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拾榴询财  ·  有奖征集:回乡见闻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芒格:巴菲特取得成功的六个要素 ·  4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读书心得与图书推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中国现在,非常缺奶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07-19 20:00

正文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中国缺奶问题


文字:豆腐乳

制图:板栗 / 校稿:朝乾 / 编辑:板栗


一位大学生和同学掰手腕,万万没想到,“咔嚓”一声,手臂就骨折了。


做了骨密度检测,才发现这位大学生 骨质疏松 骨密度比很多老年人都低 ,所以掰手腕都能骨折。


上大学的年纪其实正是骨密度将要达到峰值的时候▼


这件事放在网上,会被当做“脆皮大学生”的意外伤病,网友笑笑就过去了,很容易忽视其背后的 健康风险 ——那就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被称为“ 沉默杀手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发现,直到患者有一天突然骨折,就像掰手腕骨折的大学生那样,检查骨密度才发现自己骨质疏松。


在年轻的时候多补充钙

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年轻人骨质疏松还是少数。但年轻人如果日常生活中不重视,比如不注意补钙,随着年龄增长, 骨质流失 ,中老年时期就容易形成骨质疏松,导致 骨骼脆弱 ,稍有磕碰就会骨折,大大影响生活质量,甚至 危及生命


国内首次也是最近一次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于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称,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6%,按照调查的患病率估算, 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约9000万人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愈发明显▼


骨质疏松较为高发,不易察觉,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平时就需要多加注意, 日常摄入足量钙质


然而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18至59岁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仅有328.3毫克,而成人推荐量是每天800毫克,也就是说 我国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只有推荐量的41% ,还需要多补充471.7毫克钙。


每天需要多补充471.7毫克钙是什么概念呢?牛奶是钙含量较高而且较为便宜的食物,每100毫升牛奶中的钙含量大约在90至120毫克左右,一盒奶大概有200-250毫升, 一个成年人每天喝两盒奶就可以补足钙质了。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也提到,奶制品含有丰富的钙质, 摄入奶制品可以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风险。


但是,目前来看,中国人摄入奶制品还是很少。



中国人,奶喝得远远不够


中国人摄入奶制品很少,是和谁相比的呢?


我们先和 膳食指南 比一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 “每人每天应摄入 300克至500克奶及奶制品 ”,具体到特殊生命时期的人群有一些差异,如下表所示。




也就是说,一个人 每天喝两盒奶 就可以满足日常摄入奶的推荐量了。


但2023年中国人均年消费奶制品量只有43公斤,这还是消费量而不是摄入量,就算把这些消费的奶制品全吃进肚子里,平摊到每天,也就相当于 每人每天仅喝半盒奶 远远达不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摄入量


再来和世界平均水平比一比。我们摄入奶制品的量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也差得较远。


全球人均年消费奶制品量为110多公斤,如果把这些消费的奶制品全吃进肚子里,平摊到每天,相当于 全球人均每天喝一盒半奶 ,远远高于中国人每天的摄入量。


每天再多喝一盒牛奶才够全球奶制品摄入量的平均水平

(图:shutterstock)▼


另外,民众摄入奶制品不仅总量少,种类也较为狭窄。


据国内乳品加工和贸易数据测算,2023年我国居民液态奶消费约占78.1%, 其他奶制品消费较少



尤其是 干乳制品消费偏少 ,以奶酪为例,大约10斤牛奶才能浓缩出1斤奶酪,其营养价值很高。然而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折原奶计)为1.3公斤,远低于全球人均消费近20公斤的水平。


中国人奶酪消费量仅为全球消费量的1/16

(图:shutterstock)▼


把上述奶及奶制品的消费量近似当成摄入量,就会发现大家摄入的主要还是 液态奶 ,摄入其他奶制品太少了。


中国现在很缺奶,尤其是 奶制品摄入量和丰富程度


这与中国人对奶制品的观念有关。


奶制品还没有成为大众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人喜欢早上一碗白粥,有人没有青菜就吃不下饭,有人无肉不欢, 可大多数人没有养成食用奶制品的习惯


小朋友因为在长身体喝的可能还多点

大人一般就没这个习惯了

(图:壹图网)▼


大众对奶制品的营养也了解不足 ,《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8》里针对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调查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知道,每天2杯牛奶才足以补充足够钙质。


奶制品难以走上中国人日常餐桌,还与 乳糖不耐受 有关,但是大众对乳糖不耐受的认识也有一些误区,比如一提到奶制品就是喝牛奶,乳糖不耐受就不喝牛奶,也就不想摄入奶制品了。


其实奶制品里还有奶酪、酸奶等 乳糖含量少 的种类,液体奶里也有 无乳糖奶 ,都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食用,然而大众对这些缺乏了解。


