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AustinDatabases  ·  临时工:数据库人生路,如何救赎自己 -- ... ·  11 小时前  
数据分析与开发  ·  马斯克被“打脸”?150岁老人领社保,竟是程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行业红利期结束后,大龄打工人还有出路吗?|直播预告:如何从0到1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8-28 19:00

正文

本文字数8800+|阅读预计需要23min

在经济下行和AI变革有可能取代人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职业焦虑中。

我能够干目前的这份工作干到多少岁?当我30+失业后,还可以去哪里?现在这份工作真的能给我带来价值感和意义感吗?

压力与不确定性带来了焦虑,对自己的生活目标、职业方向或个人意义的探索受阻则让人感到迷失,但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思考适合从事一生的职业路径。

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长、富有意义感、职业方向选择灵活,是很多人想要转行加入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原因。 但难以了解具体行业现状和投入产出比等难点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在8月29日19:30,简单心理邀请到2位正在两年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中在读的学姐,来带你了解心理咨询师的转型之路:

乔羽学姐(两年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3春在读学员):

乔羽学姐拥有长达19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验,从猎头到企业在到人力资源服务,从乙方到甲方再到乙方;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她开始严肃思考:在大环境趋势不好的情况下,行业下行该怎么办?如何让自己拥有更长的工作生命周期?在职场上遇到困境,心理咨询带给她哪些帮助?她是如何判断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

陈蕊学姐(两年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2秋在读学员):

陈蕊学姐从事了8年互联网教育(在线教育)工作,在2020年时遇到非常大的行业困境后,开始思考自己长久的职业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她在最迷茫的时候开始心理咨询,在咨询的过程中慢慢感受自己,去想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在遇到心理咨询后,陈蕊学姐发现生命是很丰满、很喜悦的。在那一刻,她想要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中定下来;

欢迎你在 8月29日19:30 来听 听她们转型当中的真实故事,希望这场直播可以帮助想要转型的你更清晰的方向和方法;

⬇️ 扫码添加简老师可预约直播⬇️

在上周8月22日晚我们邀请到两年心理咨询师培养计划23冬季班在读的两位学姐,来分享她们的故事。 她们的经历各有不同,每位学姐将分别介绍自己的背景、为什么选择心理咨询这个行业,以及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遇到的困难和纠结。相信她们的分享能够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启发。


董萍学姐: 2000年从国企进入外企,开始从事HR工作。这是我第一次重大职业转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国企和外企的职场环境差异很大,而且从行业到专业的变化也很明显。当时我内心非常忐忑。不过,我认为既然有了这个机会,就应该勇敢尝试。事实证明,这次转型非常成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要给自己设限,要勇敢走出舒适区,尝试更多的可能性。

第二次转型发生在去年9月底,我从职场退出来。当时,我不想再重复过去20多年的HR工作,而是渴望一份更加自由、不受拘束、并且发自内心热爱的工作。经过思考,我发现心理咨询正好满足了我的全部需求,因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个方向。

徐悟捷学姐: 毕业以后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目前在一家互联网头部公司担任产品经理岗位。整体来说,这个行业的增长在前一段时间非常快,但现在从客观角度来看,行业的红利期已经逐渐减少了。因此,对于我们这些在行业里的人来说,感觉到好的工作机会也在变得不那么多了。

同时,年龄焦虑这样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我现在也过了30岁,所以必须直面35岁的年龄危机,以及未来几十年的职业规划。如果行业的红利期已经减淡,我是否应该去寻找其他的机会?所以,出于外部压力和内心探索,我决定为自己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图/《何时是读书天》

问题一:当初是怎么接触到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呢?

