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ntibodyResearch
antibody R&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时报  ·  10920万元!余杭,太火爆了! ·  2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2241元/月!帮缴职工医保!在杭失业还有这 ... ·  2 天前  
余杭时报  ·  铁路12306上线新功能!杭州首批试点 ·  3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杭州地铁直达的6个免费室内场馆 ·  3 天前  
杭州本地宝  ·  不用交房租!杭州这些地方可以免费住!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ntibodyResearch

信达生物开启下一个免疫治疗时代,PD-1/IL-2α-bias取得重要进展

AntibodyResearch  · 公众号  ·  · 2024-06-14 08:57

正文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高级副总裁周辉博士 表示: IBI363作为FIC分子,代表了信达生物在IO领域持续不断的研发和创新。分子设计方面,创造性采用α偏向及减弱β、γ的独特思路,极大提升了IL-2的治疗窗口;通过PD-1的特异性牵引,可以选择性刺激和扩增肿瘤内同时表达PD-1和CD25的T细胞,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IBI363展现出了极佳的成药性,具有抗体类似的药代动力学(IgG-like PK)和低免疫原性。在ASCO数据报道基础上,本次ESMO全体大会我们展示了更多数据。尤其是在IO经治的鳞状NSCLC中,IBI363展现了强大的抗肿瘤作用,有望带来突破性的研究结果。此外,IBI363在未经肿瘤免疫治疗(IO naïve)的黏膜型黑色素瘤看到了令人欣喜的疗效,在相对冷肿瘤的人群中看到这样的结果,对于我们下一步拓展IO naïve人群带来信心,也预示IBI363的广泛开发潜力。”



PD-1/IL-2 α-bias 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IBI363)治疗晚期实体瘤的的I期临床数据


本项研究为Ia/Ib期研究,旨在评估IBI363治疗晚期实体瘤受试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


超过300例受试者接受IBI363单药治疗,给药剂量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突破IL-2疗法的安全性顾虑

  • 截至2024年4月16日,共347例晚期实体瘤受试者接受了不同剂量(0.2 μg/kg QW~3mg/kg Q3W)的IBI363单药治疗。其中包括100例非小细胞肺癌、89例黑色素瘤、102例结直肠癌及56例其他肿瘤的受试者。其中81.8%的受试者既往接受过2线或以上的系统性治疗。在除结直肠癌以外的245例受试者中,84.1%的受试者入组前接受过免疫治疗。

  •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是关节痛、贫血和甲状腺功能异常。三级或以上TRAE的总体发生率为23.9%,三级或以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总体发生率为10.4%。3mg/kg Q3W剂量组的38例受试者中,13.2%的患者发生了三级或以上TRAE,安全谱与总体人群类似,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风险。


展现出跨瘤种的治疗潜力,剂量爬升扩展至3mg/kg疗效持续提升

  • 有效性方面,在≥0.1mg/kg剂量范围内,共300例受试者接受了至少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其中有3例完全缓解(CR)和49例部分缓解(PR)。截止日期前,38例受试者仍未发生疾病进展(PD),DoR尚未成熟。在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204例受试者中,ORR达到17.6%。

  • 在3mg/kg剂量组,共15例受试者接受了至少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其中ORR达到46.7%, DCR 80.0%


在驱动基因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中观察到令人欣喜的疗效信号

  • 70例受试者接受了≥0.3mg/kg IBI363治疗并至少接受了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其中77%既往接受过2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仅1例患者未接受过免疫治疗。总体ORR为27.1%,DCR为69.7%。

  • 在37例接受≥0.3mg/kg IBI363的肺鳞癌受试者中(其中36例既往接受过PD-(L)1治疗,1例既往接受过TCE治疗),13例患者获得PR,ORR达到35.1%,DCR为75.7%。截止日期时,肺鳞癌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7个月,中位PFS为5.5个月(95% CI, 3.2-6.9),13例PR患者中有11例仍处于缓解状态

  • 共9例肺癌患者(其中8例既往接受过PD-(L)1治疗,1例既往接受过TCE治疗)接受了3mg/kg IBI363给药且至少有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 ,含6例肺鳞癌和3例驱动基因野生型肺腺癌,其中6例肺鳞癌及1例肺腺癌获得PR, ORR分别为100%和33.3%,DCR均为100%


在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以及既往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受试者中均观察到令人欣喜的疗效信号

  • 37例既往接受过免疫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 接受了≥1mg/kg IBI363治疗并至少接受了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 ,11例患者获得了客观缓解,包括1例CR和10例PR, ORR和DCR分别为29.7%和73.0%

  • 8例既往未经过免疫治疗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受试者中 ,6例受试者达到客观缓解,其中1例受试者最佳疗效为CR,5例受试者最佳疗效为PR, 总体ORR达到75.0%,DCR为100%


此外,本项I期临床研究中结直肠癌队列的数据此前在ASCO发表。鉴于IBI363单药展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信号及良好的耐受性,本研究正在继续推进中,以进一步探索IBI363在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结直肠癌等肿瘤中的前景,相关数据和分析将在未来学术会议或期刊上继续更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白雪莉教授 表示:“肺癌是全球第一大致死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大约占比80% 1 。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展现出了令人欣喜的疗效。然而,多数患者在治疗后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表现出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免疫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化疗(如多西他赛)的ORR仅约10%,中位PFS不到4个月 2 。IL-2作为激活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重要细胞因子,在机制上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互补,可以扭转T细胞耗竭,从而克服免疫耐药。IBI363作为PD-1/IL-2双特异性分子,在免疫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在ORR和PFS上都显示出临床获益;同时安全性可控,高剂量水平初步显示出更高的响应率且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索。”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誉教授 表示:“黑色素瘤在中国人群中,以免疫治疗不敏感的肢端型和黏膜型黑色素瘤为主(约占60%~70% 3 )。IL-2作为激活肿瘤特异性CD8+T细胞的重要细胞因子,在机制上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互补,可以扭转T细胞耗竭,是在黑色素瘤经过充分验证的靶点。IBI363作为PD-1/IL-2 α-bias 双特异性分子,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在免疫耐药的黑色素瘤具有显著优于目前标准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并且缓解持久。在免疫治疗几乎无应答的黏膜型黑色素瘤更是观察到了鼓舞人心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IBI363治疗在黑色素瘤人群中耐受性良好,整体安全性风险可控。总体而言,目前已有的临床数据提示IBI363在黑色素瘤人群具有充分的开发前景,后续将继续开展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IBI363在黑色素瘤人群的临床价值。”


关于IBI363(PD-1/IL-2 α-bias 双特异性抗体融合蛋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