乳糖不耐受并不等于不能碰奶制品了▼


事实上,多种多样的奶制品对身体有很多好处, 中国人日常需要摄入更多奶制品



全年龄段人群,都需要奶制品


从幼年到老年,奶制品都能提供 很多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胎儿在孕妇体内约280天,出生后到两岁又有约720天,加起来这生命早期1000天,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


生命早期1000天,影响的不仅仅是婴儿时期的 身体发育和脑发育 ,也关系到孩子未来的身体状态。


这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时候

营养的补充必不可少▼


孕妇在怀孕期间,就需要注意营养,比如 补充乳铁蛋白 预防孕妇贫血。


6月龄内婴儿,最好纯母乳喂养,如果需要营养辅助,那么 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 就是较好的选择。


配方奶粉里需要多添加β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以 接近母乳 ;添加DHA、胆碱、亚油酸和α-亚麻酸,以 促进大脑发育 ;添加乳铁蛋白,以补充铁元素, 提高婴幼儿免疫力 ;添加硒、锰、锌等对婴幼儿发育重要的微量元素。


该补的都得有!(图:图虫创意)▼


婴儿在刚出生的两年里发育很快,1岁婴儿的体重就能比刚出生时的体重增长2倍左右;刚出生的婴儿平均身长50厘米,1岁就能长到75厘米。


在生命早期1000天里,孩子增重、抽条极快,需要大量营养, 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 ,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非常有好处。


另外,骨质疏松这样难以察觉的健康隐患,需要从小预防,并且 终身注意补钙


20岁前是人体骨量上升期,成年人90%以上的骨量是在青春期结束前积累的, 多摄入奶制品有助于在这个阶段补充钙质 积累足够的骨量


年轻时打好基础,以后不怕老▼


20-40岁左右,人体骨量缓慢增长到峰值,需要摄入奶制品, 吸收充足的钙质维持骨量峰值 ,不至于让骨量过早流失。


40岁起骨量开始流失,摄入足量奶制品可以 减缓钙质流失速度 ,维持骨骼健康。


人体肌肉量在25-30岁达到峰值,而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老年人肌肉衰减,容易跌倒,要是还患有骨质疏松, 跌倒后就很可能骨折 ,所以跌倒已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




食用奶制品补充蛋白质和钙质, 能够帮助成年人缓解肌肉衰减和骨质流失 ,提高老年生活质量。


奶制品内的营养物质,还对身体健康有其他好处。


奶制品含有的 乳铁蛋白 ,对各年龄段人群 提高免疫力、补充铁元素、改善消化功能 都有帮助。


牛奶中含有丰富的 乳清酸和钙质 ,能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产生, 防止胆固醇沉积 ,所以喝牛奶对高血压患者有好处,但高血压患者要注意喝脱脂牛奶。


有研究表明,牛奶中的 氨基酸和生物活性肽 可以改变生理环境,包括延迟胃排空、增强胰岛素反应,从而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有 控制血糖 的作用。




摄入奶制品对全年龄段人群身体健康有这么多好处,可现状是中国人摄入奶制品远远不足。现状亟需改进, 未来中国人应该享受更多高质量、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奶制品



守护中国人的奶制品自由


中国现在缺奶,不仅体现在摄入奶及奶制品量少、种类狭窄、观念存在误区上,还体现在 奶业关键技术需要突破上


例如上文提到的乳铁蛋白,是奶制品重要的营养物质。然而2018年,乳铁蛋白的价格曾一年多时间暴涨九倍,涨到接近3万元/千克的高价,甚至一度买都买不到,影响到产业链稳定。而当时 国内乳铁蛋白98%依赖于进口 ,很容易被卡脖子。


直到2023年, 伊利首创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 ,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以上, 打破技术壁垒,避免关键营养物质受制于人




为了精准适配民众摄入奶及奶制品的需求,伊利也在产品上有所创新。


很多人乳糖不耐受,不愿意喝奶,伊利开发出了 无乳糖奶 ,让乳糖不耐受人群也能享受牛奶的风味和营养。



伊利多年来致力于关键技术突破,是其践行 大食物观 的体现。


大食物观强调不仅要“吃得饱”, 还要“吃得好、吃得健康” ,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推动实现全民健康 为最终目标。


伊利不仅生产传统的牛奶、酸奶等,还涉足奶粉、冰淇淋、奶酪、黄油等 多种奶制品类 ,让不同营养需求、口味的人群,在不同场景下有了更多选择。


在开发更多种产品的同时, 伊利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食品工业中重要的原料益生菌,主要被很多跨国企业垄断。伊利遍访蒙、藏、滇、贵、川等地,从大山和草原深处采集中国原生菌株, 培育出的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BL-99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