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了中国一场外交胜利。”
3月19日,当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刚刚结束了他的访华之行,美国《华盛顿邮报》就这样评价他的这次访问。
中国,也是蒂勒森就任国务卿后的首次东亚三国行的最后一站,其中,他与中国领导人的会晤,被视为“压轴”看点。
文| 喻新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
3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国务卿蒂勒森。新华社发
1
中方提出的十四字原则,他说得滚瓜烂熟
据新华社报道,蒂勒森在京接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时,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来界定中美关系。此前,他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时,也做出了类似表态。
根据美国国务院网站公开的蒂勒森在华谈话内容,他至少两次主动地提及上述14字原则。事实上,这正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所在。
美国国务院网站截图
蒂勒森在华言论中的这些“新意”,让美国媒体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
彭博社亚洲时政编辑罗莎琳达·马蒂松在推特上发文指出:“蒂勒森两次回应了中方的用语,称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华盛顿邮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的话说:“蒂勒森的表态显然会受到中国的欢迎”,因为对于中方此前提出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美国一直不愿正面回应。
《华盛顿邮报》表示,“新型大国关系”的14字原则中,“相互尊重”极为重要,这意味着双方都应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换句话说,美国不应插手被中国视为核心利益的台湾、香港问题,以及近几年屡屡成为热点的南海等问题。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教授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评价说:“(蒂勒森)虽然没有明确讲出‘新型大国关系’这个词,但是讲出了这个原则的内涵,这是一种积极与中方合作的姿态。”
还有国内自媒体将两届美国政府对待中方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的不同态度进行做了对比:“奥巴马总是避免正面回应,特朗普却一口应承了下来,尤其是蒂勒森,说得滚瓜烂熟,上次和王毅见面说过,这次和习大大见面又说了一遍,搞得这个概念好像是美国人提出似的。”
鉴于蒂勒森访华的前一天,特朗普还在推特上批评中国“没有努力约束朝鲜”,不少媒体因此担心蒂勒森的中国行是否会充满火药味。
“当蒂勒森真的来到中国后,他对华的语调就友好得多了。”美国新闻应用Quartz称。
Quartz文章截图
对于蒂勒森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传达出的积极信号,一些美国网友的态度是“总算让人放心”。有人说:“幸好特朗普政府还有几个明智的人。”
还有网友给此次中美高层会谈“点赞”称:“中国会明智地应对国际问题。”
“中国能处理朝鲜问题。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有独特的能力和资格做到这点。”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为蒂勒森此行感到高兴。
“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蒂勒森还没回国,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资深顾问、中国问题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就在推特上向他发难。
她转发了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的蒂勒森在华讲话内容,称美方应当“使用自己的语言”来界定中美关系,而非使用中国的话语。
尤其是其中“相互尊重”意味着,美国接受被中国视为核心利益的议题。葛来仪称:“美国如果同意了这一点,等于同意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妥协的空间”。
当蒂勒森的表态在中国受欢迎时,一些美国外交观察人士却“懵”了。
除了葛来仪,还有一些美国媒体和学者对蒂勒森的中国行表示担忧。
在不少美国媒体和学者看来,蒂勒森对中国的“示好”几乎等同于外交上的重大让步。美国政治评论网站Daily Kos质问称,“在与中方高层的首次会晤中,是什么导致蒂勒森就美中关系做出了关键性让步?”
