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与细胞疗法相结合提升了治疗靶向性,推动细胞疗法更新换代,新型疗法涌现。但是,细胞疗法高昂的研发成本和制备成本带来了“天花板价”。诺华的首个CAR-T药物Kymriah定价为47.5万美元,第二个CAR-T药物Yescarta定价为37.3万美元。
细胞疗法的困境不仅如此。因细胞提取、基因编辑、制备培养等步骤对相关医疗支持和实验室支持都有很高要求,导致了患者的依从度低、可及性差。
对此,Ensoma首席执行官Emile Nuwaysir说。“体外疗法只会让我们治疗那些能去世界上最好的医院看病的人”。让革命性的细胞药物离患者更近一点,正是Ensoma的愿景。
Ensoma是一个致力开发一次性体内治疗的基因组药物公司,该公司声称自己是第一家将体内编辑技术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的公司,并且使用了病毒样颗粒作为递送系统。
近日,Ensoma完成了5000万美元的B轮追加融资,B轮总融资达1.35亿美元
。本轮追加融资来自新投资者吉利德旗
下
Kite公司
、Bioluminescence Ventures、Delos Capital以及现有投资者SymBiosis。
1.35亿的B轮融资将用于开发Ensoma的免疫肿瘤学项目和基因组药物管线,并推进其Engenious体内编辑平台发展,目标用一次性体内疗法靶向造血干细胞。
2017年,在FDA批准CAR-T细胞疗法Yescarta的前几周,吉利德以119亿美元收购了Kite Pharma。历史会重演吗?Ensoma会成为下一个Kite吗?
目前全球已有8款CAR-T药物获批上市,其中两款来自吉利德公司。
随着生物技术迭代更新,越来越多的CAR-T治疗策略被提出。体内CAR-T制备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体外制备CAR-T疗法,需要从癌症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自身T细胞,经过超过一周的体外编辑培养后回输入体内。同时,患者需要进行化疗等辅助预处理。复杂制备方式决定了其高昂的治疗成本和严苛的制备要求。
体内CAR-T疗法旨在将编码CAR的载体注射入体内,使T细胞对新基因进行解码,直接在体内生成CAR-T细胞。体内CAR-T疗法省略了体外对患者T细胞进行改造的步骤,仅需“一次注射”即可
。这一方案简化了传统的制备和治疗程序,大大降低了治疗风险和成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效、更具可及性的治疗选择。
同所有的细胞和基因疗法一样,
体内CAR-T疗法的关键核心在于有效的递送载体
。
基因治疗所采用的递送载体主要分为两大类,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腺相关病毒(AAV)。由于安全性好、宿主细胞范围广、免疫源性低,体内基因表达时间长等特点,AAV被视为最有前途的基因治疗载体。
但是,AAV也并非完美的载体方案:低产高价,成本高昂,药物售价昂贵,难以成为“通用”产品;包装载荷能力有限,靶向性具有局限性;作为病毒所导致的人体免疫系统激活,有可能导致安全问题和后续疗效降低问题;此外,因其广泛的研发应用需求,全球范围内AAV载体的开发供应已导致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赛道渐入红海市场。
Ensoma选择了另外一条赛道——病毒样颗粒(VLP),一种非病毒载体。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 VLP)是由病毒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 CP)自组装形成的球形或管状蛋白纳米结构,具有与天然病毒衣壳类似的结构,不含基因组、无感染性。
相比病毒载体,VLP不含任何病毒基因,能够将免疫反应(非治疗)降到最低,规避了AAV相关安全问题。其次,VLP疫苗具有和天然病毒颗粒类似的空间立体结构和成分,通过类似病毒感染途径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高效诱导人体产生免疫保护反应。
Ensoma设计的全新基因疗法载体——Engenious载体能够装载长达35 kb的DNA,是AAV载荷极限的七倍多。高有效载荷的Engenious载体能够结合多种基因修饰技术,
包括基因替换、编辑、内源性蛋白质疗法、元素调节等。
此外,Engenious载体能够利用VLP内编码的转座酶机制,控制基因编辑的长短。具体而言,通过改变转座酶识别位点的位置,Engenious载体能够控制哪些片段是永久性插入、哪些片段是短暂表达。
基于Engenious载体,Ensoma开发了一个载体输送系统。
这一载体输送系统能够转导任何免疫细胞类型的组合,更重要的是能够直接转导造血干细胞。
目前,造血干细胞的体内基因编辑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个例。
据Ensoma首席执行官Emile Nuwaysir介绍,为靶向造血干细胞,Engenious载体经过了衣壳设计与工程改造。Ensoma采用不同血清型的腺病毒对衣壳进行了工程改造,并引入点突变。这一改造使载体对于造血干细胞更具特异性。
目前的体内治疗仅限于肝脏介导性疾病,而血液疾病,如镰刀型红血球疾病,目前只能通过体外方法治疗。Emile Nuwaysir 认为,体外疗法由于太过昂贵而“不切实际”,在体内靶向造血干细胞是答案,“这是你整个血液和免疫系统的来源。而且,血液系统在你生命的每一刻都与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器官和细胞接触。所以,如果你想提供治疗性的东西,还有什么比血液系统更好的方式呢?”