董萍: 其实这与我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在我儿子的青春期,我们家也经历了许多挑战。作为一个追求完美、挑剔的母亲,我对孩子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期待,同时也不太尊重他的想法。儿子从公立学校转到国际学校后,遇到了很多适应问题,还染上了一些坏习惯,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

那段时间我们母子的关系非常紧张,基本上没有沟通。我当时认为问题出在学校上,于是开始了疯狂的选校过程,在短短一年内给他换了四所学校。但最终,儿子开始抗拒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

面对这种情况,我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和抑郁中,不知道该怎么办,甚至开始在家里烧香。儿子看到后,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感到生活无解,人生崩溃了。 我整个人被困住了。那段时间,我被巨大的恐惧和焦虑包围着,因此休了五个多星期的病假。当时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身体没有问题,但他认为我是心源性的,建议我去做心理咨询。

正是那时,我开始了自我探索,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会如此焦虑。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对孩子未来的担忧,担心他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其实背后隐藏着我对自己很多无助和脆弱的感受,以及对完美的追求,这其实是我对自己不接纳的一种表现。

当我看到这些问题后,我开始对孩子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并且也开始逐渐接纳自己。我意识到,我可以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孩子也不需要是一个完美的孩子。我允许他做他自己。随着这些意识的转变,我和儿子的关系开始有所松动,孩子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儿子后来主动要求回到学校。

选择大学专业时,我这次学会了尊重他的想法,我们花了三个晚上深聊他的想法、渴望、担心和顾虑 。最终,我鼓励他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他选择了艺术学专业,尽管充满未知和不确定性,但他还是勇敢地走了这条路,最后拿到了伦敦艺术大学的offer,去年又去了美国读master。我觉得心理咨询在这一路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长者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很多建议,我曾向他表达感谢,他回复我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他说「你不需要感谢我,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但我希望有一天当你有能力时,你也能够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句话在那时给我种下了帮助他人的种子。

图/《宽松世代又如何》

徐悟捷: 我本身对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有比较大的热爱和兴趣。尽管我的学历和现在的工作与心理学没有直接关系,但从高中时期,我读了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感觉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因此,我一直在寻找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天生对这个领域充满兴趣。

第二个原因是我的个人经历。工作压力大,我在刚毕业时经历了外部和内部的焦虑。在这种状态下,我利用心理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觉察和疏导,还尝试了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这些经历帮助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职业时期,我从中受益颇多。

问题二:为什么转型会选择心理咨询这个行业?

董萍: 我看好这个行业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基于市场现状和大众需求。我们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心理问题或困扰。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增加,我们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有时无法应对这些问题,这会导致人们陷入焦虑和抑郁。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外部资源的帮助。 通过接听热线,我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心理咨询寻求帮助,这让他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加有弹性和心理韧性,能够找到更多的应对方式。

从个体角度来看,我也有切身的体会。如今,人们的自我意识提升,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感受,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好一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自我成长和探索,了解自己的喜好、价值观、优势、弱点、盲区和潜力。

通过自我成长,我们可以获得清晰的自我认知,从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做出更好的决策。 因此,我非常看好心理咨询行业的前景,并且笃定心理咨询将来会成为大多数人的人生工具箱中的一个重要选项。

徐悟捷: 我有强烈的助人动机。我非常喜欢帮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探讨他们在精神层面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我的方式去解决。如果他们从我这里获得帮助,我会感到非常开心,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甚至超过了获得一个好的绩效。

我觉得心理咨询行业能够帮助很多人,对大众来说是受益的。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社会正在从物质消费型转向精神消费型社会。几年前,我们可能会通过买东西来发泄压力,但现在更多人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想要从精神层面获得滋养,而不是单纯通过物质来填补内心。这种需求的增加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在国内,心理咨询的体系相对于欧美来说还不够完善,处于初始阶段。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我认为心理咨询行业在国内仍处于蓝海阶段,具有很大的潜力。

图/《女心理师》

问题三: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培养计划这个项目?

