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艺术
提供最新、最实用的艺术新闻资讯,涵盖收藏、造物、设计、摄影、文博、生活、珠宝、人物、展讯等多个板块内容,通过图文、视频、直播、专题等多种形式呈现。欢迎喜欢艺术的同学们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学霸  ·  颜宁,拟获国家级荣誉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生物版 Deepseek ... ·  2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基于单基因SNV对癌症进行分类 | ... ·  3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mRNA、RNAi、circRNA、ASOs ... ·  3 天前  
BioArt  ·  专家点评Nature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艺术

是广告还是艺术 这是一个问题?

网易艺术  · 公众号  ·  · 2020-02-25 12:30

正文


有多少艺术名词你非常熟悉,但又不甚了解,你大概知道它很有名,但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你会直接拿来用:这个感觉有点超现实,那个看起来有点后现代,这个挺抽象,那个很表现,还有的怎么那么立体。

更多时候这新艺术流派的作品你随处可以看见,衣服上、鞋子上、帽子上、围巾上,水杯、挎包、鼠标垫、手机壳……只是你分不清那个是蒙迪里安,那个又是马格利特。可是没关系,想要知道这些的人有福了,我们将 穿过艺术史的晦涩难懂 、百科词条的长篇累牍,对本应知道的艺术多一点了解。第一期走进波普艺术,POP是流行,现在依然流行;POP是通俗,但并不庸俗,最重要的是今天 波普艺术就在你的身边

被艺术拼贴出的商业社会图景

1950年代,英国社会呈现出经济繁荣景象,相对成熟的商业社会为电影、音乐、文学的创作带来灵感,同时,商业性质的符号、标识直接出现在艺术创作中,或者是在 一幅集合当时众多生活典型元素的画面中,充斥着再明显不过的商业氛围

最早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理查德·汉密尔顿创作于1956年的 《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 ,在一间客厅中你可以看到:健美先生手握棒棒糖摆出姿势,性感女郎坐在沙发上搔首弄姿,红衣少女用吸尘器打扫着楼梯,窗外的广告、墙面的海报、电视中的明星、也许正在转动的录音机,当然我们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带有商标的台灯与零食。

这些元素在同一空间中组合显得并不协调,因为它们是来自不同杂志画面裁剪后的拼贴,但是它们又如此协调,因为彼时彼地 真实的生活就是这样 ,人们被称为商品的一切环绕,而 人本身身处这样的环境也竟像一件商品

超出常规尺寸的棒棒糖上印着单词 popular(流行的)的缩写POP 音译即为“波普” ,这也成为波普艺术一词的 来源 ,1957年,理查德·汉密尔顿将波普艺术概念阐释为: 面向大众、面向年轻而创作的流行艺术 ,快速速成立也迅速消解,材质成本低廉并可以批量产出,因为拼贴而形成波普艺术是 幽默的 轻松的 愉悦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它和商业关联密切, 借助商业也反映商业


理查德·汉密尔顿《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1956年

足够简单 足够重复 才足够波普

波普艺术从英国开始,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并在这里演绎了一场激情澎湃的乐章。一种艺术之所以可以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层林叠翠,一定离不开其扎根的土壤,即使今天我们看到美国的模样——商业高度发达的模样,依然觉得波普在这里可以 鼎盛是理所应当

而另一方面,你也会感受到半个多世纪创作的波普作品和今天的真实环境竟 毫无违和 ,如果有人告诉你它就是今天的作品,或许你越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穿越60年时间和即刻的存在一样如新,毫无疑问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它的出发点即面向着年轻,我们今天看到感受到它为自身注解,什么是 真正的年轻与流行

看看这幅画, 32幅《金宝罐头汤》 ,如果告诉你这是刚刚拍摄、冲洗的广告照片你会相信吗?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它看起来一点都不陈旧。这是1962年安迪·沃霍尔创作的作品,并献身自己的首个波普艺术展,他比6年前的理查德·汉密尔顿更直白,没有场景、没有拼贴,就是《金宝罐头汤》的外观,同样的画面、同样的尺寸,重复32幅,你还可以看到比《究竟是什么使今日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呢?》的商标更明显, 这不是借助商业反映商业 这就是“商业”