目前,Ensoma靶向造血干细胞的动物试验已经获得成功。
在美国基因和细胞疗法协会(ASGCT)年会上,Ensoma展示了其针对镰状细胞性贫血(SCD)的治疗成果。试验采用Engenious载体,通过对携带SCD基因突变的动物进行碱基编辑,编辑频率达到60%,可以将50%的镰刀型血红蛋白转换为正常的血红蛋白。
此外,针对β-地中海贫血,Ensoma提出了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通过药物将小鼠造血干细胞从骨髓募集至血液中,在血液中注入基因工程腺病毒感染造血干细胞。试验结果显示,改造后的造血干细胞可持续存在骨髓中活动,并分化为功能正常的红细胞。
除遗传性疾病外,Ensoma还瞄准了癌症,包括改造患者体内的T细胞攻击肿瘤,即体内CAR-T疗法。Ensoma提出了一种多路复用组合疗法,也称智能细胞疗法。这一疗法希望通过载体的有效载荷,搭载多种功能的工程细胞,协同工作,同时表达重组受体,引导针对肿瘤的免疫攻击。
基于这一输送系统,Ensoma旨在交付一种高效且耐用的一次性解决方案:
1、一次性静脉注射、门诊治疗、多场景使用;
2、针对成熟的免疫细胞提供即时效果;
3、针对干细胞提供长期耐用效果;
4、多路复用组合疗法一次性解决复杂疾病;
5、使用现有药物调整治疗效果,不需要反复重新剂量,消除免疫原性风险。
收购Cas12a基因编辑公司,
全球独家许可授权武田制药
完成B轮融资的同时,Ensoma宣布全股票收购一家CRISPR生物技术公司,
以获得比CRISPR Cas9核酸酶更小的Cas12a核酸酶技术。
CRISPR/Cas技术是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开发而来的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来源于酿脓链球菌的CRISPR/Cas9系统。CRISPR Cas12a是一种RNA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和修改特定DNA序列。
Twelve Bio进一步设计改造了CRISPR-Cas12a,使其成为全新序列,可用于一系列DNA编辑策略。
该工程建立在Cas12a的天然优势,包括小体积、高特异性、多路复用和靶向特殊DNA片段的能力。这些特殊的DNA片段不受其他Cas核酸酶的靶向。
在添加CRISPR Cas12a技术之后,Ensoma将在体内编辑平台搭载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开发具有基因编写能力的下一代基因组编辑器和新型智能免疫细胞药物。
除了基于技术升级的并购
,2021年,Ensoma与武田制药达成战略合作,将其Engenious载体系统的全球独家许可授权给武田公司。
武田公司对Ensoma进行了10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后续的前期和临床前研究潜在款项达1亿美元,可能的额外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产品特权使用费最高达12.5亿美元。
这一合作涵盖了多达5种罕见疾病基因疗法的开发。根据条款,Ensoma将为武田项目开展临床前研究活动,双方将共同提交IND申请。
有趣的是,Ensoma和其收购的Twelve Bio都是基于高校研究成果转化的创新医药公司。
Engenious载体技术基于其科学联合创始人Hans-Peter Kiem博士和André Lieber博士二十多年的学术和临床研究。
▲ Ensoma创始人Hans-Peter Kiem博士(左)、André Lieber博士(右)
图源:Ensoma
肿瘤学家Hans-Peter Kiem博士现为Ensoma的首席临床和科学顾问。他是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新基因编辑技术开发的先驱人物,研究重点为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移植和基因改造,以治疗遗传疾病、癌症、艾滋病毒等。1992年,他加入了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
André Lieber博士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从事人类腺病毒的生物转化研究。其实验室开发了使用重组腺病毒蛋白治疗的新方法,其中两种已进入临床人体测试。此外,André博士还是Compliment Crop的联合创始人、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所成员、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成员和四份基因治疗期刊杂志的编委成员。
Ensoma对Twelve Bio的技术并购带来了专业人才团队的流动互补。
基于哥本哈根大学Novo Nordisk基金会(NNF)蛋白质研究中心的研究,Stefano Stella博士和Guillermo Montoya博士于2019年共同创立了Twelve Bio。
▲ Twelve Bio创始人、Ensoma基因编辑副总裁Stefano Stella博士
图源:Ensoma
并购完成后,Stefano Stella博士加入Ensoma的领导团队,担任基因编辑副总裁。他是NNF蛋白质研究中心副教授,专注于CRISPR Cas12a的切割活动,并在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及遗传学和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担任研究职位。
此外,NNF蛋白质研究中心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项目的研究主任和组长Montoya教授、研究基因组工程和血液学的Shengdar Q. Tsai博士都加入了Ensoma的科学咨询委员会。
人才团队的流动互补、新技术的注入,都为Ensoma研发推进做足了准备。
在强大的团队构建背后,有大型生命科学公司Arix Bioscience和风投机构5AM Ventures的布局支持。
Ensoma是5AM Ventures的孵化公司,其牵头了Ensoma7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Arix Bioscience则在B轮投资中入局,同时带来了其投资组合公司Twelve Bio,形成通力,推进具有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的体内编辑平台。
国内,在下一代CAR-T技术上,邦耀生物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合作的非病毒定点整合CAR-T技术(Quikin CART)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其产品BRL-201已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BRL-201具有出色的临床有效性,且存在高比例记忆性T细胞,能够实现更强的抗肿瘤功能。
Quikin CART可在不使用病毒载体的情况下,通过一步制备获得基因组定点整合的CAR-T细胞产品。其产品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T细胞中PD1位点精确编辑,定点插入CAR分子,最短3天可完成制备。
在单基因遗传病领域,国内也有前沿性成果。
2021年,我国批准首个基因编辑疗法和造血干细胞疗法研究产品开展临床试验。这是来自博雅辑因治疗“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的产品ET-01。2022年,ET-01已在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公布初步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在传统CAR-T领域,国内已进入快速增长的成熟阶段。但放眼全球,体内递送、造血干细胞靶向、实体瘤靶向治疗等新方向仍处于动物实验和研发初期。新一代细胞疗法、基因编辑需要更深的技术基础和更前沿的研发水平,在这一领域,国内仍处于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