,而会对其进行保存、再创造。我们期待其成为历史教育场所,不再重蹈那样的覆辙。”
韩国十分重视历史教育,曾数次颁布法律来强化相关教育。因为历史问题,韩国很多民众对日本持有负面看法。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atista公布的数据,从1991年到2019年每隔两年或者4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991年(58%)和2011年(44%)两年,韩国人对日本持负面看法的占比小于60%;只有2011年,韩国人对日本持正面看法的人占比超过40%,不过也只有41%。
《日本时报》今年2月称,有调查显示,韩国人对日本的好感率在2023年创下历史新高,不过也只有4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在历史上如何对待韩国已经反映到了今天的韩日关系上。
总体来看,日本的侵略和殖民给韩国带来了深重灾难,特别是日本对待历史遗留问题的态度消极,所以导致韩国很多民众对发展韩日关系持谨慎态度。
詹德斌提醒说,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历史,韩国也存在从民族视角和从国家视角进行叙事的问题,以及进步史观和保守史观的问题,这就导致不同群体对相同的历史有着不同的评价。
即便是在日本问题上,韩国国内也存在亲日史观,反映到现实中就是大力推行韩日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认为,历史遗留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当前的韩日关系,取决于韩国由什么政府来执政。
相比于对日本,韩国人对美国的评价要好得多。为悼念“济州4·3事件”遇害者而建立的4·3和平公园是与美国相关的“黑色旅游”景点。
韩国《韩民族日报》称,韩国朝野达成一致于2000年1月制定的“济州4·3事件”特别法中对该事件做了这样的定义:以1947年3月1日为起点,在1948年4月3日发生的骚乱事件和由此至1954年9月21日为止,发生于济州岛的武装冲突及镇压过程中居民遭遇牺牲的事件。韩国政府报告推算的遇害者人数为2.5万到3万。
据《韩民族日报》报道,“济州4·3事件”时期美国政府、军事顾问团、大使馆制作的各种文件表明,美国直接或间接地介入了镇压过程。
韩国政府2003年10月出版的《“济州4·3事件”真相调查报告书》中也指出,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美国政府和驻韩美军军事顾问团也无法置身事外。该事件是在美军的统治下开始的,美军上校作为济州地区司令官亲自指挥了镇压行动。
“美国就‘济州4·3事件’首次正式表明立场”,《韩民族日报》报道称,在该报纸的质问下,美国国务院今年3月27日对上述事件进行76年来的首次回应,说这是悲剧性事件,不应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