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将不再组织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如此一来,想要成为上海交大博士就只剩三条途径,一是本科直博;二是硕博连读;三是申请-考核制。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22日《南方周末》)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8年研究生招生简介》提出,从2018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将不再组织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如此一来,想要成为上海交大博士就只剩三条途径,一是本科直博;二是硕博连读;三是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其实就是博士自主招生,通过学校自主的综合考核考察考生的培养潜力与学术创新能力,强化导师与科研团队在招生选拔中的自主权。反对者认为少了统一考试这条路,那些非名校学生的博士之路被堵住了。支持者认为改革方向是正确的,申请-考核制可以选拔出更适合读博士的人才,孰是孰非?
正方:
根据《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上海交大的普通招考程序如下:初试,即学校统一组织考试,初试科目为外语、专业基础课;复试,即各学院组织专业课考试,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以及综合测试(含外语听说能力、专业知识测试和专业素质能力)。初试是统考,很类似高考。统考的好处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博士统考不论报考者是名校的硕士还是非名校的硕士,不论报考者是城里人还是来自农村,大家都靠分数说话,这样最公道。
反方:
没有道理要求博士研究生招生与高考招生采取同一个模式。高考是决定让哪些人上大学,大学毕业生只有一部分从事纯学术、基础科研,绝大部分会步入社会,进入各行各业,走上工作岗位,奉行客观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仅是有效率的,而且是公平的。但博士研究生招生选取的是有志于以学术为业、以拓展人类知识疆域为念的研究型人才,考核的应该是科研成果与科研能力,所以不能只凭书面考试,应该赋予导师与研究团队考核、招录的自主权。
正方: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一铁律适用于任何权力。本来导师权力已经够大了:手里有项目,掌握项目科研经费的分配;名下的博士研究生论文能不能通过、能不能如期毕业全在导师的一念之间。由此出现了“读博=给导师打工”的不良现象,一些博士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自嘲是近乎无偿劳动的“学术民工”甚至“学术奴工”。要是完全取消博士统考,会进一步增加导师招录的自由裁量权,让博士研究生在导师面前变得更加弱势。
反方:
根据《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申请-考核制程序如下:申请者根据学院要求备齐全部申请材料;各院系组织专家小组对申请人材料进行资格初审;然后组织专业基础或专业课测试,以一级学科笔试为主;接着组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复试,以及所报考导师自主考核评价(面试为主)。可见,将普通招考全改为申请-考核制,仍是有书面考试的,只是考试组织者由学校变为各院系而已。再说了,这种博士研究生招录方式是欧美大学通例。
正方:
只是这样一来,非名校硕士就很难读上海交大的博士研究生了。根据《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申请-考核制招生对象是国内重点院校或所学专业为国家重点学科的应届或历届硕士毕业生(专业学位除外),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或国内重点院校学术成就特别突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国内重点院校的定义是985高校。
反方: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理应把有突出研究能力的人遴选出来。上海交大要名校硕士可以理解,但要成为名校硕士有两条途径,高考考得好或者考研考得好,所以非名校本科仍有机会。另外,上海交大研究生院也表示,对于个别非国家重点院校毕业或全国英语六级成绩不符合条件,但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特殊学术专长的考生,经所报考的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或以上的资深教授本人提出,相应学科招生委员会综合考核,成绩优异者也可以申请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