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旅之声
“中国旅游”是国家旅游局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旅游局,共同打造的一个官方旅游资讯发布平台,服务广大游客,宣传中国旅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精明常旅客  ·  清远“非洲草原”门票住宿998起!别墅350 ... ·  昨天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  ·  兰州新区:“非遗贺新春 新区过大年”社火展演 ... ·  2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  3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  3 天前  
海南工信微报  ·  新华鲜报丨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3 天前  
海南工信微报  ·  新华鲜报丨交易额增长超九成!“China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旅之声

“旅游+扶贫”:“职业转换”端上金饭碗 农家乐康养甩掉穷帽子

文旅之声  · 公众号  · 旅游  · 2018-08-20 16:58

正文

巴山民宿


时值八月盛夏,地处大巴山腹地区域的光雾山却依旧凉爽宜人。南江县光雾山镇岩房村贫困户黄腾文家开办的农家乐,从南江县城过来避暑的十多名游客已经住了一周,短期内并未有返程的打算。


春赏山花、夏看山水、秋观红叶、冬览冰挂,还可以饱览米仓古道、巴渝文化、三国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光雾山丰富的旅游资源所带动的旅游业,成为了在片区、光雾山景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走出“旅游+扶贫”旅游产业扶贫新路子。2017年,光雾山景区接待游客87.6万人次,旅游收入7.19亿元,是全省旅游经济增长最快的景区,助推全县1.45万贫困群众脱贫,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


光雾山农家乐避暑游客爆满


以旅游为中心布局扶贫产业 实现居民“角色转换”


依托光雾山景区丰富自然资源,光雾山镇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并集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卫生乡镇、国家生态乡镇、国家安全社区、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位列第3)、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等品牌于一身,有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2个。


“这段时间生意不错,好多人过来避暑,我家的10个客房都住满了。旅游所带来的收入,一年也就10多万上下。”在光雾山桃园景区彭家坝一家已开办13年的农家乐内,农家乐老板娘卢举琼乐呵呵地说。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在旁边的农家乐门前,同样停满了各地牌照的小车,游客盈门。


十多公里外的光雾山镇铁炉坝村,前年刚刚脱贫的李国清家里也是办起了农家乐。2015年,看着近年来光雾山旅游业的发展,李国清结束在外打工漂泊的生活,回家办起了农家乐,去年又扩大了规模,靠着农家乐和特色农产品销售,年收入达到了10万以上,“旅游发展起来了,自家赚钱的路子多了起来,比以往务工轻松多了。”李国清说。


如卢举琼、李国清般,近年来,搭上了光雾山景区旅游业发展的“快车”,当地越来越多的农民“端上了旅游饭碗,甩掉了贫困帽子”。


遍地开花的“农家乐”,只是光雾山镇本地居民“职业转换”的一个缩影。据光雾山镇镇长沈仕义介绍,光雾山镇现有宾馆酒店12家、农家乐28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日接待能力突破2万人;仅光雾山景区,引进明宇豪雅等国际连锁酒店2个,培育特色农家乐35家,景区面向贫困群众开发公益性岗位120个;开展旅游服务、工艺品制作、小吃烹制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涉旅服务业新增就业13000多人次。


“在旅游景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当地就业,收入显著提高。”沈仕义告诉记者,当前光雾山镇已形成了以旅游为中心的产业布局,第一产业占比15.8%,第三产业占比84.2%。截至2017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360人中,已脱贫105户342人,未脱贫11户1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7%,实现整镇脱贫。


寨坡乡光雾和谷一隅


推动新型产业培育 带动扶贫产业发展


从曾经的只有农耕种植、养殖到如今第三产业飞速发展,从曾经的破土房到如今的小洋楼,光雾山镇及周边地区因旅游发展给村民们带来的改变,无一不显现着旅游扶贫新型产业培育的影子。近年来,光雾山景区加大旅游商品和游乐项目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对周边县区、景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区域旅游经济综合效益,助推秦巴山区脱贫奔康。


张秀兰是光雾山镇铁炉坝村村民,之前一家人一直在外打工。3年前,一家人举家回乡,丈夫在家开办农家乐,她就在蜀门秦关服务区卖起了土特产。四川新闻网记者注意到,张秀兰的店内,竹笋、野生菌、松子、豆干、金银花等当地土特产很受游客欢迎,几名游客正在选购。据了解,近年来,南江县开发南江黄羊、核桃、金银花、茶叶、翡翠米、蜂蜜、白酒、药材等特色饮食商品27种,开发光雾山主题生活用品、工艺品18种;新建光雾月琴旅游购物步行街、铁炉坝文化旅游商品展示区,大力招引经营业主,积极拓展农特产品市场,设立旅游扶贫商品展示展销点17处,深受各地游客欢迎。


在与光雾山镇毗邻的寨坡乡,一座以光雾山带动与自身资源相结合、以“生态康养、医疗康养、运动康养、文化康养、社群康养、美食康养”六大康养产品为主题,以“水畔”、“云端”、“林间”、“山麓”为载体布局的三个特色寨和二十四个主题寨,“光雾和谷”国际森林康养小镇正在逐步建设实施。


而在“光雾和谷”项目所在地的水田坪村聚居点,全乡4个村80%的建卡贫困户整体易地扶贫搬迁至此地。同时,运用“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龙头企业”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新型产业培育,建成2500平方米的乡村旅游酒店,引进业主经营,按户均30平方米确股到搬迁贫困户,按股分红,村民摇身变“股民”。


“同时,配套发展天麻、金银花、特色果蔬等特色农业产业,依托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寨坡乡党委书记蒲隽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依托集镇社区、依托便捷交通、依托光雾山风景区,寨坡乡着力打造光雾山风景区重要组团和旅游集散中心,“易地搬迁+生态旅游+特色农业”彻底改变寨坡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7月6日-9月30日,第五届中国·四川光雾山休闲避暑节正在开展。春天的杜鹃花节、夏季的休闲避暑节、秋季的红叶节、冬季的冰雪节,光雾山四季主题节庆活动不断,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游客,也在为景区居民带来收入的增加。2017年,光雾山景区接待游客87.6万人次,旅游收入7.1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6%、23.12%,是四川省旅游经济增长最快的景区。


寨坡乡水田坪村聚居点


实施旅游扶贫“五大工程” 走出“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新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