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最敢说真话的中国经济原创干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 ·  3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周末扯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中美“毛衣”战的止战之殇

伪砖家说经济和投资  · 公众号  · 财经  · 2018-08-21 20:46

正文


不得不说,现在中国的局面很尴尬,不知道开在北方海域的重要会议后,政策走向何方。


贸易战仍占据大量新闻版面。因为谁都懂得,贸易战只是表象,内核是遏制中国崛起,思路一如当年。新华社、侠客岛等官媒最近密集发声回应。


别的观点不做评论,有个观点尚可认同:不管我们是否认怂,美国该搞还会搞。你看土耳其,作为北约盟友,跟着美国混,俄罗斯都敢咬,现在老美说翻脸就翻脸,任其滑向危机边缘。



01


一切还只是开始。所谓的“纳瓦罗主义”(纳瓦罗现在是川普班子成员,白宫贸易委员会主席,《致命中国》一书的作者)指导下,中国的内外经济环境不会太好。


偏偏此时,正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档口,各种矛盾盘结在一块,剪不断,理还乱。


出口?想都不要想。一直以来,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明显。2017年的顺差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达到了3500亿美元左右。


现在的国际环境骤变,美、欧、日一起玩,德国关闭技术转移大门(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后,德国就没消停过);土耳其乱成一锅粥,伊朗要封上霍尔木兹海峡(中国石油通道);巴铁不铁了(债务危机),“一带一路”标杆竖不起来了;委内瑞拉通胀爆表,我们的石油和贷款咋办。


投资?也是强弩之末了。经历了几轮大放水和投资井喷(投资很多种,现在又提基建投资拉动效应,很危险!)的边际收益已经下降,许多地方拿钱乱投资,重复建设,无效建设,对提升经济效率毫无作用。据报道,部分四线、五线城市建好了立交桥。但根本没人用,只能当雕塑,纯粹是摆设。


而且,地方财政很多是入不敷出,工资都发不出来,现在财政部管严,正常债务融资不解渴,基层地方政府哪来的钱投资?


三驾马车,一架是马跑不动了(投资),一架是马都跑没了(出口),无奈只剩下消费了。之前伪砖家就说过,买买买成为国续命的良药,在现有条件下,实在是不得已为之。



02


出口这架马车,其实反映了中西关系的变化。


用简单二元论审视中国经济腾飞,我们一直是外向型经济模式。融入西方主导经济体系(WTO的贸易模式,IMF、WB的金融模式),闯出一片天地,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互动,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请进来”阶段,到90年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接轨”阶段,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一意谋发展。况且,社会主义中国融入世界潮流,是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欢迎的。


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来到了“走出去”阶段,“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新开发银行等,我们的战略变了,西方看待我们的眼光也变了。贸易战只是中美关系现阶段的表现形式,在经济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的变化,更是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的调整。


如今外部环境遽变,老路走不通了,还走出了一脚泡(国内问题:房地产畸形、金融风险剧增、经济结构不均衡等问题),向外不行,转而向内。



03


刚才用的是排除法,其实从消费本身所需的要素,以及产生的结果来看,把消费作为经济拉动力是一种必然。新加坡学者郑永年就认为:对特朗普来说,中国的核心力量在于日渐成长的“消费社会”,这是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要素。


不过不说,中国人的消费意愿在增强。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0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而且,从结构上看,中国人在吃喝上的钱在消费中占比越来越少,房子和医疗健康消费占比越来越高。2016年中国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200亿元,中国时尚消费占到全球的30%。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经济大爆发,也说明对文化消费趋之若鹜。


但是,要知道,这一切可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实际上,我们的消费,不像发达国家,有着坚实基础,更多是泡沫催生的冲动,是消费文化制造的幻觉。本山大叔一语道破尴尬现实:“啥节都过,家里有矿啊?!”



04


为什么这么说?


看消费社会的形成,不能只看上层,他们买游艇、住豪宅,确实奢靡,但基数太小,边际上看影响不大。也不能只看下层,他们生活压力已然沉重,口袋空空,无力消费。最重要的群体在中间,也就是所谓中产阶层,他们的消费从数量和质量上,对经济的推动力最为重要。


可是,中国中产的消费正在塌陷,呈现大前研一所说的“M型结构”。本应是消费主力的中间阶层扛不住了,重压之下,正在坍塌。举个老佛爷百货的例子。


2013年老佛爷百货在中国西单落脚,定位中高端的“轻奢风”商场。那时他们天真的预计接下来5年会在中国大陆开16家分店。然而到了2018年,还是只有一家店。


老佛爷百货是妥妥的“轻奢风”,对应的是日渐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但是中间们哪里买得起老佛爷?虽然数据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上涨6.6%,麦肯锡也预测中产阶层占比在2022年达到80%以上。


有多少是加了杠杆呢?8月10日央行发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报告,居民部门贷款增速是18.8%,远高于政府、企业和金融部门。考虑到中产背后的负担了吗?住一次ICU几十万的花销,学区房负担不起,家乡的老人无人赡养,一场流感就可以摧毁一个中产。买买买?R u kidding me?



05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在全民举债投资房地产的时候,居民的消费能力随房价一起提升。虽然贷款80%买了一套房,但随着房价飙升,觉得身价不菲了,买买买冲动爆棚。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幻觉,房价趋势性上涨已近终局,房贷支出成了挤出消费的实际负担,。


其次,反正房子也买不起,不买大件买小件吧。没能力买房子,没钱挑车子,那就在消费品上下点功夫,但是好东西还是很贵,那就找替代品。网易严选、京东京造们横空出世,本质上都是高档商品的低档替代,像极了90年代的日本消费类企业风格,更不用说假货仿冒横行的拼多多了。


所以,买买买救国,不是不想救,而是没钱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