作品展出后曾单幅售卖,作为单独个体被拆分,若干年后,这些单幅售卖作品更高的价格买回,当32幅又重新成为一个整体的时候它的价值就不一样了, 一件作品足够简单 足够重复 这样才足够波普, 当然它的价格也不一样了,远远超过曾经单幅售卖的总和, 这一过程不仅是一个商业行为,也是一个艺术行为 ,因为是艺术行为它的商业行为出乎意料的成功。


安迪·沃霍尔《金宝罐头汤》32幅1962年

因为波普 一种氛围更强烈的弥散开来

我们不否认波普艺术是因为与最流行商业的密切结合,才使其彰显出流行特质,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否认,它彰显流行特质的原因还在于艺术家更多维度的探索,比如: 罗伊·利希滕斯坦、克莱斯·奥登伯格、罗伯特·劳申伯格

罗伊·利希滕斯坦和安迪·沃霍尔一样也从 广告 中汲取创作元素,但更为人们所知并促成其艺术成就的是他 对漫画的借用 ,通过 《哭泣的女孩》 我们看到罗伊·利希滕斯坦 直接复制漫画 ,因为廉价印刷而形成的网点也一五一十的复制,不过罗伊·利希滕斯坦的 画幅更大、颜色更艳 ,印刷的漫画,再日常不过的东西经由艺术家创作变得不再“日常”,他将自己在那个时代的感知成倍放大,视觉抑或触觉,让今天的我们看来依然 鲜活 ,同时他也将那个 时代定格 ,虽然一五一十的复制曾被诟病,但数字印刷以及数字屏幕的今天我们再也看不见那些网点,而这却是一种最为独特的美感。


罗伊·利希滕斯坦《哭泣的女孩》1964年

克莱斯·奥登伯格告诉你,如果两维的平面可以放大,那么三维的立体也一样可以,而且要比罗伊·利希滕斯放得更大,当羽毛球、火柴棒、冰淇凌、衣服架、曲别针以几倍几十倍的体量放大,放置在草坪、广场以及高楼大厦的屋顶,可以感受到的是 波普艺术的震撼与趣味 ,这是一种对日常的非常处理,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日常,更为重要的是,来自日常的艺术品成为 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成为标志被人们观看铭记,人们也可以在其中嬉戏互动,这成为一种新的日常, 这样的艺术它能过时吗?




克莱斯·奥登伯格作品

谈及对日常的艺术发挥,罗伯特·劳申伯格比克莱斯·奥登伯格更彻底,在他这里没有什么生活的日常不能成为艺术元素,他更彻底的表现还在于将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拿来创作艺术,甚至包括日常的垃圾,不一一列举但可以尽情想象——几乎所有日常生活用品,罗伯特·劳申伯格像理查德·汉密尔顿一样他也拼贴,像安迪·沃霍尔一样他也丝网印制,想克莱斯·奥登伯格一样作品规格巨大,正因为如此 罗伯特·劳申伯格的波普艺术也就可以称为"混合艺术"

2016年罗伯特·劳申伯格巨作 《四分之一英里画作》 在北京UCCA展出,该作品由190各部分组成,长约305米,以为尺寸太大,从1998年创作完成以来这是首次完整展出。与其说这是一件艺术品不如说这是一个“垃圾场”,因为这件作品的大部分东西都是罗伯特·劳申伯格从垃圾场拾来的,所以这件"混合艺术"异常丰富, 这种丰富性也使得它突破着绘画与雕塑的边界,乃至视觉与听觉的边界,因为艺术家在搜集过程中嘈杂声音的音频在作品中播放

2016年罗伯特·劳申伯格《四分之一英里画作》北京UCCA展出现场

走入这件作品也就走入了1981-1998罗伯特·劳申伯格生活的世界,他用这17年完成了这件作品,展厅展示这空间也展示着时间, 超乎寻常的真实但又并不遥远 ,向所有以上介绍的波普艺术一样, 流行特质丝毫不减 ,我们依稀看见商业社会的诸多显现,但又有看见超越商业的诸多,到这时,已将理查德·汉密尔顿对波普艺术的 阐释极大扩展 ,罗伯特·劳申伯格营造了关乎日常的氛围,因为波普,这种氛围更强烈的弥散开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