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索者
在园艺建造中
人类最喜欢模仿哪种自然景观?
是藤萝垂碧的森林
星沉平野的草原
黄沙烁金的沙漠
还是波涛飞溅的江河?
都不是
人类固然向往荒野的静谧
但似乎并不喜欢
一推开家门
就迈入蛮荒的
危机四伏
有一种自然景观
它
没有森林的繁茂
↓
肯尼亚,远处是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摄影丨byrdyak
形态奇异的伞状金合欢成为非洲草原景观的标志。图片丨Envato
它占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1/5
是现存大型动物
最集中的生态系统
每年七八月
超过20万人涌入东非
只为一睹这个景观的非凡奇景
↓
东非大草原生活着数百万头大型野生动物,一年一度的迁徙蔚为壮观。图片丨Envato
这就是
稀树草原
推开窗
目光所及
广场,街道,小区,校园......
茵茵绿地
绿树或孓然独立或三五成趣
亦静亦动相辅相成
这些你最熟悉的风景
无不展示了人类对这种自然风貌的
眷恋和归属感
夏日纽约中央公园鸟瞰。 摄影丨Ivan Kokoulin
肖蒙古堡位于法国卢瓦尔河谷,建于10世纪。摄影丨Viacheslav Lopatin
疫情蔓延让世界禁足
今年
非洲之旅基本无望
那么
不出国门
也能看到这一景观吗?
从天安门出发
开车北上2小时
还真有这么一片
世界上极为特殊的稀树草原
↓
虽然和印象中的非洲稀树草原不太一样,但浑善达克确实是根正苗红的稀树草原。
摄影丨管永新
丨
壹
浑善达克
沙地里的稀树草原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高原中部
有一片沙地
叫做浑善达克
它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的
达里诺尔
向西延伸至
集宁至二连浩特的铁路沿线
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一个半海南岛那么大
这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
同时也是一片稀树草原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浑善达克沙地水草丰美,风光秀丽,有人称它为“塞外江南”,也有人称它为“花园沙漠”,是越野自驾的天堂。
稀树草原
顾名思义
生长着稀疏树木的草原
有多稀疏呢?
科学家以树冠覆盖率来定义
树冠覆盖率低于40%
为稀树草原
40%-80%为林地
超过80%为森林
而根据化石证据
绝大部分古人类遗址
在过去600万年内
树冠覆盖率都在40%以下波动
犹他大学的地球化学专家T.Cerling利用古土壤同位素分析发现,在过去600万年时间里,东非一直处于稀树草原的状态。图片丨Envato
稀树草原还有另一个名字
萨瓦纳savanna
这个词来自于
印第安人的泰诺语zabana
意思是 “ 树木很少而草很高 ”
后来在大航海时代
西班牙商人登陆美洲
就借这个词来形容
美洲南部的草原
在巴西东部,热带稀树草原被称为坎普群落(Campos),在委内瑞拉、圭亚那等地被称为里亚诺群落(Llanos)。图为查帕达达斯梅萨国家公园,位于巴西马拉尼奥。摄影丨Marcelo Alexandre Rabelo
榆树是
浑善达克
沙地的优势树种,占沙地乔木的95%。
摄影丨管永新
在这片稀树草原的形成中
经度起了决定作用
同样是沙质土壤
比如库布齐、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
并没有榆树稀树草原分布
巴丹吉林沙漠属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气候极为干旱,年降水量为50—60毫米。图片丨图虫
浑善达克年降水量可达400毫米,是我国著名的有水沙漠。这些小河大部分流进了高格斯
太
河。摄影丨管永新
有些低洼地带
渐渐形成很多小水泡子
大一点的蒙古语叫做 “ 淖尔 ”
比如达里淖尔
达里诺尔(达里淖尔)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面积约为237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三环以内大小。
摄影丨巴达日拉图
