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的诞生,打破了“以物易物”的传统模式,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货币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的发展形态,当然,未来还可能进入数字化阶段。
众所周知,我国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发明了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币的国家。相对于金属货币来说,纸币的铸造成本要低很多,且更容易携带和运输。
宋朝发明货币后,元朝将纸币当做法定货币,而明朝初期为了推行纸币制度,甚至一度禁止民间用金属货币进行交易……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后期及清代,
纸币仍旧被白银取代了
呢?
按照经济学原理,只有商品经济足够发达才能够产生纸币。
实际上北宋初期产生的交子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纸币,而是一种存款凭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分铺,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也越来越多的直接用交子来支付货款。
宋代交子铜印板
后来交子铺户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
正是这一步步的发展,使得“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特性,成为了真正的纸币。
交子的出现最先是民间自发形成,一旦承担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卷铺盖走人,就会造成巨额诈骗,于是宋朝政府开始禁止私人发行交子,由中央来管控纸币的发行权。
宋徽宗时期,交子的发行量越发没有节制,使得交子开始严重贬值,北宋灭亡后,钱荒更加严重,南宋政府发行“关子”来充当流通货币,因为无法兑换最终衰亡。
元代时期继承了宋朝时期的纸币发展经验,大力推行纸钞,因为元代大部分时期都不铸造铜钱并且禁止使用铜钱,纸钞就成了唯一的流通法定货币。可以说,元代是中国纸币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
到明初,朱元璋选择铜币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铸造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洪武八年明政府开始恢复纸币流通制度,发行“大明通行宝钞”。洪武三十三年、永乐元年、永乐十七年、洪熙元年(1425)多次重申金银或白银禁令。
然而,明政府在如此努力之下,依然没有奏效,至宣德年间纸币最终难以为继之势,正统年间,纸币最终落下帷幕。
从北宋时期发明的纸币制度,虽然代表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巅峰,然而不难看到的是,民间产生纸币是因为对流通货币的需求,而宋元明几个朝代都将纸币作为敛财的工具,使得老百姓对纸币并不信任。
那么为什么,
明朝中期,白银可以异军突起取代
纸钞呢?
首先,白银相对于其他金属货币而言,价值相对较高,数量相对较充足,而且流通时间长,是中国古代一直以前的硬通货。
其次,中国古代并非产银大国,不然银的价值未必能高于铜,然而在明朝中期白银的数量急剧增加,最终达到了满足流通的需求。
16世纪西方开辟新航路后,将从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运送到中国换取茶叶和瓷器,据估算这一时期进入中国的白银就多达两三亿两。
最后,明朝政府顺应了世界
白银货币化的趋势,万历年间,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使白银成为唯一缴纳税收的货币,白银的主币地位更加稳固。
以600年景泰蓝宫廷艺术
纪念故宫建成600周年大庆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霍铁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