Daily Kos文章截图
该网站发问称:“让外交政策学者困惑的是,蒂勒森究竟是主动在向中国让步,还是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同样“被吓得不轻”的还有不少奥巴马时期美国国务院的官员。这是因为蒂勒森高调谈到的14字原则,正是奥巴马政府一直以来“刻意回避”的。
如曾任美国前副总统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的埃利·拉特纳,也在推特上直接批评现任国务卿:“当蒂勒森使用中国的表述方式时,就意味着美国接受这一危险的说法,这会鼓励中国更加强硬,同时导致美国在亚太领导地位受到质疑。”
在拉特纳看来,蒂勒森此行不仅犯了“大错”,还“错失机遇”。
3
一个字也不提,韩媒“好遗憾”
同样失望的还有韩国媒体。
《韩国先驱报》20日发表社论称,和蒂勒森会谈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重申了中国反对部署“萨德”的立场,但蒂勒森却对“萨德”只字不提。这令人感到“遗憾”。
对于朝核问题,蒂勒森的调子也有“显著的缓和”,此前他在首尔撂下狠话:“美国战略忍耐到此为止”。但到了北京时却表示将与中国“共同努力”。韩国《每日经济》认为,“蒂勒森强调中国在朝核方面的作用,令原本对于‘萨德’反制方面存在期待的韩国陷入尴尬”。
韩联社称,蒂勒森在访华期间避免公开谈及“萨德”,其背景引发广泛关注。随着中国“萨德”反制措施越来越成为现实,“备受其害”的韩国多少有些失望。
韩国《每日经济》注意到,蒂勒森访问韩国时,韩国方面都乐观估计他下一站访华时会替韩国转达对中国反制“萨德”的不满。但在美中外长会后的记者会上,只有王毅重申了反对“萨德”的立场,蒂勒森对此闭口不谈,既没有对中国反制措施表示忧虑,也没有强调部署“萨德”的“必要性”。
对此,在北京的韩国外交人士难掩失望:“如果蒂勒森在记者会上提一下‘萨德’就好了,真是令人遗憾。”
其实,韩媒的遗憾并不让人意外。有中国网友“提醒”说:“韩国陷入尴尬啊?!尴尬就对了!蒂勒森在韩国时,和韩外长会谈仅15分钟,还拒绝晚餐会,相当不给面子!韩国早该看出美国或美韩同盟的本质啊!”
4
台湾当局被讽尴尬刷“存在感”
被蒂勒森的北京之行“吓到”的,还有中国台湾的一些人。
蒂勒森此次访华的一言一行,令台湾当局高度关注。
蒂勒森18日与中国外长王毅在北京会谈后表示,中美达成共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对此,台湾方面陆委会表示,“美中互动过程中,中国大陆单方阐述对台立场并不能代表台湾的主张与关切,台湾的权益及核心利益应该受到尊重”。
陆委会称,期盼美方继续依据《与台湾关系法》及“六项保证”的对台承诺。
事实上,不只是美国国务卿此次访华,之前特朗普政府多次确认“一中”原则,都意味着去年12月2日发生的“特蔡通话”风波将成过去,中美逐步回归“现实主义”路线。
蒂勒森
香港中评社评论认为,中美重新修好,带出的一个问题是,台湾如何自处?还继续“联美抗大陆”?台湾前路何处走?此刻的民进党当局或许会茫然慌乱、不知所措。
而在一些绿营媒体看来,尽管蒂勒森的东亚行几乎都没有提及台湾,但台湾也不是全无“存在感”。
台湾《自由时报》报道称,台当局“外交部次长”李澄然表示:蒂勒森此次访华,“美方已同意事后向我方简报”。
绿营媒体自我安慰式的刷“存在感”,让台湾网友也看不下去了。有网友在脸书上讽刺说,事后简报只能算“马后炮”。
“应该事后‘告知’台湾美中合作有多愉快,台湾快快准备银两买军备。”
“蒂勒森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表述是在释放一个积极信号:美国要和中国寻求最大的利益汇合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过去几年中国一直都在讲“新型大国关系”,但美方则是半遮半掩,而这次美国新政府开门见山,不再拖泥带水直接讲出来。
在阮宗泽看来,这表明美国在积极回应并寻找和中国的利益汇合点,也有助于开启一个新的合作时代。因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合作,两国关系中的合作会更多地体现出来。接下来,中美之间还有不少高层互动,蒂勒森的表态也将为中美下阶段的高层交流创造好的环境和氛围。这也有助于降低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大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合作的层面。
对于部分美国媒体和学者对蒂勒森此行的“差评”,阮宗泽认为很正常,美国国内本来就有多种声音,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官员也会有不同看法,但重要的现在的政府是特朗普。
截至3月20日,特朗普就任总统正好过去2个月。而他不按常理出牌、善变的风格,全世界都知道。对此阮宗泽表示,特朗普“善变”,但变不一定都是坏事,“只要他的言论有助于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的合作,我们都要欢迎。他讲错的地方,我们要批评,讲对的地方,要支持和鼓励。”
他认为,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完全取决于美国方面,中方对于美方作出正确的言论予以鼓励,有助于其在正确道路上进一步的坚持。
其实,对于这位商人出身,“推特治国”的美国总统,中国网民们也很“清醒”。
在他们看来,中美关系下一步如何走,仍要有“听其言观其行”的耐心和定力。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