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里,马治权老师在文学和书法的沃土里辛勤地挖掘着自己,一路走来,如秦川牛般地不断拓荒,一步一个孔,一步一个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着自己: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先生曾经说,人生有涯而艺无涯,趁着年轻,赶快做想做的和正在做的!刚认识马老师时,马老师是《各界》的社长兼主编,杂志正处试营期。他一边跑采访,一边抓经营管理,为了提升发行量,先生抄起多年练就的毛笔,为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书写书法作品。
先生早年习颜真卿,此时又在写隶书,一本文物出版社的《史晨碑》被先生临得残破不堪。他向全国读者赠书法作品鼓励订阅杂志的做法,一时顿成文坛佳话。我几次去家里求教,每次都被遍地晾晒的作品所包围而无处下脚,大有步于右任竞选赠书作之遗风。他给老岳父写得“仁者寿”,我至今收藏着。
先生还告诫我,珍惜当下,把握当下,就是最好的!先生如是对我说,他本人也是如是做的。一本人文杂志,硬是被他经营成了每期都有深度专访的有极度影响力的政治期刊。
先生多年前跟我说,要锁定目标义无反顾,要学会放弃,不断打结。将人生最有限的时间用于最想做最值得做的事,就是最大的价值。因为不屈从于上峰要把本来定位于时政类期刊,改办成历史钩沉类杂志的指令,先生毅然放弃了用心血浇筑的《各界》,而开始了早年当书法家的梦想。
从此,办公室,窑洞里,调研中,都成了先生临帖的时间和地方。十年临帖,十年读书储备,终于硕果累累。散文一篇篇问世,长篇小说《龙山》香港出版。在此基础上,先生又浸淫《好太王碑》,形影不离,神追手摹,终成一笔大气磅礴、厚重老辣的隶书。行草书也日渐成熟和有了新意。由王羲之的《圣教序》到颜真卿的《争座位》,再到李北海、米芾、黄庭坚、杨凝式、杨维桢、傅山、何绍基,乃至于右任、白蕉等,可谓博釆众长,无帖不临。先生始终佩服傅山的骨气和书风: 作字先做人,人奇字自古。每一天都是扎实的,每一步都是坚毅的。
马治权书法作品
马治权
早年杂文集《中国人的聪明
》问世后已惊动文坛,《马治权散文人物卷》出版后,再次获界内好评。而后的长篇小说《龙山》,数年熬成。马老师说: “《龙山》令我笔下自如洒脱,用词无不自然起来!”近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新作《鸟镇》,更是让人刮目。中国三大评论家雷达、白烨、李建军联袂推出,皆有厚重评论文章见诸报刊,一时竟洛阳纸贵!
始终都是满满的自信。文章书法稳步发展。《马治权书法作品集》《马治权手札集》《平面设计与书法现代化》,一本一本呈现在朋友们的案头。他常说,对待爱好,要像“越狱”般朝思梦想才行,即使仅仅是爱好,也不能懈怠,要勇猛精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有次,跟远村兄聊起书法,说到马治权先生,远村赞不绝口于先生的执着精神。说先生帖不离身,笔不离包。外出会议或者旅行途中,别人聊天,他总在读帖和临帖。我说,如此朝思梦想,这哪里是爱好,简直就是会情人了。马老师淡淡地笑着说:“爱好就是情人。古语讲,艺痴者必工。哪里有爱,哪里才有收获啊!”
- 投稿&转载 -
邮件[email protected]
转载=联系后台 | 往期内容=点击“阅读原文”
值班编辑
=
董小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