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专注于高质量的数字内容,提供小说、美食、旅行、科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图书。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阅读

爱情注定是疯狂的?醒醒吧,这种想法正在杀死你的爱情

豆瓣阅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9-16 21:03

正文

 雅 君 说:


想和你分享的是一个帮你重新定义爱情的演讲。


在很多文学、影视作品中,会把爱情描绘成疯狂的、病态的、不可自控的。如果一段爱不让你心碎成渣,你都不好意思说这是爱。如果你在恋爱中依然用理性思考,那你就是不够爱。


我超级不喜欢这种论调。


因为这种论调,完美卸掉了情侣们本该自己承担的维系一段感情的责任。它让情侣们放弃学习如何和恋人相处。


我承认,心动的那个瞬间,不是理性可控的。但当爱情发生之后,两个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里,要过得愉悦,除了性吸引力和荷尔蒙之外,也会需要沟通、共情、情绪管理等诸多需要你调用头脑的能力。


更不要说,那些细节繁琐的现实问题,这个月房租够不够交?家务怎么分配?过年去你家还是去我家?……


这些问题都不去面对和解决,只去怪爱情骗了自己、怪对方不爱自己,我只能说,头脑是个好东西,谈恋爱时,尤其需要。


而作家 Mandy Len Catron 的 TED 演讲《A better way to talk about love》(一种更好的谈论爱的方式),不仅对上面的论调提出了问题,更可贵的是提出了更好的替代方案❤️。


我请@一小粒盐 童鞋对演讲内容作了整理,下面是她根据 Mandy Len Catron 演讲原文摘取的精华内容。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总将爱情和伤痛与苦难混为一谈?


为什么我们在谈论爱情时,说得自己好像是个被动受害者? 



以及如何换一种更好的视角看待爱情和自身,爱得更快乐,就继续往下看吧。



你把爱情比做什么?


我们所接受的文化影响着我们对于爱情的认知,让我们对爱情有了这样的设想和期待:


爱是扑火的飞蛾不顾一切、爱让人盲目让人迷失、恋爱中的人都是傻子……这些比喻潜移默化地让我们在一段本应美好的关系中加上了痛苦的成分。


演讲者 Mandy Len Catron 为我们指出人们谈论爱情时会犯的错误。



1.爱情=疯狂?


Mandy 在研究浪漫爱情的时候, 发现将爱情比作疯狂的比喻无处不在。


在描述一段新恋情时,我们喜欢用“坠入爱河”来形容自己的恋爱体验,之所以是「坠入」而不是「跳入」,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爱情的产生不受控制,爱情是一场意外,它的发生是未经自己允许的。


西方历史文化中, 有许多文字将爱情比喻为精神疾病,比如:


我们不能自拔。 我们痴狂迷醉。 

我们被热情灼烧。 

爱情使人癫狂,也使我们患病。 

我们的心在滴血, 然后支离破碎。 


威廉·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说过: 「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哲学家尼采说过: 「爱情中总是有些疯狂的。」


就连形容爱情的单词也融入了疯狂的意味。


比如英文中的 smitten,人们常用于形容突然爱上、迷上某人的一种感觉。但如果在词典里查询这个单词,你会发现它既可译为「惨痛的折磨, 又可以译为被迷得神魂颠倒。在《圣经》中,它被用来形容一位愤怒的神的复仇。甚至再久之前,它是被拿来形容蝗灾的。


我们的文化利用语言来塑造与加强对于爱的观念,我们将其等同痛苦、癖嗜和痴狂。

这些文字又使得我们盲目期待爱情就应是伟大而痛苦的。


Mandy 认为这样的比喻是有问题的,它将恋爱经历等同于极暴力和病态。这些比喻把我们定位成某种未知、不可避免的事件的受害者。


如果爱情意味着失去理智、甚至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如果爱情到最后只有痛苦没有美好……如果爱情这么糟糕,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不需要爱情。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的问题究竟在哪儿?

 


2.爱情=痛苦?


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在恋情的早期都会感受到些许疯狂,我们以为爱情就应该是这样,总希望在爱情中能多一点戏剧性的元素。

 

她拿自己二十岁时的初恋当做例子:


那时她 22 岁, 和男友在南美旅游,有一天将近午夜时她与男友发生了争吵,男友拿着包冲出房间离开。


那是她第一次来到发展中国家, 孤身一人。 距离回家还有一周, 在陌生的城市她语言不通,并不知道怎么走,没有向导书,也没有多少钱。


她不知所措地坐在那儿,然后嚎啕大哭。但与此同时她发现,在内心深处,她是渴望在爱情中受伤的。


她想, 「天啊,这很戏剧化。 这可真是既糟糕又美好,我一定是把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了,这一定是真正的爱情吧。」


她突然意识到,这样的爱似乎完全交出了主动权, 好像她全部都取决于对方回馈的爱, 这不仅对自己是很不好的, 对他也一样。


世界上并没有这样一种规定:受苦受难就一定能得到回报。 但在爱情里我们却觉得这是对的。


我们既想让爱情疯狂一些, 我们又想让它持续一生。 这听起来糟透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缓解这种情况呢?

