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多省联考中,虽然各省都是同一天考试,但是试卷考题会略有差异,并不完全相同。
就常识而言,考察侧重大体相同,并无明显区分,具体如下:
第一重点为科技,考察占比最高,常在7-10题,占常识总题量一半。
峰值为2016年各地考察多在10题以上,宁夏、内蒙等地甚至考了14题科技。
第二重点人文,题量常在4-8题。
第三重点为政治,政治在2018年之前考的并不多,但从2018年起政治中的时政考察越来越多,有2-4题。
而地理、法律、经济非重点,地理法律仅1-2题,经济题联考的大多数省份已连续多年未考察。
需要注意的是联考常识题量也不尽相同,2019年广西考10题,山东、四川、贵州、宁夏考15题,内蒙古、新疆、江西考25题。
比较特别的是新疆、陕西会考察本地时政、省情(区情)。
陕西常识会有不定项。
科技分为物理常识、化学常识、生物常识、生活常识和科技理论与成就五个考点。
物理常识重点是力学、光学、热学、声学和电学,具体考察内容侧重初中物理,比如浮力、重力、摩擦力,光的折射和反射,不会考察较深、较难的内容。
化学常识重点是金属及金属材料、非金属固体及非金属材料、酸碱盐等,内容也以初中化学为主。
生物常识重点是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生物起源和进化、生物结构、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内容,考察初中生物为主。
生活常识应重点复习节能环保、灾害应急救援、医学常识等。
科技理论与成就应重点复习近年我国各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如航空航天、海洋开发、人工智能、材料工程等。
人文应从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文学常识三方面入手。
中国历史以我国古代的重要战争、帝王将相、社会制度(政治、经济、选官)、重大事件和近代重要战争为复习重点。
文化常识以中医常识、诸子百家、四大文明古国、戏曲为复习重点。
文学常识以古典诗词、古典文曲小说为复习重点,二者中的名派、名家、名作是必须攻克的知识点。
一是时政,对于时政主要考查:
一是重大外交会议,如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会议的主题、成果和总书记讲话要点应重点掌握。
二是重大方针政策、党的会议,比如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
三是重大科技成就,比如雪龙二号、山东号航母、大兴国际机场。
四是其他热点时政新闻,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全国热点时事新闻应有所了解,考生可充分利用小粉笔每月时政热点串讲课程高效复习。
二是马哲。
马哲除吉林外,在国省考中已多年未考察,建议吉林以外的考生无需复习。
吉林考生应以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为复习重点。
联考法律考的较杂,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含公务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商法和经济法、社会法等各个法律部门均有涉及,甚至会考到一些司法解释。但2019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公务员法应着重复习,因为新法是历来考察重点。
地理应从自然常识、国情社情(区域地理)两方面着手。自然常识应重点复习宇宙(天体、太阳和太阳系、天文现象)、地球运动、地球结构、大气和气候天气、地质作用和地形地貌、海洋运动、海陆分布、世界地形;国情社情(区域地理)应重点复习区位交通、资源概况、工农业概况、人口民族等。
经济应以宏观经济及调控政策(如GDP、CPI、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等宏观经济指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货币相关知识为复习重点。
选择本省真题做1-2套,目的一是了解自己的常识基础;
二是对常识的出题方向与侧重点有所把握。
如此可掌握本省命题人的出题心理和偏好,更好提升复习效率。
系统化的学习可以通过购买常识书籍或者课程的方式,复习分三步:
第一步,看完书籍或者听完课程,注意此步要做好笔记加强记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时看完、听完、记完一部分后要在两天内快速回顾一遍。
第二步,刷题,查漏补缺和巩固所学,注意遇到不会的点、做错的点,要把知识点整理到错题本上。
第三步,看过、听课的课程、图书知识点笔记,错题笔记,要在所有的内容都完成后,再花较短的时间再复习一遍。
否则很容易学了又忘。
前两周复盘错题,并将“2.系统学习”中的笔记再复习一遍,系统学习中的三步走方法已经可以记住大部分,且不会再有大规模遗忘的情况,考前再用两周把部分遗忘的、易错易混淆的再捡回来。最后两周背诵时政,可以通过粉笔每月时政课程等。