董萍: 首先,这个课程我关注了很久,对它比较了解。我认为这个课程经过多年的迭代,整个体系比较完备。再者,师资非常好,老师都是一线经验丰富的专家,且来源比较多样,包括台湾、香港、美国和中国大陆的老师。

不同背景和流派的老师让我们在选择授课老师时有更大的余地,也有机会跟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学习。 另外,我特别看重的就是实习和督导的机会。实习的质量超出了我的预期,大多数来电者都是高校学生、职场人士,也有一些来自偏远地区的。

团体督导的过程也非常收获,涉及的每个案例都深入探讨,老师还会进行理论分享。这种方式拓宽了我们的视角,使我们了解到同样的案例可以有不同的工作方向。

徐悟捷: 我做了很多调研,看了市场上类似的产品,做了一些横向的比较。我觉得这个培养计划比较吸引我。主要有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课程体系。 我觉得它的设计真的是非常好,包括专业课程、基础模块课程和流派课程,并且按初阶、中阶、高阶进行设计。

这样的课程设计尤其对我们这些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学员非常友好。即使从初阶开始学,也能够很快上手,不会因为之前缺乏历史经验而觉得有门槛或难以学习。

第二个部分是师资力量。 课程里面有很多来自一线的工作者,老师们除了授理论知识外,还分享了很多实际案例以及这些案例如何与理论结合。每节直播课结束后,我都会感到非常受益,学到的理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会涉及现实层面。这种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使我选择了这个培训项目。

此外,实习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我对比了很多其他的产品,发现很少有像这样完整的实习体系。现在我处于初级接热线的实习阶段。除了初阶,中阶和高阶阶段也都有实习机会,并且实习难度逐步增加。

初阶阶段是热线形式,中阶阶段是面对面沟通,高阶阶段则是实际的咨询环境。这种渐进的实习体系不仅不会让我们感到一开始就要做咨询的压力,还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磨练真实的技术。

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于想学心理咨询的人来说,它不仅是理论的补充,也帮助我们在实践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适合的风格以及如何与个案接触。 这也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指引。因此,我认为实习部分是非常珍贵和重要的。

图/《女心理师》

问题四:在进入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最大的成长和收获是什么?

董萍: 第一个方面,我觉得就是学会了用专业的理论框架和立体的维度去理解问题背后的复杂成因,而不是仅仅关注表面现象。第二个方面就是在热线实习期间,我有机会与真实的案例接触,走进来电者的内心,陪伴他们,感同身受他们的情绪。

很多来电者的情绪是崩溃的,但我们能够通过电话走近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梳理思路,甚至有时能协助他们进行一些自我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我们这几十分钟的通话能真正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一些支持。我觉得这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收获了一群非常好的学习伙伴。真的,他们都很年轻,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充满朝气,积极上进,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分享。这种学习氛围真的非常好。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热线实习前我们有一个考试,大家建了群,然后互相找人练习。

第一次考试没通过的同学,群里大家都会鼓励安慰,还有同学主动提出陪练,帮忙练习。 所以这个群体的支持力量真的很温暖,让我感到非常温馨和有力量。 即便我上线前的考试没通过,我也有这么多同伴来陪我练习,去迎接下一次的考试,这种感觉真的很鼓舞人心。

徐悟捷: 在学习和接热线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是个人成长方面,通过接热线和接受督导,我深刻地提升了内心的觉察能力,使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比如,我曾接到一个比较困难的来电,过程中出现了网络问题,使得我无法完成完整的交流,这让我感到非常困扰。

在督导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对“完美”的追求影响了我的工作状态。这个发现让我在后续的工作中学会了放下对完美的执念,变得更加专注和放松。

图/《我们这一天》

其次,学习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系统地掌握了很多心理学知识,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心理咨询的体系和实践要求。此外,通过督导和案例讨论,我也获得了许多实用的技术和方法,这些对我的实际工作帮助很大。

问题五:对于有类似背景,想要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有怎样的建议?