 


3.其实,关于爱情,我们可以主动一点


假如所有人的爱情都没那么被动。


想象我们少一些固执, 心胸变得更宽广、更开放,假如转变了对爱情的态度, 我们不再「坠入」爱河, 我们「步入」爱河。


语言学家马克·约翰逊和乔治·拉克夫认为,比喻真的可以左右我们感受世界的方式, 而它们甚至可以成为我们未来行动的指引, 就像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 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 那就是改变我们的比喻。而对爱情,这种新比喻就是: 爱情是一个合作完成的艺术品。


合作创作艺术品意味着: 努力、妥协、耐心、共同的目标等等。 这些概念与我们在长期恋情中做出的精神投入很契合, 但它们同样适用于其它各种恋爱关系—— 短期的、随意的恋情,多角恋, 非一夫一妻制,无性恋…… 这种比喻让恋人们有意识得体验更多恋情中复杂微妙的部分。


如此,爱情就是一种美学体验



爱情有无法预测的一面,也有需要创造性, 需要沟通,需要规矩的一面,会给人快乐,也会给人痛苦。


最终,你的每段爱情都是独一无二的。


事实上,每一段美好的感情,都需要我们与伴侣合力用心经营。把爱情从无意识的感觉变成有意识的行为,将那种感觉变成两个人共同经营一种艺术的诉求。



4.可以从爱情中寻求更多,而非被动地全盘接受



重塑爱情,就好像这是我和我所爱的人共同创造的,而不是不经我同意、或是不受控制就发生的, 这会让人充满力量。


当然,爱情中免不了特别沮丧的时刻,爱情有时候还是让我们陷入疯狂与痛苦。


这种时候,我们必须提醒自己: 在这段关系中, 我的任务是与伴侣交流, 沟通我们想共同创造的东西。


爱情不是关于赢取或者失去某人的爱慕, 而是需要你相信你的伴侣, 而且当遇到信任危机时冷静交流。 


你开始不再纠结于自身, 不再纠缠自己在爱情中的得与失, 而开始思考你可以做出什么贡献。 


如此,即使这段感情没能走到最后,也不必遗憾,因为我们已经努力过了。


一个合作完成的艺术品的魅力在于它不会自己描绘或塑造自己。当你这样看爱情,意味着,你可以主动决定爱情的美,而这正是爱情的魅力所在。





看视频戳这里👆,中文简体翻译 by Hancheng Li, 校对by Jiawei Ni.


 雅 君 说:

我非常喜欢演讲者提出的把爱情视为合作创造的艺术品的概念。这个概念充分尊重也提醒了恋人们在爱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


而且,创造艺术品也意味着创造独特,你不需要去和别人比较别人的艺术品是什么样子,因为艺术品不像工业品,有一个整齐划一的规格要去遵守。


艺术品要的是你的独创精神。你可以和爱人一起创造专属于你们的亲密关系准则,相处方式。而不是照抄所谓的理想爱情模版。


因为「模范爱情」、「模范情侣」看上去美妙,实则是会误导人的。因为爱情的可能性是无穷的,而主流社会所赞扬的理想爱情往往只有一种模式,而那个模式可能压根就不适合你。


削足适履的人,活得不会开心。


另外,谈到爱情得失,她提到的一个词是「贡献」。这也是在一段关系里,我经常会问自己的问题,「我为这段关系贡献了什么?」「我的身份更多是给予者(giver),还是接受者(taker)?」


好的关系是双方都在积极给予,都在为关系良性发展而贡献,糟糕的关系则相反,都在计较对方的付出,自己则能不做就不做。


我会要求自己多做给予者(giver),也期待伴侣和自己一样。


最后,就祝你有智慧和爱去创造你想要的爱情艺术品🎈



合作/勾搭 请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 豆瓣阅读作者雅君作品 - 

来,我们谈谈情,说说爱,找找自我

雅君

豆瓣评分 8.3 分

我一直觉得,爱情其实是人类诸多关系中的一种。而我们和恋人、和朋友、和家人同事、抑或陌生人的关系,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自处。当我们更了解自己,能把自己的需求照顾得更好,活得更舒心,自然也会更有能量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雅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