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同,一项技能从入门到精通,持续行动很重要。但即便如此,真正能做到坚持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情况,往往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精心制定的计划,过早夭亡,着实沮丧。多次尝试坚持却以失败告终,再看看周围努力的人川流不息,昼夜不停。看看别人,再看看自己,总结原因,却只能说——我大概是执行力不够吧。就此让苍天知道,你认输了。
对此,执行力不得不说:这锅我不背。
1.
如果你有持续学习的想法,并且已经列出了详细的计划,任务分解到了每一天,却苦于坚持,我们不妨从你的每日任务清单入手。
让我猜猜,你的清单是不是大致长这样——
· 每天背 50 个单词
· 之前囤的资料看 6 页
· 某中/英文原著读一章
· 视频课听 1 节
一看就是积极向上的进步青年。别觉得任务量不够,能坚持完成就已经很不错了。假设你每天定的任务就这么多,践行过的同学可能就会发现,即便减少任务,还是很难全部完成。每天晚上对着任务清单,完成的打钩,能打的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完全不管了,颓了一段时间,再重做计划,再重新放弃…
是不是你?如果是,有没有发现这类清单中,每项任务的共同特征——清单里的每一项,都是以模糊的任务量来规划的。
这就意味着,每个事项实际所花的时间不确定。比如,今天的 50 个单词背到一半,突然接了个重要电话,于是背完单词所用的时间远超出预期,就耽误了看书的时间,虽然只计划看一章,可这一章刚好有点长,好不容易看完,发现读书笔记挺不好写,这时已经临近睡觉时间了,于是视频课也只能听个开头,第二天就想着先把昨天的任务补完,于是耽误了第二天的任务时间…从计划一开始,整个执行过程就像摆多米诺骨牌,一环出错,全盘崩坏。
于是每天根本无法保证坚持…于是感到挫败,看到身边人都这么努力,莫名开始紧张,于是开始加任务,于是再次无法坚持,于是产生一种自己执行力不够的错觉…
2.
再具体一点,这么做会有两个可能:
(1)你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不确定,于是无法保证下一项任务的执行,于是可能不断预支未来时间,一天、甚至一个月中剩下的时间,都在紧赶慢赶
(2)你意识到了每天的任务难度不同,于是每天晚上都会提前看看,第二天的各项任务大致耗时,于是每天都要重新根据难度调整计划,导致每天都要重复决策,导致纠结,严重消耗精力和时间
你在努力想把每件事都做完。如此一来,做完一件事的代价,往往就是牺牲另一件事。越想做完,越做不完,于是每天完成任务对你来说成了挺挫败的事情。可谁愿意一直经历挫败呢?拖延由此产生。
3.
有没有想过,怎样制定计划,才能让每项任务独立起来,互不干扰呢?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
以具体的番茄钟个数来制定计划
,而不是以模糊不清的「几页」、「几段」来计算。比如:
· 每天背 50 个单词,改成每天背 1 个番茄钟的单词
· 每天看 6 页资料,改成每天看 2 个番茄钟的资料,做 1 个钟的笔记
…
这样一来,每项任务就独立开了,单个番茄钟学习质量的好坏,不会影响到其他番茄钟的学习。
另外,最好给每个番茄钟设置具体执行时间,比如:
· 上午开始的第一个番茄钟用来晨读
· 午后开始的两个番茄钟用来阅读某一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