董萍: 首先,我觉得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因为心理咨询真的是一份终身学习的职业,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持久地坚持学习。第二个方面是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优势和资源。你需要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能做什么,需要什么,这样在选择职业时你才能做出更加坚定的决定。对我而言,我当时很清楚自己的需求,我希望有自由,热爱心理咨询,并且能通过这份职业体现个人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你需要通过这份职业实现什么样的个人价值? 职业目标、家庭目标,甚至财务目标。了解自己的资源也很重要。虽然我50多岁了,在职场上可能没有年龄优势,但我有20多年育儿经验和30年职场经历。

我理解职场妈妈的辛苦,理解职场人的困扰和挑战,经历过中年危机和人生的低谷,经历过与青春期叛逆少年的拉锯战。所以在咨询中面对不同来访者时,我觉得这些经历是我的资源,能够让我更好地共情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和优势,需要自己去了解。

另外,还需要了解行业的整体趋势和职业要求,因为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接受的培训、实习经历、个人成长和体验等, 都是入门的门槛,需要前期的长期投入。这些都是需要现实评估的,需要考虑是否能够承受。

但我认为,如果你对这个行业前景非常看好,长期的回报也是值得期待的。在考虑清楚这些问题后,我建议给自己制定一条清晰的路径图。

徐悟捷: 我认为互联网行业背景的人在转行成为心理咨询师时具备很多优势。从能力层面来看,互联网行业和类似的行业(如金融、咨询)培养了我们很强的综合性能力,比如分析问题、处理复杂情况、沟通协作等。

这些能力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是非常宝贵的。 此外,曾经在高压环境下工作的经历也使我们能更好地共情和理解来访者的心理负担。因此,这种背景的人其实非常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层面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看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有热爱,是否真的愿意为了这份热爱去坚持,能够接受这个偏长期的回报,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

如果经过了一系列的评估,发现自己真的有这份热爱,并愿意去为之坚持,也愿意付出很多,那我觉得非常合适,可以勇敢地去选择。

现在很多同学还停留在想这个阶段。我们更鼓励大家去体验、去体会,迈出第一步。

即使你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心理咨询师,或者不确定这个领域是否能给自己帮助, 我建议大家可以先预约一到两次咨询,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收获很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通过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及其运作方式,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尝试的话,就大胆勇敢地去尝试,迈出第一步。

图/《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

问题六:经过初阶的理论学习和实习,对自己未来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信心如何?有何发展路径的打算?

董萍: 我对自己一直很笃定,认为这是我要去的方向。学习和实践的体验以及收获都达到了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我计划先完成简单心理的两年课程,打好基础,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流派进一步提升自己。

徐悟捷: 热爱和决心其实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我开始尝试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我做了大量的调研,意识到这个行业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在去掉了一些理想化的滤镜后,我发现这个职业需要前期付出大量的辛劳,中期需要不断沉淀,回报也是逐步显现的。而且,心理咨询师还需要面对许多负面的挑战,比如来访者的不认同。

尽管如此,这种「祛魅」过程让我认识到,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不仅仅是光鲜亮丽的,它有很多辛苦和挑战 。但是,正是这种现实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我意识到,真正吸引我的是对这个职业的热爱,而不是单纯的美好幻想。这种认识让我更加坚定地要走下去。

问题七: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或者有想要退缩的时刻?

董萍: 其实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我感觉学习的压力特别大。之前我想着边学边玩,轻松一点,结果那段时间却要上课、做大作业、准备实习考试,真的有点焦虑。

后来我给一个好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学习怎么那么辛苦。他也是做心理咨询的,他告诉我,这个行业需要终身学习,必须发自内心地热爱。虽然学习有时候很辛苦,但如果你真的热爱这个行业,对未来的前景也很看好,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徐悟捷: 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因为工作很忙,学习和做作业会消耗很多精力,导致休息时间减少。如果工作压力大,我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在实际接热线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工作很忙,晚上可能没有时间去接热线,也可能因为疲劳而状态不好,从而影响进度。

我感到焦虑,但是我意识到,心理咨询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行业,我们可以慢慢来,不必急于求成。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未来可以再补足短板。

图/《春色寄情人

问题八:做咨询会不会让自己的能量变得很低,影响自己的心情?另外,学习和热线工作大概会占用自己多少时间?

董萍: 做咨询确实会影响心情。在督导课上,老师曾经说过,助人的动机是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会给予积极反馈。面对一些负面情绪和攻击,我们的能量和心情可能会受到损伤。

我们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分清对方的议题和自己的议题,并且借助团队支持和鼓励,保持正能量。这样,长期来看,我们会从中获得很大的力量。

徐悟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