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从海军院校转业到省法院宣传处,“跑口”法院新闻。
15年弹指一挥间,笔下一篇篇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的打磨,让我从一名军校教员,成为政法新闻工作者;
从学习研究通讯员文章成长起来的新闻“生手”,成为通讯员们口中的“老师”、“老一辈
”
。
春江潮水连海平,滟滟随波千万里,时光涌动,奔流不息。
执行、知产、破产、环资审判与改革,智慧法院建设,人民陪审员队伍发展,枫桥经验的实践,司法保护赋能新质生产力、服务绿色发展……,回顾这15年,能用文字去记录江苏法院改革发展的一次次跨越,去描摹江苏法官的事迹和风采,内心有着些许职业的庆幸。
反观这些发展实录,如果说有什么心得,认为最突出的一点是,注意去新闻扫描
江苏法院和法官那些让人眼前一亮、触动人心的“新”和“不一样”
。
格局与创新
“文章中最好不要这么提,有点张扬。”采访中,我们的法官、院长们常会这么说。
面对是否“首创”“领先”的提问,他们会极其认真地求证,即便证明如是,往往也是很有风度地表示:“不追求这个,这点探索对法院同仁们有点启发就好。”
奋楫争先,务实创优,却不刻意表现、表达这种“新”和“优”,这样的“不一样”让人心生尊重。
格局是什么?是由经历、经验、学识、智慧、品质共同构建的精神框架。虚怀若谷的“低”和事业追求无止境的“高”,撑开的是宽广的格局与胸怀。
而,这样的
格局与胸怀常会带来“不一样”的纠纷处理方式
。
“案涉这两家新能源龙头企业一个有技术,一个有市场,双方在高压海缆领域是共生关系,如果保持合作必将大有可为。”合作共赢的思路,不仅带来千万贷款问题顺利解决,也带来两家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携手合作、再度启航。
面对大量物业纠纷,“你安居方能我乐业”,法院主导下这一调解思路,推动有着800多个居民小区的全国“千强镇”玉山镇,部分小区物业和业主由对立甚至冲突走向和谐共处。随着小区物业费到位率的提升,法院新收物业纠纷诉讼案件在大幅下降。
数据显示,2024年江苏法院新收案件219.41万件,审执结212.06万件,法官人均结案303件。这其中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数据变化是,深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全省法院多年来首次呈现新收一审案件全面下降态势。
新闻探索全省法院成功调解、化解的百万件案件,相较于直接呈现成绩,更需要法院新闻人去探索纠纷化解思路、方式出现了哪些“不一样”、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一样”、“不一样”带来了什么效果……,
用问题意识和视角去挖掘工作创新点
,去捕捉一个个洋溢着智慧和格局的身影。
忠诚与温暖
内心,是人物的秘密花园,蕴藏着丰富而神秘的生命力。
对法院人物的新闻采访,事迹固然是主体,
事迹背后人物的内心呈现
,对写作者更有挑战,也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共鸣。
“行与思”,犹如硬币两面,原本就是摹写人物不可分割的整体。
回顾采访过的法院先进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位老法官,当历时多年,最终调解结束了苏北乡村这起标的不到10万元,缠诉20多年的兄弟纷争后,她“真是想大喊出来,想出去大唱一场,大醉一次”……老法官心语倾诉中,深深共鸣到的是其身上深雪明月般不染尘埃的信仰力量。
水韵江苏,文脉绵长,灵动秀美。
江苏法院的法官,严肃专业的另一面,法袍下往往有着别样的聪慧优雅,具有丰富的个性美、才华美,是一个个温暖有趣的灵魂。
他们会创作脍炙人口的《宁海路75号》《整卷少女》,会用漫画普及民法典,会讲脱口秀,能从容出境《第十五法庭》一点不像演的。“十八般武艺”、“六边形战士”……法台之下,这些如此接轨生活的鲜活不断突破着社会对法官职业的刻板印象。
什么是鼓励一个新闻工作者笔耕的动力
?是这些欣欣向荣的新意,是这么多的“不一样”,时代改革发展大背景下江苏法院、江苏法院人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