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多出去走走 ·  昨天  
读书杂志  ·  中读年卡 | 中国纹样,美! ·  昨天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别以为读了大学,你就不是文盲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30 17:59

正文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拾遗(ID:shiyi201633)

作者:拾遗


01

前几日,一位叫作Judy的空姐,在微博上讲了一件关于刘诗诗的趣事。

因为是空姐,在飞机上服务,Judy常会遇见各种大咖和明星,但这些大咖和明星都没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直到前几天,她遇见了刘诗诗。

那一天,刘诗诗坐的头等舱。飞机落地后,Judy去整理头等舱时,赫然发现:刘诗诗座位上的被子竟然叠得整整齐齐。

Judy一下就被电到了:“以前头等舱的客人,都是把被子团成一团,扔在脚底下就走了,没想到诗诗竟会叠放整齐,我好感动。”

坐头等舱的人,一般都是很有身份的人,但是你看,叠被子的人却这般少,偶尔有一个,空姐就会感动半天。

02

假期,陪妈妈逛街时遇到一位流浪歌手。听完一曲后,我走过去,随手把五元零钱扔进了那帽子里。

但接着,妈妈的举动让我大吃一惊。她走到帽子跟前,慢慢蹲下身子,轻轻将两个硬币放进了帽子里,并微笑着向流浪歌手点头示意。

我妈,没有念过多少书。但这一刻:我实在输她太多。

对比这几件事,我想起了 白岩松的一句话:“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

读很多书,拥有很高的文凭,和有没有文化,有时完全是两码事。

03

吴小闲讲过另一个感人故事。

一次,他跟着老总去谈业务,午餐时,便在酒店点了一桌菜。吃饭中途,服务生端上一道特色菜,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

服务生解释:“这道菜是免费赠送的。”老总依然笑着回答:“免费的我们也不要了,吃不了,很浪费。”

饭毕,老总将吃剩的菜打了包。

回公司途中,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好像在打量什么,吴小闲正纳闷时,老总把车停了下来,拿起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递了过去。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04

《人民日报》刊载过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跟着一华人去澳大利亚雪梨海域捕鱼。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然后将其中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他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华人回答:“符合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他侄儿说:“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华人淡淡一笑:“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无须提醒的自觉。

05

什么是自由?

很多人的理解就是:自由就是由着自己,无拘无束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这样想的人,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

美籍华人作家林达写过一本《历史深处的忧虑》,这本书呈现了一个事实:美国既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最不自由的国家。

有一次,他陪中国朋友游览美国大峡谷。朋友拿起可乐罐,就想扔进大峡谷:“这么深的峡谷,不干点什么多可惜呀!”

林达吓了一跳,赶紧制止:“这是违法的。”

世界上最自由的美国,其实处处充满了不自由:在大街上拿着打开的酒瓶是违法的;孩子哭闹,家长上去就一巴掌,是违法的;连在办公室讲黄段子,也是违法的……

很多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为何有如此多约束。其实正是因为这么多约束,才造就了美国的自由。

哲学家穆勒说:“约束是自由之母。个人的自由,须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文化就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0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