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linic門诊新视野
心血管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医美专栏】“旧”材料的新篇章 ·  昨天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干货分享】医疗器械分类界定需提交的申请资料 ... ·  2 天前  
解螺旋  ·  医生、医学生必看:DeepSeek使用全攻略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linic門诊新视野

QICC 2017 | 王建安:总有一种追求令人怦然心动

Clinic門诊新视野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9-01 23:58

正文

QICC 2017

中国 杭州


编者按 采访王建安教授,对《门诊》杂志来说已经有很多次了,尽管采访的编辑每年不同,但王建安教授所表达的理念却始终不变:钱江会如何发展、学术如何进步;似乎总有一种怦然心动的追求推动着他,如执著的探索者一般不断前行。钱江会已经走完了10年路程,今年是第二个10年的元年,钱江会的方向是否依然在坚守?学术是否有更多的进步?格局是否有新的变化?本届钱江会前夕,《门诊》杂志再次采访了王建安教授。

医 师 专 访

INTERVIEW

《门诊》: 去年的采访中我们谈到了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QICC)的四个关键词,不知今年第十一届钱江会,这四个关键词是否有新的变化?如果QICC作为一种精神或理念,对整个浙江省的心血管事业会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王建安教授

钱江会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得益于省内同行的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让钱江会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得益于国内心血管领域众多专家的鼎力支持,让我们分享了很多有益的方法和经验;同样,也得益于国际心血管团队的积极参与和帮助,为钱江会带来了应有的国际声誉。在历届钱江会的组办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QICC(Quality质量/Innovation创新/Collaboration合作/Cultivation培育)概念,始终是我们坚守的理念和精神,乃至成为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


首先,我们通过向东方会、CIT、ESC等一些先进的国内外会议学习,不仅在钱江会的日程设计、流程策划、会务安排、互联网应用以及人员调配等各个方面提升了整体运作质量;而且在充分考量会议话题实用性、针对性的基础上,努力把握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提高了会议内涵的质量。


其次,我们针对会议的形式、内涵进行了创新,今年钱江会增设了血管外科论坛、心脏外科论坛、社区全科论坛、SCI论坛、科研精进沙龙等11个新论坛;我认为若没有创新,钱江会就不能称之为学术会议,只能叫培训班。


第三,全面合作问题,主要指的是联动问题;本次钱江会特别注重从省内、国内,一直到国际的联动,比如韩国血管成形术峰会(TCTAP)、香港心脏专科学院(HKCC)、台湾介入性心脏血管医学会(TTT)、日本复杂心血管介入学会(CCT)等传统合作机构,今年与钱江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互动,而且我们还邀请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来交流互动,这是钱江会全球化的充分体现。另外,由于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给予本次钱江会很大支持,某种意义上我们与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也保持了重要的互动关系。


第四,关于培育新人问题,任何一个好的学会和年会,不仅体现在创新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专科医生队伍,所以我们这次安排了美国团队来做规培访问。此外,我们启用了很多年轻人,通过参与会务服务,让他们受到学术、社会两方面的教益。


钱江会的QICC理念和精神是属于整个浙江心血管领域的,它在科室建设、临床实践、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延伸,不仅能扩展浙江同行的国际视野,提高医疗体系的服务效率,更能推动浙江的心血管学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门诊》: 刚才您说到“一带一路”联合论坛,请问策划这个论坛的基本思路是什么?过去的“一带一路”是我们将技术和文化传播出去或他们过来学习,现在钱江会的“一带一路”论坛邀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医生来参会,主要是与他们交流还是对他们进行培训?


