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南生态环境
您好,这里可以让您了解更多有关海南环境质量、政务服务、精选推送等信息。点击右上角,可查看历史消息,回顾往期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1018陕广新闻  ·  今日开赛!孙颖莎亮相!王楚钦也将出战→ ·  昨天  
1018陕广新闻  ·  今日开赛!孙颖莎亮相!王楚钦也将出战→ ·  昨天  
TK增长会  ·  义乌一款眉笔在TikTok销售超过320万件 ·  2 天前  
TK增长会  ·  义乌一款眉笔在TikTok销售超过320万件 ·  2 天前  
派代  ·  又一波美妆破产潮来了! ·  2 天前  
派代  ·  又一波美妆破产潮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南生态环境

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汇聚力量——“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综述

海南生态环境  · 公众号  ·  · 2025-02-14 18:46

正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要求,2024年5月,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进一步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不断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协同联动,合力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升,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发挥园区和企业关键作用

创新推动设施开放,传递减污降碳理念


园区和企业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 我国园区数量多、覆盖地域广、经济规模大,80%的工业企业集中在园区。 在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园区也带来了产污集中、资源消耗强度大、降碳难度大、治污成本高、风险源多等问题。 正因如此,助推美丽中国建设,是园区和企业发展的一项必答题。

为推动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2024年,生态环境部派出工作人员赴青海西宁、宁夏银川开展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活动调研。组织相关单位、园区和企业专家介绍相关工作经验,集中研讨园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方向路径和任务举措。

各地也结合园区实际情况,把园区减污降碳宣传教育融入日常管理、示范试点创建等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生态文明宣教园区典型案例。如湖北武汉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2000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打造武汉地区最大的循环经济环保科普研学旅游基地,全方位展示了节能降碳生活方式、生活垃圾分类常识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艺等相关内容;福建组织拍摄系列宣传片,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切入点,展示全省建设美丽园区的生动实践,进一步营造园区减污降碳的良好氛围。

推动企业相关设施向公众开放,既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也是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2024年,生态环境部联合住建部修订并印发了老四类(监测、污水、垃圾、危废及电子电器废弃物)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组织开展新四类(石化、电力、钢铁、建材)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工作指南编制印发以及“厅局长带你走进环保设施”活动。

各地也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社会公众走进企业以及环保设施,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中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环保素养。

北京通过网站、VR等新媒体形式推动设施单位“云开放”,推出的4期“环保设施环游记”累计观看量1173.5万,短视频互动量达10.7万;浙江有序推进石化、火电、造纸、冶炼、水泥制造等7个新领域环保设施开放工作,目前公众可以预约参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宁波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等相关领域企业;深圳组织公众参与实验室分析体验活动,在专业监测人员带领讲解下,参观样品管理室、废水分析实验室、废气分析实验室等。

在大屏幕前了解城市空气、水、声、辐射等领域的监测工作;到污水处理厂亲眼见证污水处理流程,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处理技术;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厂目睹废弃电器在流水线上被一步步分类拆解……随着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企业以及环保设施开放已成为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放大社区和学校引领效应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深入推动校园教育


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和最优路径。

2024年6月,中央社会工作部召开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聚焦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作出相关部署。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与中央社会工作部联合印发《“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实施方案(2025—2027年)》,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向专业化、系统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此外,民政部也积极引导动员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绿色环保公益项目。

在地方层面,陕西以“全面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为重要抓手,在全省连续五年选树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典型;湖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动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广西连续多年举办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培训班,培训环保志愿者近300人(次);湖北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将表现优秀的生态环境志愿组织和个人纳入省环境保护政府奖表彰范围。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延伸至基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

校园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深入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2024年暑期,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2024年中小学生践行“公民十条”实践活动,全国共约345万名中小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此外,一段时间以来,教育部加快推动各地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各个层次和各个领域。共青团中央发布《“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方案(2024—2028年)》,聚焦政治引领、科技创新、环保公益、国际交流等方面提出14项举措,对组织动员广大青少年投身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各地也高度重视相关工作,持续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青海依托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举办“花儿与少年守护祁连山”生态科考夏令营活动,孩子们通过绘制“自然笔记”、创作“自然诗歌”、制作“植物手环”等方式加深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宁夏依托生态环境展示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公开招募“小小生态环境讲解员”,用童声传递生态环境故事,向童心植入生态文明的“嫩芽”;新疆乌鲁木齐联合新疆广播电视台走进乌鲁木齐市第123小学开启“生态环保第一课”环保科普进校园。

一系列有趣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生态文明理念得以薪火相传。


激发家庭和个人内生动力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低碳习惯养成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建美丽中国,需要千家万户的积极参与,需要全社会和每一个人的贡献。

一段时间以来,各相关部门创新形式载体,积极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在每个人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文明之花。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作协举办“2024年五指山生态文学周”活动,发布2023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完成《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4年)》。全国妇联组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持续培树绿色环保家庭典型,传播绿色生活理念。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广泛宣传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中央网信办组织中央新闻网站、新媒体积极做好“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的网上宣传引导。文旅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旅游消费方式。

在地方层面,相关探索也在持续推进。2024年12月,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妇联的指导下,《宝山区绿色低碳家庭文明风尚养成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提出将围绕开展绿色低碳“家庭行动日”活动、实施绿色低碳生活家庭全龄参与计划、建立绿色低碳生活家庭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促进广大家庭对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和行为的养成。

像宝山区一样从家庭角度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的地方还有很多。各地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庭活动,从节水节电、低碳出行、垃圾分类、杜绝舌尖浪费、减少白色污染等多方面展示绿色低碳家庭风采,发挥家庭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家庭跟着做、照着学,做绿色低碳理念的倡导者、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

围绕个人低碳行为习惯养成,各地也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将绿色理念和节约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增强每个人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