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冲上热搜!湖南严禁用AI生成处方 ·  6 小时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做CT增强和血管造影,留置针要打左手还是右手? ·  5 小时前  
医学界  ·  突发交通意外,知名三甲主任医师去世 ·  昨天  
CIRS医械合规动态  ·  【会议通知】医美类医用敷料产品注册与临床试验 ... ·  5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发现腹主动脉瘤,应该测量哪些数据?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什么年纪干什么事,才是最大的谎言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9-06-13 19:32

正文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击上方“见小曰明”,点“设为星标”或置顶,我们就不会失散了

第239原创


文|明玥



看到恶魔奶爸给高考完的同学的一句劝:

以前总听人说,读大学一定要醉次酒(实际可能会醉很多次),一定要逃次课(应该会逃无数次),一定要谈场恋爱(会是很多场或者一场没有)。

今年听的最多的就是,不要打工,不要打工,反正以后要打很久的工。

认真健身这个观点倒是很新鲜喔,仔细想想,也很有道理。

如果说命运是一条河的话,我们顺流而下。

丰年的时候,应想办法多积材料与技法,把船做得牢靠些,等到荒年的时候,便可少受颠簸。

大学四年,是每个人一场丰年。

对多数人而言,这是人生第一次拥有了“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

高考之前,日日学习复习,题海无涯,不要说不能选择学习与否,就连学习安排都被死死控住。

大学又提供便宜的住宿和食物,扎堆的同龄人可交友交际,尚没有十足的生活压力,样样事情都容易开展。

从掌控度来说,这绝对是一段前无机会、后无可能的时间。

从效果来讲,又可能是最容易被废掉的时间。

刚刚从高三的苦海挣扎出来,迎面而来大段大段无人检查催促的空白,总要奖赏自己,弥补缺失,于是一头扎进游戏综艺电视剧。

又或者不懂如何亲手建立自己的生活,人云亦云,对学业已失去追求,搞事业又为时尚早,于是眼睁睁白白过去。

其实这段宝贵时间该度过的方式,跟将来无数年的逻辑,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奶爸说的好好健身,当真是个不错的idea:

一来,这事有点难,但又不太难。

难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乏味。

只能从慢慢的改变中看到进步,并不会“被动”地升年级,跟将来出社会的打拼过程何其相似。

不难的是,还真比打工当家教什么的来得舒服,只需有毅力坚持下去即可。

二来,效果累积出来,实实在在看得到,而且有用。

很多人读了大学,甚至毕业之后,还单薄佝偻,背一只皱巴巴的双肩包,完全没有成年气质,视觉上就不似有担当。

遇到中年人问一句“小同学,厕所在哪里”,还沾沾自喜,想说自己还年轻,被认成学生。

其实出社会之后再被认作学生,一点不值得高兴。

要么是太土,要么学生味太浓,气质没跟上,两样都是“还不值得被信任”的潜在问题。

持续认真地负重过就不一样,肩膀渐宽,性格走强,一群书生中站出来就气场两米八。

过很多年后,你才会明白,高考并不着重于你会哪些知识。

它就是以这种方式,筛选出愿意学会不熟悉的东西,并能够长期耐住寂寞专注用功的那一批人。

这才是一生受用的能力,也是他人观测的重要指标。

长期运动健身长出来的肌肉,塑造过的形体,恰恰能在四年后,在你已经不能用考试成绩说话的时候,替你暗示这种能力。

回想我的大学时代,对自己的专业谈不上喜不喜欢,但是也无其他正经事做。

于是整个人扑在课业上,除了完成学校课程,还誓要把执业资格考出来。

当时的用功程度,不但超过一般大学生,有时候都超过高中岁月,经常在图书馆坐到10点才回去,回去洗完澡又学一轮。

到了毕业之际,我在找工作过程中,才切身感受到我不喜欢原专业的行当——财务这东西,我能把它当学业去克服,但我不想干。

当时就十分尴尬了,过去的用功颇有付诸东流的郁闷。

到今天想起来,仍然有几分觉得浪费。

但是话又说回来,那一番刻苦,多少形成了一些大脑的肌肉记忆,很多年过去依然能够快速阅读,能够自律,能在繁忙的时候快速安排自己做事的节奏。

只是亏在,这种能力不像体育锻炼塑造过的形体那样,被快速地看出来。

丰年时,若没有清晰目标,则持续做些长期看来必定有用的事情,比如弄好身体,学会阅读和表达,打下基础,以便需要的时候可以拿出储备的本事。

记得几年之前,我有一个朋友,突然说要跟男朋友回老家生活。

她比我还要大几岁,可能是觉得我这人平时能说会道,颇有主意,于是特意约我出来说这个事儿。

我当场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事不靠谱的程度,根本每个点都长在我的负面清单上嘛。

第一,女方放弃熟悉的生活环境,跟男的一块儿回家,这事儿的失败比例,是有过统计数据的啊。

没数据也有理据,你一旦抛下所有跟他走天涯,那么你等于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爱情上。

万一这爱情不那么完美(事实是百分之百不可能完美),那作为女生,很容易情绪上脑,到时候哭哭啼啼的,“我为了你把什么都扔了”,男生也受不了,关系恶化。

到时候爱情死了,你的生活也进入死角,找谁哭去?

第二,我一贯反对“逃离北上广”,反对从大城市到小城市。

关于这个可以写出几万字的理由来,核心就是财富增值慢、事业机遇少、生活效率低。

此去经年,你一个普通人又不是明星,过几年再要回来就难了,职场还会有你的位置吗,你的助理Amy早就取而代之了。

第三,哪有人倒过来运营人生的。

为爱走天涯是20岁小女生做的事,而她当时已经30岁了,两人还只是男女朋友,没有十足把握会结婚。

我们在20来岁的时候,通过考学、工作,蜕了一层皮,好不容易在自己选中的城市站稳脚跟,怎么能在30岁以后开倒车呢。

要不然,你去更大的城市,或者去国外,那我还能理解加祝福。

我巴拉巴拉说了一大篇,她笑笑地听完,跟我讲了一段似乎是准备好的话:

哪里都没有诗和远方,我了解。总说每个人要做自己,但自我为什么非得是激烈的、强悍的、追逐成功的,我做自己也可以是普通的,中规中矩的,向往简单的,开倒车的自己。

我被她讲得哑口无言,想想她说的语言很诗意,其实此外还做好了实际打算。

她人虽走,但不会卖掉杭州这边的房子,自己不住了,出租也能多笔收入,覆盖贷款还有余。

这位朋友又聪明,她原来是培训机构教英语的,因为教得不错,口碑很好,与所有学生都留有威信,他们又源源不断给她带来学生。

到了一定阶段,已有能力在线开课。

去男友老家,她的工作可以直接跟过去,同一个机构内部调转,到那边还可以靠业务能力升一级。

我们作为普通人,迈开任何一步,不敢随意地说“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还是要为未知的一切做好打算。

但同样地,也不能因为走出这一步有风险,那就把每一个可能都想到最坏,最后干脆就不往前走了,又白白错过。

听说后来他们结了婚,有了孩子,安居乐业,慢节奏生活,她还做到了培训机构在当地的副校长。

今年她又说,等孩子大一点,可能会再搬回来生活,因为小孩子读书老家还是差一些。

但你问我后悔吗,我没有,时间白白浪费了吗,也没有。

虽然这几年错过了一些机会,在老家也不可能每周看展览看话剧看演出,但我浮生偷得几年闲,也挺开心的啊。

我心想您真是自谦了,“逃离”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丰年有安排,脑中有手艺,账户有租金收入,还去了升职竞争没那么激烈的地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