王建安教授

过去我们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比较多,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交流很少;这次我们邀请了来自新加坡、文莱、菲律宾、泰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医生参会,我们是想听听这些国家的医生到底说的如何,有哪些长处。我们设计这个论坛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相互交流学习。有时候真很难说,可能这个参会医生所在的国家经济不发达,但未必学术上很差。所以,我们不要太居高临下,以前我们也是到国外向人家学习,但人家在很多地方还是很尊重我们的,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善于学习人家的长处。二是要帮扶一些学术上相对弱一些的国家和医生。“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发达国家,也有很多不发达国家,他们可能相对弱一点,所以需要帮扶他们一下。我们希望通过培训、讲课,达到交流、学习和帮扶的目的。



《门诊》: 胸痛中心建设现在是领域内的一个热点,今年钱江会也设立了“中国胸痛中心论坛”,设计这个论坛主要是想讨论哪些话题?浙江的胸痛中心建设现在情况如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建立了直升机救助平台,可否给我们说说解其中的具体情况?


王建安教授

去年9月,浙二医院正式启动了“直升机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充分运用直升飞机的优势,及时抢救急危重患者。浙江地区高速公路网络发达,患者在高速公路上突发心肌梗死而高速公路上又在堵车的概率比较高,这就需要直升机救助发挥独特作用。同样,跨省的患者转运或海岛与大陆之间的患者转运,直升机救助都有很大的运作空间。我们的直升机里配备了全套急救设备,可以说是一间移动的“空中ICU”。通过这个直升机救助体系,去年我们已经送了20多位患者。如果患者购买了“直升机医疗救援”保险,只要交很少一部分费用或免费,就可以直接呼叫直升机救助。


尽管直升机救助是针对所有急危重患者的,但对胸痛中心而言,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持或补充。浙江的情况相对特殊,经济比较发达,导管室很多,每个地区都有几家能做PCI的医院,患者半个小时就能送到一家可以做PCI的医院。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胸痛中心建设,包括如何整体提高做PCI的能力、如何保持流程的规范化等等,特别需要说的是,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文化,在患者的生命面前,任何不符合“患者为中心”的心态,都应该坚决放弃。今年钱江会设立“中国胸痛中心论坛”,也是为了分享其他省份胸痛中心建设的经验,加强省内胸痛中心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理解胸痛中心建设的真正意义


《门诊》: 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做过不少成功的探索,其中一些新进展新发现是否会在本次钱江会上介绍?请您简要谈谈目前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方面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王建安教授

尽管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就全国范围来说,还只能说我们做的比较好。我们需要收集、研究适合中国人群介入方法和手术技巧的数据,逐步发掘出其中的规律,特别是针对二尖瓣、钙化情况严重的患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指导手术,以及术中依据什么样的原则选择手术器械等等,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次钱江会上,省内省外的专家,很大程度上也会围绕这些类似的前沿课题发表观点并展开讨论。


目前,冠脉技术出现了相对缓慢的发展趋势,尽管可吸收介入支架(BRS)、CTO等一些技术会有进展,还有一些导管、小型器械等会不断完善,但总体上要在某一方面有所突破,目前看来,好像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从整个心脏介入领域来看,这几年我们加深了对结构性心脏病的理解,经导管操作的进步非常快。所以,我觉得可能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结构性心脏病将会成为心血管介入领域发展的重头戏,这点已越来越被中国乃至全世界心血管专家所认可。


当然,“真实世界”的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个人认为,主动脉瓣病变处理的问题,已基本上解决了。但现在的问题是,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太慢,医院拿不到产品,等到VENUSA、J Valve先后上市了,收费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首先,产品面临能否上市问题;其次,病人是否能承受产品的价格,前期临床试验是免费提供产品的,上市后患者就有价格接受程度问题;第三,医保能不能报销一部分的问题,否则手术量也不会上来;第四,国外一些好的产品进不来,还有一个审批的过程。尽管如此,主动脉瓣的解决,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太大悬念。但对二尖瓣的解决,还有很多探索性问题,特别是经导管换瓣还非常不成熟,还有很多问题。包括三尖瓣患者蜕变的处理,还有很多研究空间。从房颤预防来看,左心耳封堵还要更多积累数据,希望能真正可以替代抗凝药


《门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