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界面新闻
界面是中国最大的商业新闻和社交平台,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0mbkeeper  ·  1979 ... ·  6 天前  
新世相  ·  你不敢爱,只是因为害怕离别|世相来信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界面新闻

结婚份子钱可以不随么?

界面新闻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2-11 09:44

正文



我们可以把份子钱视为古代中国民间自发兴起的一种公益众筹形式。那时盖房子、娶媳妇都是大事,仅靠一家一户难以完成,就形成了凑份子的模式。


在诸多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事情中,份子钱算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一例。作家老舍描写清末民初市井百态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里,就记录了这样一段母亲为份子钱而发愁的场景:


  • “这些婚丧大典既是那么重要,亲友家办事而我们缺礼,便是大逆不道……不幸而赶上一个月里发生好几件红白事,母亲的财政表格上便有了赤字……”

无论是清末民初的家庭妇女,还是处入职场的白领阶层,亲朋好友结婚时要出的那叠份子钱,对于从古至今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甜蜜而尴尬的负担。人们通常认为,最初的份子钱自明代中叶开始流行。虽然份子钱确切的起源时间尚未考证,但这种用金钱表达感情的行为,显然是商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高级需求。

份子钱以现金或流通代币的形式来表达可能是几个世纪以前才出现的现象,但婚礼喜事凑份子的传统却是经久不衰。从古时候街坊四邻结婚的上门贺礼,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送给新人的毛毯、被褥、杯子、水壶……当今中国,礼金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最主流的结婚礼物。随着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以前收到几块钱都觉得贵重、会在礼金簿上认真记录以备日后奉还人情的新娘新郎,现在随个1314(一生一世)都不放在眼里。台湾甚至出现了“结婚礼金行情表”,交情远近、结婚地点、出席人数都成为区分份子钱大小的依据。份子钱已经成为了一门颇为专业的婚礼生意。

我们可以把份子钱视为古代中国民间自发兴起的一种公益众筹形式。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认为,份子钱的起源和农耕文化密切相关,那时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比较落后,盖房子、娶媳妇都是大事,仅靠一家一户难以完成,就形成了凑份子的模式,每户人家都送点儿礼、出点儿钱,帮助这户人家渡过难关,其实是一种原始的互济互助的形式。“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君子么?”

今天,人们不再需要街坊四邻的支援才能办得起婚礼,但份子钱的形式却依然保存了下来。如今的份子钱少了一分使用价值,多了一分社交意义,它就像压岁钱一样,成了一种流行于人情交易中的硬通货,不仅补贴了新人置办酒席的花销,还能起到一种“捧人场也捧钱场”的热闹效果,使新人的虚荣心得到满足。就算不出席婚礼,人不到,钱却是要到的。

人的一生能拥有几个两肋插刀的朋友本是一桩幸事,为挚友的人生大事贡献一点绵薄财力对许多人来说其实是一种幸福。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上,份子钱却变成了一件令所有人头痛的事情,因为份子钱的范围早已扩散到了那些远远不能称之为“朋友”的社交圈里。“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最怕朋友突然的关心,最怕突然听到你(要结婚)的消息”恰如其分地形容了我们收到十几年未曾见面的小初高同学婚礼邀请时的心情。那些令人头痛的份子钱似乎又变成了一种付费社交,交份子钱与交会员费无异,只是一种“我还呆在你的社交圈里”的示意。老舍先生在小说中无不感叹的写到:“不去给亲友们行礼等于自绝于亲友。”

一场婚礼就这样变成了一场鸿门宴。

份子钱起源于人类历史上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的时代,与东亚文化中的集体主义及儒教泛家族主义的精神内核紧密相关,是维系社会组织体系内在联系的必要手段。然而份子钱却不只是中国甚至亚洲的习俗。

欧美国家的婚礼上,最传统的作法是按照新人给出的“结婚礼物清单”(Wedding Registry List)购买礼物。但是根据American Express 2014年的调查报告,当被问到收到何种礼物最开心时,55%的受访者更希望收到现金。

一份结婚礼物的通常会花去送礼者100美元左右(约670元人民币),如果新人之一是自己的亲戚,礼金的费用就会立刻上升至150美元(约1016元人民币)。除了正式的结婚礼物,还有名目繁多的其他礼金支出。婚礼指导网站theKnot.com就建议宾客们,将预算的20%花在订婚礼物上,20%花在小孩的满月洗礼上,剩下60%才花在婚礼本身的礼金上。

随着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人们对于份子钱的诟病越来越多,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婚主义的盛行。份子钱支持者最主要的理由之一是“礼尚往来”,别人婚礼时送出去的份子钱,都会变成自己婚礼时的贺礼赚回来。在人口流动性相对较低的时代,这种互助思想可能有存在的价值,然而对于不打算结婚的人来说,份子钱显然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投资。

在《奇葩说》第一季的辩论中,马薇薇就从“单身狗”的角度提出过取缔份子钱的理由:“份子钱的存在,是这个世界对于那些’注孤生’的单身狗的打劫。”这句话听起来搞笑,其实是对美国经济学家穆瑞·罗斯巴德“税收观”的一种另类转述。马薇薇的逻辑可以套用在一切公共支出项目上,如果份子钱是对单身狗的打劫,那么由税收支持的公共教育是不是对没有孩子的人以及私立学校家长的打劫?罗斯巴德认为,收税就是抢劫,当我们必须将自己劳动所得以金钱形式上交时,就相当于被迫劳动,而被迫劳动正是奴隶制的核心。

“并不存在‘公平税收’这种概念。税收不过是有组织的盗窃,因此‘公平税收’的概念跟‘公平盗窃’一样荒谬。”——穆瑞·罗斯巴德

由于通讯工具和互联网的出现,我们的择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地缘关系的约束,对朋友的选择面更加广泛自由。同事、领导、房东、室友、邻居……这些被动社交的对象通常不被我们视为真正的朋友,我们并不想跟对方建立长期的社交关系。从经济角度考虑,频繁的搬家、离职,社交关系始终处于动态,也使得份子钱完全收回的几率比农业社会大大降低。“礼尚往来”再也不能说服我们心甘情愿的掏出自己辛苦得来的工资,交在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手里。

从感情的角度来讲,无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多么灰头土脸,在许多人心中,婚礼依旧是纯洁爱情的象征,而友情也不应该用金钱来计算。没有人希望自己精心布置的婚礼被不情不愿前来的“朋友”在微信群里抱怨诅咒,也没有人愿意在新人祝酒时看到满桌眉眼陌生的宾客面露尴尬的笑容。那些对新人完全没感情的“朋友”,很可能因为自己交了钱,带着一种不来白不来的心情,将婚宴当做自助餐,立志“扶墙近,扶墙出”的吃回本,以付钱看戏的心态,将别人的婚礼视为一场闹剧。

说到底,愿意张嘴问失联已久的“朋友”收份子钱的人,和听到份子钱就头痛的人,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点。一个讲究风光排场,用金钱衡量感情;一个希望爱与友情只存在于私密的小圈子里,觉得朋友不在多而在真。拥有两种截然对立价值观的人本来就没办法做朋友,份子钱其实给了你一个很好的绝交和跳槽的机会,它就像一封邀请你拉黑自己的请柬,提醒你是时候清理自己的无效社交圈了。

本期作者:施业中   编辑:马乔


 相 关 推 荐

为什么人们总喜欢说“大过年的”?

“大过年的”四个字仿佛一句神谕。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不惑】专栏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