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微观三农
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最新政策、权威解读、实用信息、独家观点。本号已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投稿:[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FC农产品研究  ·  【棉花周报】节前运行渐稳 关注新增预期差博弈 ·  21 小时前  
微观三农  ·  “李白遗失的腰牌”成为这个村的招牌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微观三农

长江以北,一半以上的社火道具都来自这个村

微观三农  · 公众号  · 农业  · 2025-01-18 18:3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河南省霍庄村如何将传统春节民俗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激发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制作已有百余年历史,如今已经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村民们在传承老一辈手艺的同时,也在探索新材料和新方法,传统样式与年轻创意、现代工艺相互碰撞,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霍庄村的社火道具制作历史悠久,涵盖了舞狮、舞龙、彩扇等多个品类。

文章详细描述了霍庄村如何将传统社火道具产业化的过程,以及村民们如何在传承手艺的同时探索新材料和新方法。

关键观点2: 霍庄村聚集了大量手艺人,全村超过半数的村民都在忙着制作社火道具。

文章强调了村民们的精湛手艺和制作社火道具的热情,并介绍了村民们如何在家中店铺中展示自己的技艺和产品。

关键观点3: 传统样式与现代创意的结合让社火道具所传递的年味有了全新的表达。

文章提到了年轻人如何将传统社火道具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形式,如安装飞行系统的舞龙舞凤。此外,村里还引入了刺绣流水线等现代工艺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关键观点4: 霍庄村的社火道具产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果,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

文章最后强调了霍庄村社火道具产业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产业化发展,霍庄村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正文

传统春节民俗与特色产业惊喜“碰撞” 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狂欢活动,人们在舞狮、舞龙、秧歌等表演中扮造型、耍动作,传递着热闹喜庆的年味。精彩的社火表演离不开各式的服装道具,而在长江以北,一半以上的社火道具都来自河南的一个乡村。春节临近,今天的《乡村振兴路“三农”新天地》让我们走进河南省霍庄村。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春节从腊月起就要开始准备了,而来到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的霍庄村,年前需要忙碌的事情还多了很多。
小院里,今年将满25岁的霍云龙正在为舞狮们点彩。从学校毕业后,他从父亲那儿接手传统舞狮的制作,运营起了电商网店。节前订单增加,霍云龙一边赶制,一边处理着线上的订购需求。

临近春节,全村500多户村民中超过半数都像霍云龙一样忙着制作社火道具。小村里为何能聚集起这么多的手艺人?故事就藏在家家户户的店名里。

髯口是戏曲人物戴的假胡须,今年56岁的霍生军已经是编制髯口的第四代传人。不同的人物搭配不同的胡须,这对于制作者的捻丝束线的功夫有着极高的要求。

霍庄村社火道具的制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戏剧服装发展到舞狮、舞龙、彩扇等三十多个品类。村民们传承着老一辈的手艺,也在探索着新材料和新方法。
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霍庄村村民霍云龙介绍,这个狮头有80多年历史了,这种是最古老的用牛皮纸一层一层去做。那时候,村里的老人一层层慢慢做,现在是一体成型,不用一层一层去做,比较省时省力一点。

传统的舞龙舞凤在地面上翻飞,而村里的年轻人则为它们插上了无人机的“翅膀”。记者来到村民霍浩然的工作室,正赶上他们为一只飞天凤凰进行交货前的介绍。安装上飞行系统的舞龙和舞凤,可以像无人机一样自由操控,让典籍里描述的“飞龙在天”走进了现实。
几个人的家庭作坊毕竟难以有效满足旺季订单的需求。为此,村里还引入了刺绣流水线。在车间里,人工设计与电脑生产相配合,赶制着一批400多双的戏剧靴订单。

如今在霍庄村,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的社火道具已经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传统样式与年轻创意、现代工艺相互碰撞,让社火道具所传递的年味有了全新的表达,也让霍庄村打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


来源:央视网

编辑:霍然

监审:郭平稳、徐锋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