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几天没在大明上写水货了,今晚上给大伙整点儿。
刻舟求剑的故事大家都学过吧,没学过的,我再讲一遍。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故事几岁可能你就知道了,但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你还别说,无数成年人一辈子都十分容易掉进这个思维陷阱里。
比如说,最近特别流行把新冠病毒和SARS进行对比分析,由此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分析思路,在金融领域尤其盛行。
你去看很多牛逼的分析师,就是那些个顶尖大学毕业的西装领带出入甲级写字楼的金融精英们,他们的研究报告里,很多都有这样的逻辑:
基于非典疫情对股市的影响......,我们认为,新冠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
类比SARS对当年经济的影响,我们认为,新冠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是短暂的暂时的.......
在我看来,这样简单的类比分析,意义有限,且非常容易误导非专业投资者人(姑且统称韭菜,无贬义哈)。韭菜们一看,哇,非典的时候股市也是这么走的,所以现在我们也可以梭哈死劲干了!
这个类比思维犯的错误在于,它极大地忽略了类比分析的重要前提:
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看一个药对一个病有没有效果,还要搞个对照组呢,统计学里很多分析方法还要设置控制变量呢。
我不知道这些牛逼分析师们洋洋洒洒十几页报告里,为啥不重点讨论一下这些前提,就直接来类比了,还堂而皇之地把类比结果作为推荐投资的依据。你说他们是真傻呢,还是真傻呢!
现在和03年比,宏观经济环境一样吗?国外的环境一样吗?中国的全球的金融经济周期所处阶段一样吗?政策边际效力相同吗?中国的经济结构还保持不变吗?股市的特征还可比吗?......
还不用说这个病毒本身和SARS究竟有哪些不同。
同样的错误,还经常出现在:
15年降息房价大涨了,为什么现在不会大涨呢?最后的上车机会!
分析问题,类比思维很简单也很省力,这使得人们总喜欢通过它来得出轻松的结论,因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大脑不愿意开动。因为大脑是个巨大的耗能单元,它一开动,身体能耗下降很快。所以人类作为群体而言,尽可能少用脑就少用脑。
但是呢,如果你不开动脑子,那就只能做一个被引领的“羊”,还有比较大的肥胖风险。扯远了点,人体结构和进化也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之后有时间和大家扯。
说回类比思维。正因为它很简单,耗能极低,所以你总倾向于通过它来做决策。
比如,你看到小明买了xxx股票,你也买。你看到宋彪买了个宝马车好看,你也买。你看到隔壁老王去英国留学了,你也想去......
类比思维解决能耗问题的同时,它的陷阱在于很多人会把本质上不可比的两个东西拿来对比,强行得出一些不准确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以上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要解决这种陷阱,就必须引入另一种思维:
演绎思维,也就是从问题本身出发,按照问题的底层逻辑一步步往上推,最后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