稀树草原之所以吸引人
因为这里栖息着
许多大型野生动物
浑善达克也一样
它是中国北方
最大的
野生动物栖息地之一
稀树疏林草地的平均生物量比温带草地高 90%,因此能够承载更多的大型动物的生存。摄影丨管永新
摄影丨巴达日拉图
摄影丨巴达日拉图
从战国至元朝
浑善达克一直是北方少数民族
割据活动的地方
清康熙十四年
此地被编入八旗
因旗号为纯蓝色而得名
正蓝旗
正蓝旗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也是元上都遗址所在地。有研究认为,浑善达克沙地形成于距今4200年前,该地荒漠化可能是红山文化消失的主要原因。
摄影丨管永清
如今
这里成为离北京最近的
一处自驾穿越圣地
浑善达克沙地越野难度在圈里不算高,主要原因是这里拥有丰富的绿色资源。在霍沙之余,还可以玩玩水。
供图丨B哥
贰
干热河谷
云南大峡谷里的萨瓦那
焚风也把稀树草原带到了云南
横贯南北的横断山
被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元江
等几条大江深度切割
气流翻越大山迎风坡
带来丰沛的雨水
而翻越至背风坡
每下沉1000米
温度升高6.5℃
当降至四五千米的大峡谷底部时
已经是二十几度的高温
水气也急剧减少
空气变得炙热而干燥
这就是所谓的干热河谷
云南省沿金沙江、元江、怒江、澜沧江、
南盘江等河流两岸的谷地,通
常
称为干热河
谷
,
总面积约
24000
平方公里。
在这些干热河谷中
孕育出一种河谷型萨瓦纳
学术上称为
干热性稀树灌木草丛
梅里雪山东坡的澜沧江大峡谷,雪山融水形成河谷绿洲。摄影丨何亦红
虽然这些峡谷里的 “ 稀树草原 ”
看上去和非洲稀树草原很不一样
但实际上
它们却拥有
极为相似的群落外貌
怒江察瓦龙江段,台地上的处巴村绿意盎然。摄影丨周伟
也就是说
它们有物种亲缘关系
或者本身就是
非洲稀树草原的物种
比如澜沧江中下游干热河谷里的
桂火蝇、木棉、余甘子、虾子花
都和非洲稀树草原的植被
有密切关系
制图丨地理公社丨杜卓异
非洲是古南大陆(冈瓦那古陆)的核心,这些具有非洲亲缘植物的出现,也暗示了云南是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的碰撞地区。
虾子花属在世界上有两个种
一种分布于非洲稀树草原
另一种则从非洲的马达加斯加
经印度一路来到云南干热河谷
这常常用来支持
如下的说法
印度板块从马达加斯加分离
向北漂移与亚洲大陆碰撞融合
从而将原来非洲稀树草原的植被
筏运到亚洲大陆
虾子花。摄影丨吴健梅
云南稀树草原主要分布于
元江、澜沧江、怒江峡谷的
低矮山丘和台地上
有些地方遍布仙人掌
让人有置身南美洲的错觉
云南干热河谷海拔通常在1000米以下,光热资源丰富。摄影丨谢罡
这和香格里拉那些
云南招牌景点
形成了巨大反差
然而
在云南这些深切的大峡谷中
大部分却是这样
被 “ 焚风 ” 洗礼的景观
金沙江奔子栏大拐弯,年降雨量只有300多毫米。摄影丨李德佑
虽然看上去有点贫瘠
但研究人员通过在金沙江干热河谷
架设的44台红外相机
拍摄到班羚、岩羊
等多种野生动物出没
说明
这里保持着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甚至高于亚热带山地森林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岩羊。摄影丨耿栋
稀树草原
不仅影响生物多样性
它提供的阴凉、食物与庇护所
也成为早期人类完成进化的乐园
大约3000万年前
东非大裂谷形成
森林逐步退化
稀树草原登场
部分灵长类被迫离开树木
走向草原
他们学会站立
以此寻找远方的猎物
正是在日复一日
与环境的交互适应中
大裂谷东西两部的灵长类
逐渐分道扬镳
一支今天依旧在树上寻找果实
另一支则走出非洲
走向世界
成为这颗蓝色星球的霸主
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
把热带雨林、针叶林、草原、峡谷等
诸多景观的图片放在一起
让不同性别、年龄、国别的人
挑选他们愿意生活的地方
结果
大多数人不约而同选择了
稀树草原
虽然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
旷日持久
但这个结果
丨
丨
丨
创作团队
撰文:宋歌
图片:赵嘉
地图:杜卓异
审校:马德民
头图:坝上丨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