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神学角度来看“恩典福音”运动的这两个核心教导,它带来的问题是:
1)除去了律法清楚的要求,就消解了人的自由选择和上帝的主权恩典之间的张力。
圣经很清楚的启示,上帝以祂的主权恩典赋予了人自由意志来进行选择,而人要为他的自由选择负责任;同时,在人的自由选择中,依然是上帝的恩典在掌权。
2)宣称“不需要认罪,信徒已成圣”就消解了末世论“已然-未然”的架构张力。
从救恩论的角度,圣经很清楚的启示,耶稣第一次来,为要带来救恩;将来还要第二次来,为要完全成就救恩。今天的信徒活在两者之间,一方面耶稣的死已经粉碎了罪和撒旦的权势,并承担了罪的后果;另一方面,罪的黑暗势力还是在影响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信徒要靠着圣灵与之交战。这是基督徒生命真实的光景(加5:17,约一2:12, 28)。这也正是新约圣经有那么多伦理教导、劝勉以致警戒的原因。活在新约之下属神的百姓得到不是不需要律法,不需要认罪的特权,反而是得到了能胜过罪、成全律法的能力和权柄(罗13:8–10,加5:23)。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平约瑟以“超级”(林日峰院长的用语,我也采纳)恩典为中心构建他的神学理念和牧养体系,他对圣经的解读就受这个神学的影响,他不是把自己放在整本圣经的启示中被照亮,而是强解圣经来支持他的神学和信念。而且他貌似新奇的教导与历代教会的正统信仰相违背,这就显出他缺少对信仰历史传承的认知。平约瑟把圣餐别有新意的解读成神“赐下对信徒的祝福——获取健康和完全的祝福”,让人要是生病就领圣餐,以获得医治。
[6]
公允的说,这一点不仅是他的问题,也是许多教会和牧者的问题:没有意识到信仰的历史性本质,无视大公教会的信仰传统;只凭自己的个人理解和领受的“启示”,让果效来证明自己的领受。
但基督信仰一个最基本的特质,就是使徒性和大公性。
最后要审判教会的,不是教会现世的果效和成功,而是使徒和大公教会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