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100亿破纪录!百亿哪吒,不是终点是起点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2-14 17: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100亿破纪录!百亿哪吒,不是终点是起点

你还在相信网络“情感导师”吗

岂能打着“老年大学”的幌子坑老

相关话题再引关注,“数字遗产”亟需“今日说法”

如何破解新能源车险“两难”困境



1

100亿破纪录!百亿哪吒

不是终点是起点


2月13日,《哪吒2》突破百亿票房大关,中国电影历史性的票房纪录就此诞生。电影横空出世以来,相关话题频频霸屏热搜榜单。从画面制作到幕后工作人员“死磕”式的付出,再到138家动画公司集体冲锋式的托举,每个细节都饱含吸引力。


微评

以往的电影,哪怕在春节档“爆款制造机”时间段上映,几十亿票房已是绝对的“优等生”。 实打实的百亿票房,证明《哪吒2》的故事无比精彩、观众愿意为品质过硬的电影埋单; 也说明中国动画电影正在强势崛起、中国电影市场大有可供挖掘的空间。


当哪吒的面孔出现在全球票房榜单前列,中国电影显然让全球刮目相看。 多年来,全球高票房多被好莱坞电影占据,以致好莱坞成为大片的标杆。《哪吒2》冲进全球票房榜前列, 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中国电影工业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不断刷新纪录,除了自身“扛打”,也离不开喜爱电影的观众倾情热捧。 观众的热情,是对电影的充分认可,何尝不是对中国电影的期许、对优质电影的盼望。 《哪吒2》票房过百亿可喜可贺,但这绝不是中国电影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北京晚报)


2

你还在相信

网络 “情感导师”吗


2024年下半年,浙江的圆圆在短短一个月内花费4万多元购买了4次广州幸福有方有限公司为失恋者推出的系列“情感修复”服务,期望与男友修复关系,而在圆圆意识到机构服务并无实际效果,找机构退款时却陷入了纠纷“泥潭”。


微评

选择向他人请教咨询,解决情感问题,本来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做法。 然而,值得信任的好友会认真分析问题,为你提供情感支持,但“收钱办事”的 情感咨询机构却往往只盯紧了消费者的钱袋子。


当前所谓的情感咨询 缺乏明确的服务标准, 我国没有“情感咨询师”的资质认定, 这就导致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多种因素在亲密关系中都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都不是情感咨询业务能解决的问题。 所谓的“导师”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实在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感情能不能、要不要挽回,其实他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 最关键的还是看当事人接下来如何走入新的生活。 脚踏实地,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鼓足勇气重新出发,往往比任何情感建议都有效。


(光明网)


3

岂能打着 “老年大学”

的幌子坑老


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教育这块“香饽饽”,以“办老年大学”为幌子,打着“免费体验”“名师授课”的旗号,将推销课程包装成“学习机会”,诱导老年人掏钱购买高价课程,赚取高额利润。


微评

不良商家开办的“老年大学”,其实就是推销市场。 讲台上传道授业的“老师”,实则是训练有素的推销员;限时抢购、内部特价的“学习资料”,不过是推销课程。 不少老人经不住忽悠,付费上推销课。


之所以又有这么多老人“上套”,主要是因为信任“老年大学”这个名号。 在大多数人眼里,老年大学应为公办,主打权威放心、真实有料、不卷不贵。然而老年大学鱼龙混杂,由于公办老年大学供不应求, 一些不良商家混迹其中,挂起招牌,骗取老年人无条件的信任。


“野鸡”老年大学的恶劣, 不单在割老年人韭菜,更在给老年大学抹黑。 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应该联手,保证老年大学办前合规范、办后不出格。让老年教育跟得上社会需要,回归公益属性。 不能再让老年大学成为推销市场代名词。


(北京晚报)


4

相关话题再引关注

“数字遗产”亟需“今日说法”


一位网友在父亲去世近10年后,发现其微信账号因长期未登录被系统回收,所有数据清空,唯一的情感寄托就此消失。消息登上热搜后,“数字遗产”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微评

《民法典》第127条 明确了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 2021年颁布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规定 ,逝者近亲属可为合法利益行使对死者个人信息的权利。


但现实似乎更“骨感”。 比如想要保留去世亲人的手机号,却发现手续繁琐且代价昂贵, 国内首例QQ号继承案,被法院以“隐私风险”驳回请求。


“数字遗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却以数据形式存在,且有一定的经济和情感价值, 在继承的问题上不应含糊其辞,而应当有明确的“说法”。 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准确界定,对其继承权予以明确, 以保护好每个公民的合法权利。


(新华日报)


5

如何破解新能源车险

“两难”困境


近日,包括金融监管总局在内的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投保痛点,以更好满足新能源车主需求。


微评

来自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63%。而另一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57亿元。 有必要追问,高企的保费缘何不能填补险企的巨大亏损?


这就要从新能源车险的高赔付成本谈起。 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行业平均水平在107%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凡此种种,均使险企面临不小的承保亏损压力,直呼干“赔本买卖”。


更好解决新能源车险供需矛盾,实现“愿保尽保”, 不仅关乎新能源车主的利益,也关乎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发力”“政策加力”的利好之下,车主投保不再成为“老大难”, 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定能越来越好。


(南方日报)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